中国科技报 07月16日 03:12
[国 际] 新型原子钟创下最高精度纪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NIST研究团队通过改进铝离子阱装置,使原子钟精度达到小数点后19位,刷新纪录。这一突破有望推动“秒”的重新定义,并促进量子技术发展。铝离子因其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成为理想选择,研究团队通过优化激光系统、离子阱结构和真空腔体等,显著提升了时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新系统不仅缩短了测量时间,还能用于量子逻辑测试和探索新物理现象。

💡新型原子钟采用铝离子阱技术,精度达到小数点后19位,刷新原子钟纪录。

🔬研究团队通过优化激光系统、离子阱结构和真空腔体,显著提升了时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新系统将测量到小数点后19位所需时间从3周减少到一天半,极大提高了效率。

🌐更精确的原子钟有助于国际社会重新定义“秒”,并推动量子技术的发展。

🔭新时钟可用于探索地球重力场的细微变化,甚至发现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现象。

有望推动“秒”重新定义并促进量子技术发展

研究人员展示新型铝离子阱装置。 图片来源:NIST

    科技日报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团队14日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一项重要成果:他们通过将铝离子捕获于离子阱中改进了原子钟,使其精度创下小数点后19位的惊人纪录。这项突破有望推动国际单位制中“秒”的重新定义,并促进量子技术的发展。

    这款新型原子钟在光学时钟的两大核心指标上均实现突破:其准确度较此前纪录提升41%;稳定性更是达到其他原子钟的2.6倍。研究团队表示,打造史上最精准的时钟不仅有望拓展物理学边界,更能让科学家以全新视角认识世界。

    铝离子因其得天独厚的特性成为理想选择:其振荡频率比现行“秒”定义基准的铯原子更为稳定,且对环境干扰具有极强抗性。

    研究团队历时20载持续优化,从激光系统到离子阱结构,乃至真空腔体都经过精密改造。

    团队创新镀金工艺,通过加厚离子阱金涂层降低电阻,有效抑制铝离子扰动;接着,他们改良真空系统,采用钛合金腔体替代传统钢材,使氢气渗透量骤降至1/150;最后,通过3.6公里光纤网络整合NIST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联合研究机构JILA实验室的“世界最稳激光源”,更精准探测铝离子并计算其振荡频率。

    在这些改进的加持下,整个系统单次探测时长从0.15秒延长至1秒。这不仅提高了时钟的稳定性,也将测量到小数点后19位所需时间从3周减少到一天半。

    团队表示,这项突破性进展有望带来深远影响。更精确的原子钟有助国际社会更精确定义秒,从而催生新的技术进步。新系统也能用作量子逻辑测试平台,助力科学家探索量子物理学领域的新概念。此外,新时钟不仅可用于探索地球重力场的细微变化,也可能发现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现象。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原子钟 量子技术 铝离子阱 秒的定义 物理学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