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表示,2016-2018年供給側改革期間,MSCI中國銀行指數累計上漲97%,淨息差在無政策利率上調情況下反彈18個點子。預計本輪「反內卷」同樣有望推動銀行淨息差反彈並提升收益,尤其利好股份制銀行,銀行業盈利有望實現8%的上行潛力。
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對「反內卷」密集發聲。在政策支持及各行各業快速響應下,「反內卷」熱度持續升溫。
據新華社報道,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釋放國家層面「反內卷」新信號。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在其最新研報中表示,「反內卷」利好銀行業,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可能推動淨息差反彈並提升收益,但影響將較2016年供給側改革更溫和。
報告預計,在「反內卷」推動下,2026年銀行業盈利有望實現8%的上行潛力,主要驅動因素爲淨息差回升,其中股份制銀行的淨盈利影響可達14%。
歷史經驗顯示,淨息差存在顯著改善空間
報告表示,2016-2018年的供給側改革成功減少了某些行業的過剩產能,推動PPI從2015年-5.2%反彈至2017年+6.3%,並與名義GDP增長正相關。
期間,MSCI中國銀行指數從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上漲97%,銀行收入隨名義GDP恢復,淨息差在無政策利率上調情況下反彈18個點子,不良貸款生成率從2015年峰值開始下降。
報告預計,本輪「反內卷」的積極影響可能小於前次改革,但可能帶來淨息差和收入上行,儘管部分被製造業和金屬礦業更高不良貸款生成抵消。
股份制銀行或更具優勢
報告顯示,在2017-2019年供給側改革後,在無政策利率變動情況下,銀行淨息差實現顯著擴張。貸款收益率上升41個點子,存款利率僅上升27個點子,存貸利差改善11個點子。
其中,股份制銀行淨息差擴張47個點子,遠超國有銀行的7個點子,主要得益於更高風險偏好和對大型國有企業暴露較低。
在貸款定價改善(企業與零售貸款基準利差上行,幅度爲2017-2019年一半)、零售貸款佔比升1個百分點、活期存款佔比增加(幅度爲2021-2024年收縮的四分之一)的核心假設下,摩根大通的敏感性分析顯示,2026年淨息差潛在上行空間爲17個點子,其中股份制銀行爲24個點子,國有銀行爲9個點子。
編輯/dan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