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7-14 07:04 上海
从现实困境中突围,启动你的职业第二曲线
「配图摄影 by 辉友华昕」
匿名用户@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辉哥,我正在面临一份工作的重大选择,想听听您的建议,非常感谢。
我已经工作十多年,曾在几家行业头部公司从事运营工作,职级有所提升,但始终未获得管理岗位。几年前因为对行业前景感到不安,我选择加入一家具备一定「体制属性」的企业,前两年做运营,最近一年转为技术支持。岗位的性质与节奏发生了明显变化。
当前,我面临以下几个现实困境:
1 公司经营持续恶化:入职时承诺的高薪已逐年缩水,从“多薪”变为常规薪,绩效奖金也面临削减。目前正处在续约节点,公司提出降薪20%,否则将按规定赔偿。调整后的收入接近早年刚入行的水平。
2 岗位缺乏成长性:目前工作内容琐碎,没有明确的职业路径,加班常态化,与回报严重不匹配。
3 年龄与转型压力叠加:我已过了职场黄金年龄。原本的行业已不再现实,而现有的体制内岗位看似稳定,实则发展空间狭小。我尝试过通过自学技术延长职业寿命,但效果有限,很难凭此在其他公司获得竞争力。
因此,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离开,以及下一个方向在哪里。
目前来看,英语教学是我最具优势的领域。我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考试成绩优异,曾在知名教育机构担任过兼职讲师,也尝试录制过英语类视频内容。尽管已多年未正式授课,但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英语依然是一张可以打的牌。
我还运营一个面向外国用户的英文社交账号,介绍中国文化,目前已有一定粉丝积累,也让我看到了「英语+内容表达」的可能性。
除了教学,我也在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生活方式类内容创作:旅行、美食、家居等是我长期热爱的方向,也有一定表达与创作积累。
线上兼职:结合过往的运营经验与英语能力,愿意尝试翻译、写作、项目管理等自由职业方向,以补充收入。
我现在面临三个关键问题:
1 我该接受降薪留下,还是冒险转型?
2 教英语是否是可持续的选择?AI的发展是否会让这条路迅速变冷?
3 我的判断是否有盲区?有哪些更务实、值得尝试的方向?
张辉:
如果我遇到上述问题,我会按照如下的逻辑来做判断和选择:
1 工作之外是否已经有收入?
2 现有的存款是否可以支持自己未来3年的生活开支?
3 如果1和2的答案都是No,那么就必须接受当下这份降薪offer,因为你手上无牌可打。
4 如果接受了这个offer,就要抓紧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谋求1(工作之外的收入或者收益),直到你有一定底气可以离开当前的工作。
5 如果1或者2的答案有一个是Yes,那么可以尝试拒绝当前的offer,另谋出路。
6 最后,就「独立生活」而言,最重要的是行动(你每天在做的)和结果(通过你的行动已经获得的效果,比如额外收入),想法的价值很低——虽然这话听起来难受,我也非常不喜欢这句话,但我承认这就是事实。
我来做进一步的解释:
如果工作之外没有收入,且现有的存款无法支撑自己未来的3年生活开支,不要贸然裸辞,因为从工作平台之外获得独立的、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要比想象的难很多。比如如果你想到的是开民宿、开小店,一方面需要先期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这个赛道竞争非常激烈,即便是阿那亚这样火的地方,能做到5%的年回报都不容易。而开一个小的奶茶店、咖啡厅,也是很多人快速损失几十万的方法。
你提到的英语教学、自媒体、网上接私活等等,也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可以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做基本的调研,你会发现,大凡我们想到的「生意」,很少有「供不应求」的。这就是现状。
几个月前碰到一个老同事,她已经能通过个人职业和心理咨询这样的服务,实现了接近2万的月收入,能够覆盖自己的生活开支。这个过程她花了至少两年时间。在她辞职之前,她早已是年薪过百万的大厂员工。而她也相对较早地买了房子,并且还清了贷款,没有其他生活负担。
所以,「自谋生路」从想法到现实之间,有很长的路径,要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金钱准备。
如果没有做好上述准备,尤其是「金钱准备」,可以再花一段时间。一方面做好金钱准备,另一方面要能做出一些「小闭环」,即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通过你想到的任何一种途径,实现第一笔收入。只有通过闭环验证你的想法,才是真正向梦想生活迈出的第一步。否则都只是空想。其实你已经有不错的基础,但一定要勇敢地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并从任意一种路径中获得客户,获得经济收入。并最终发展出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这是我最近正在探讨的另一个话题。
所以,可以参考上面的逻辑,比较快速地做出决定。但需要强调一点,无论是去还是留,通过自己努力获得额外收入的行动必须从今天就开始了。只有这样,才是为自己积累可以打的牌,而避免在危机真正爆发时,手上无牌可打。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职业的第二曲线」。
这是一段非常适合30岁后认真聆听的语音。如果你正面临职业困境、行业动荡、或开始思考更长远的职业发展,这段语音会带来深刻的启发。
我从企业生命周期、S型增长模型谈起,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到第一曲线衰退了才开始找出路,并结合自己职业中的多次转型,分享了如何判断时机、发现趋势、并落地行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我还特别借助AI工具,把语音内容整理成了PPT。你可以边听语音边看PPT,更高效地吸收核心思路,把复杂的问题看得更清楚,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如果你正在职业岔路口徘徊,这段语音和PPT,值得认真听、反复看。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