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哥奇谭 07月15日 11:02
不可忽视的「职业安全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探讨了职业安全感对职场人士的巨大影响,强调其并非仅关乎职位稳固,而是关乎个人应对变化的能力和出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剖析了职业安全感在创新、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并指出缺乏安全感可能导致的行为偏差。文章最后强调,建立强大的职业安全感需从内在寻找,明确自身需求和价值,并通过长期投资和写作等方式构建独立的支撑系统,从而在职场中保持从容和积极。

🤔 职业安全感的双面性:文章指出,职业安全感既能使人从容做事,也可能引发怠惰;而缺乏安全感则可能催人上进,也可能导致动作变形,抵触变革。这种双面性揭示了职业安全感对个人行为的复杂影响。

💡 管理者行为与职业安全感:文章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如是否愿意培养新人、招募能力强的人,以及对组织调整的态度等,都与他们的职业安全感密切相关。这强调了职业安全感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 如何建立更强大的职业安全感:文章强调,外部环境无法提供真正的安全感,个人需要向内寻找。这包括明确自身需求、评估自身价值,并通过长期投资和写作等方式建立独立支撑系统,从而增强内心的安全感。

🧐 职业安全感触发因素:文章建议关注触发职业不安全感的因素,例如升职加薪的确定性、上司的管理风格或公司的业绩等。通过识别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职业安全感带来的影响。

👁️‍🗨️ 职场视角:文章强调在职场中需要同时具备“主体”和“客体”视角,前者体验酸甜苦辣咸,后者站在宏观视角反观自己,从而超越短期得失,发现更持久的意义,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7-12 07:04 上海

比职位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安全感系统

「配图摄影 by 辉友飞羽无痕」

职业安全感对人影响巨大。所谓职业安全感,并不见得是「我在这个位置上有多稳固」,而是指「如果我不干这个,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否能保留,个人是否有其他出路」。一个内心有职业安全感的人,做事是从容不迫的;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做事容易「歇斯底里」。

职业安全感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让人能从容做事,另一方面可能引发怠惰。不安全感也是,一方面催人上进,另一方面让人动作变形,不愿意培养梯队,更抵触变革。

我们需要理解职业安全感,并且能在实际工作中引导,趋利避害。

最早听到「职业安全感」这个概念是在外企M,后来发现公司的很多决策、很多管理者的表现,都与职业安全感有关。比如当时对于北京地区的创新,美国地区是打压的,后来才知道,哪个地方的业务好,公司就会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投入,同时缩减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区域的投入。感觉到有风险的人,就会阻止这类事情发生。

很多年后回想,北京研发中心首创的触摸屏手机,开放手机SDK用以开发第三方App,其实都远早于iPhone、Android。但为何没有被北美总部采纳,而是被忽视、放弃,是不是也和北美总部的管理者缺乏职业安全感有关呢?完全有可能。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公司利益被局部利益所绑架,导致在新的科技浪潮中败落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所探讨的案例,追根溯源,都与既得利益者的职业安全因素密切相关。

回顾个人,我最早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安全感问题,是在百度时,34~35岁之间,突然意识到40岁的人生距离自己已经不远了,而自己周边的管理者普遍都在30岁上下。一方面不知道自己如何能赢得与这些年轻同事的竞争,另一方面又明确知道自己无法在5年时间,即40岁之前获得财务自由……意识到这件事,令我寝食不安。这种困境,直接导致了一年多的严重焦虑。当然,也带来了我的人生巨变,这是后话。

后来在公司管理中,我发现职业安全感的重要表现如下:

一个管理者是否——

    愿意培养新人,尤其是自己的接班人

    愿意招募能力强的人,还是只愿意招募比自己更差的人

    愿意从一线的细节工作中抽身,关注「修路」这件事

    面对组织调整,是积极拥抱变化,还是本能抵制变化

    心态是否开放,比如对于信息的掌控上,是愿意开放信息,还是倾向于封闭信息

我自己相对职业安全感高一些,有几个重要原因:

1 我在34~35岁那次焦虑之后,更加特立独行,而不是一味地遵守职场游戏规则。尤其明显的是,我比较早地超越了对「升职加薪」的依赖。

2 与老板、同事之间建立了高度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是以我自身的独特能力和特殊价值为前提的。

3 有长期投资和终身写作作为两个重要支撑,而不只是依赖工资。

那么,思考职业安全感对大家的启发是什么?

首先,要承认它的客观性。无论你是否认识到,它都客观存在。只要有外界因素触发,它就会发生作用。它是所有职场人士都会产生的心理应激机制。

其次,关注自己的职业安全感,不要忽视它。我们要认识它,察觉它,看看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触发自己的职业安全感。比如,是升职加薪的确定性?还是上司的管理风格?亦或是公司的业绩?我有时甚至会从自己的梦境中捕捉到职业不安全感被触发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寻根问底,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产生这样的梦境,并思考有哪些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最后,要努力建立更强大的职业安全感。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什么公司,都无法依赖外界来获得职业安全感。我们必须,而且只能向内寻找内心的安全感。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到底拥有什么、自己所拥有的是否足以支撑自己去追求想要的,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内心安全感。

说到底,人在职场中,需要同时具备「主体」视角和「客体」视角。前者是以「我」的身份去体验酸甜苦辣咸,后者则是跳出「我」,站在历史的、未来的、宏大的视角反观自己(仅仅从自己上司的视角来看自己,就是一种很好的练习)。要把自己看成大历史下、一类群体中的一员。前者让自己有同理心,后者让自己能超越短期的酸甜苦辣咸,发现更持久的意义。二者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什么是35岁危机?如何提前应对?
上一篇:我终于做到了早晨5点起床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职业安全感》。

在这期语音中,我结合自己在摩托罗拉、百度等公司的真实经历,深入剖析了「职业安全感」这个往往被忽略却深刻影响我们职场行为的底层心理机制。你会看到,它如何影响创新、管理决策、人才梯队建设,也会理解到,为什么真正安全的人,反而更有能力推动变化、培养强者、放权修路。

这是一场从个体经验出发,逐步上升到组织行为和大趋势判断的思考之旅。我还分享了如何主动建立自己的职业安全感,包括评估公司发展趋势、自身核心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写作和投资建立独立支撑系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语音内容,我特别借助AI工具将语音内容整理成了一份结构清晰的PPT,你可以一边听语音,一边搭配PPT观看,系统理解内容脉络,提升吸收效率。

查看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如是说…)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业安全感 职场发展 内心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