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7月13日
逆势增能繁扩产,牧原“头过身就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牧原股份近期宣布增加近20万头能繁母猪,引发市场热议,不少投资者质疑其是否激进投机。本文从牧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扩产行为并非投机,而是基于市场现状和自身优势做出的理性决策,有利于行业稳定和自身发展。

🤔 牧原的扩张并非盲目激进,而是基于市场机遇和自身优势的理性决策。牧原快速扩张的同时,负债率并未大幅提升,养殖成绩也保持稳定,说明其扩张并非盲目,而是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提升了自身市占率,稳固了龙头地位。

🐷 牧原的扩产行为是行业生态的“吹哨人”,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随着头部企业的市占率提升,小散养户退出,养猪生态逐渐定格。牧原的扩产行为提前预警了行业供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无序扩张,有利于保证下半年和明年的猪价和利润,并最终受益于量价齐升。

📈 牧原的扩产行为体现了其“可蓄势而变,虚实兼顾”的战略优势。牧原的扩产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无论市场反应如何,牧原都能通过自身优势,实现盈利或提升市占率,进退自如。

💰 牧原的扩产行为有利于降本增效。产能建设已经完成,满产是降本的需要,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理性看待牧原的扩产行为,不要被短期波动所影响。需要关注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以及牧原的长期发展战略。

来源:雪球App,作者: 鲁直散人,(https://xueqiu.com/8176190665/297317489)

原创 鲁直 鲁直30 2024年07月12日 17:54 湖北

最早听到“头过身就过”,其实是来源于对岸的阿扁。

当时阿扁因为“朝小野大”加上贪腐弊案被穷追猛打,岌岌可危,但不仅没惶惶不可终日反而就靠“头过身子就过”硬撑,居然挺过了八年期满才离位。

这么说来,这个词就多少带点鸡贼的意味。

但,某国产大模型却是这么解释该词条的:“常用来形容在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只要能够克服最开始的难关,后续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按这个,那就颇有一些正面的砥砺奋扬之气。

那拿这么个词来形容猪业老大牧原,也算是同对这个词本身的解释一样,正反兼顾了。

反的一面,主要是猪业的散养户、各友商的小股票投资者甚至部分牧原自己的小投资者在骂,觉得牧原不断扩产,尤其是近期爆出的,三个月能繁母猪增加近20万头,那是“损人不利己”地投机。

大家亏了这么多年了,负债率这么高,难得现在慢慢去化、猪价回升,好不容易能回点血、喘口气,那就这样持续下去,大家都有比较丰厚的利润不好吗?拿猪股几年套的死死的,猪价高一点行情持久一点让大家都赚点钱不好嘛,为什么还要扩产、这么卷?

另外,牧原本身的负债率也不低,负债总额的绝对值更是惊人,如此激进顾头不顾腚,就不怕尾大不掉吗?!

秉持此念的,当不止这些小散,还包括一些基金经理和机构投资者。否则,就不会出现近段时间整个生猪板块较大幅度的回调,和牧原股价的回调。

然是否如此,还是要立足实际,根据牧原的实际情况,来看牧原到底有没有激进和投机,为什么要和是怎么“头过身子过”的。

1.

牧原并不激进,老秦曾苦口婆心地劝过正邦的老林。

诚然,牧原从几十头猪起家走到现在,即便只从上市到现在,体量也扩大了30倍,成长非常迅猛。

但成长快不等于非正常成长。就像,正常的人,会在2岁前和青春期这两个阶段身高会有一个明显的起跳,生长率会比其他阶段快很多。

同样,牧原的快速扩张是否激进,需要看其是否稳健,有没有步子太大扯着那啥。

事实是,牧原确实扩张很快,但负债率并没有大幅提升,且养殖成绩也没有明显下降。

这说明,尽管“口袋里有一分钱都在想是不是太多了”要拿去扩产,但牧原并非盲目地、无效地扩产,它是刚好抓住了机遇,适时地提升了自己的市占率,进而稳稳地巩固了自身的龙头地位。

而机会是转瞬即逝的。随着头部企业们的市占率也不同程度地提升,小散养户们慢慢退出且永久性退出,养猪生态就此定格,龙头的地位再也无从撼动。

按照马太效应,不管什么行业,龙头都更有优势、得利更多。

那这样的“头过身子过”不管对于公司,还是投资者,都是有利的!

牧原的扩张,是以“量入为出”为前提的,同时顺周期调整节奏。

就像那年的养猪大会上,老秦苦口婆心地劝正邦的老林,还是要步子稳一点、量入为出。

就像前晚2024年半年报会上,秦军很明确地表态,今年明年如果利润丰厚,公司首要的是修复资产负债表,虽然不排除适量完成一些在建猪场,能繁会增加一点,但不会再大规模扩产。

甚至,在有人问及公司是否有看到猪价好就压栏的问题时,老秦和秦军都不止一次地特意澄清,要敬畏市场不要试图去预测猜猪价,不将生产建立在猜猪价的基础上,公司是按照正常的生产节奏出栏。而且秦军非常严肃认真地说了重话:根据预测的猪价去打乱出栏节奏“那是对市场的不尊重!”

试问,这样的一个对市场和人性有着深刻认识的公司,又怎么会去激进地投机?

对于部分“炒周期”的投资者触目惊心和视为洪水猛兽的那所增加的近20万头能繁,其实但凡对牧原比较了解的都知道,凭牧原独特的二元回交体系,能繁后备之间切换其实是很容易的,那么这区区20万实在是太克制和谨慎了,又哪里值得那般“友商人士,莫名惊诧”甚至夺路而逃呢?

2.

一直以为,这个节骨眼上,牧原公布增加这近20万头的能繁,实在是神来之笔

固然可以如友商的投资者和炒周期的机构们视为害群之马,但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害群之马”同时也是吹哨人啊!

就如此前曾说,“周期即人性”。

很简单,这个市场绝非小散们想象的那么孔融让梨般淳朴善良。既然猪价高、行情好,但凡有余力扩产的,会如此安于现状而不蠢蠢欲动吗?

能繁增加骂牧原。那牧原不扩产,其他的友商、散户、外界没有好的投资机会而手握现金者,就温良恭俭让,大家同心协力不扩产?

不可能!

那么,该扩的还是会扩,只是扩多少的问题。

而扩产多少,取决于自家的负债率、手头的现金,再得掂量自己的养殖技术、成本,当然还有最关键的,已经扩了多少、扩到多少了。

如果都没钱或各种原因,都没动,那就尽管资金也不很雄厚、养殖技术也很一般但也不妨试试,赌一下——毕竟供需缺口还有那么大,应该不至于就多了自己这几千、万把头吧?

但是,如果有个资金更雄厚、养殖技术强的多、成本又低得多的,已经较大规模扩产了,那还跟不跟要不要赌一把?

跟,自己拼得过吗?就牧原一家现在就已经增加20万即近600万头出栏了,而且万一其他没公开宣布的也都扩产了,那岂不是到时候又巨额亏损,就自己这情况哪里还经得起雪上加霜?这一把赌得风险太大,要不就悻悻地死了这条心算了。

就如围棋之道,重在比气。

牧原公开宣布之后,任何一家想要扩产的,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和牧原比气的境况

如果比不过,就要克制自己,不能自己找死。

就像,牧原也在克制自己不要大规模扩张让市场失衡一样。

所以,牧原就如吹哨人,所宣布增加的这20万能繁,是提前预警、威慑,也是吓阻。

对于整个养猪生态,其实是有利的。

表面上增加了能繁和供给,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规范了无序扩张。进而保证了下半年和明年,业内都能有个相对较高的猪价和利润。

那对于牧原自己,固然是量价齐升的利好,对于整个行业和友商也是好事。

3.

侥幸心理,人皆有之。

牧原这宣布的也不过区区20万头能繁而已,自己再扩个万把几万应该问题不大吧——

如果吓阻不成呢?

吓阻不成,是进一步加码,再增30万头、50万头?

若还是吓阻不成,那岂不是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还是仅此而已,由它们去吧?

这,其实是牧原的另一个优势。

可蓄势而变,虚实兼顾

先高举高打,如果都谨慎,不扩产,那这20万头,甚至再20万头,就可以落实。

而如果都心存侥幸,要赌一把,那也可以就这20万头为限,让它们去卷、承担巨额亏损,自己还是如以往一样,不亏或适度小亏,但是进一步提升了市占率。

这就是龙头和低成本的优势——进退自如。

不管进退,都有得赚。

当然,如上所言,目前头部企业的市占率仍然还有提升空间。牧原适度扩产,本来就是既定战略。产能建设既然已经完成,没有理由不满产。否则,岂非白白折旧?

更别说,满产也是降本的需要。

所以,牧原有限度地增加能繁,既不是阿扁投机式的头过身子过,也不是迎难而上硬刚的头过身子过,而是有利于牧原自己、也有利于友商和整个猪业的神来之笔。

那些骂牧原的友商投资者,还有炒猪周期正忙于撤退的机构们,完全都可以大舒一口气——幸亏有牧原来整顿业态,要不然都一拥而上乱扩产,别说猪周期又提前结束,行业还不知道要卷到胡底了!

(另外,对于一看到能繁转正、能繁增加就神经过敏者,其实有必要看一下、分拆一下。比如5月能繁转正,增加了0.2%,那增加的基本上就是牧原一家的,并非想象中的都在增;同样,6月的增量到底是哪几家的,能繁和二育到底是都很谨慎还是大干快上,是不是猪周期就因此提前结束或明年不可持续?别被带节奏和说风就是雨。)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牧原股份 猪周期 养猪行业 龙头企业 扩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