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15日 10:37
闪电收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介绍了AI行业中新兴的“闪电购”收购方式,这是一种规避传统并购流程,加速技术和人才整合的新策略。由于传统并购流程在AI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显得过于冗长,企业选择通过非独家IP授权、挖走核心团队、保留部分员工维持公司运营等方式,实现快速收购。文章分析了这种方式的操作流程、潜在问题,并指出了其背后反映的监管滞后与代际差异。这种收购方式虽然能加速技术整合,但也伴随着法律风险和员工不满等问题。

⚡️ “闪电购”的核心在于规避传统并购流程,以应对AI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传统并购流程,如美国的反垄断审查,耗时过长,与AI行业“时间就是生命”的特性相悖。

💡 “闪电购”的具体操作包括:与目标公司签订“非独家IP授权协议”;收购方给创始人和核心员工提供offer,使其加入;保留部分员工继续运营“空壳”公司,并给予相应补偿。

⚠️ “闪电购”存在多重问题,包括:需要缴纳两次税;无法收购所有员工,需要保留部分员工“装样子”;法律成本高,结构复杂;留守员工可能不满;投资人可能认为创始人违约。

🧐 “闪电购”的出现,反映了监管滞后于AI行业发展速度的现状。 现有反垄断流程和监管法规难以适应AI行业的快速变化,导致企业寻求创新方式。

最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点:AI圈这两年发明的神奇收购方式——“闪电购”。Windsurf、Character.AI、Inflection这些AI明星公司,都没走传统并购路线,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结构:大公司把目标公司的员工和技术“搬”过来,但被收购的公司还继续存在。

所以“闪电购”不是传统收购,而是让被收购公司“装作”还活着。

Why?当然是因为:着急!


在AI这个光速发展的行业,延迟是致命的。美国1976年通过《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垄断法》,设立收购前等待期;如今超过1.26亿美元的收购必须提前通知,等审查,一年起步。


这让“一秒就是一年”的AI行业如何能等?这里的一年就是一辈子,黄花菜都凉透了。所以聪明的律师们想出了“闪电收购”:看起来不是收购的收购。

具体操作:

第一步:搞定投资人

• 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签“非独家IP授权协议”

• 钱流入目标公司账户

• 必须是“非独家”,让监管部门觉得公司还有其他业务

第二步:搞定创始团队

• 给创始人和核心员工发offer

• 让他们放弃原公司股份,跳槽到收购方


• 待遇不能比传统收购差

第三步:搞定留守员工

• 剩下的员工得继续运营“空壳“公司

• 给他们足够补偿,让他们别马上走人

• 公司得看起来还在正常运转


第四步:分钱

1. 交税

2. 分给投资人


3. 公司运营费用

4. 留守员工的工资和奖金

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 要交两次税:公司所得税+投资人分配税

• 不能收购所有员工,要留一些“装样子”

• 法律成本高,结构复杂

• 留守员工可能觉得自己就是个道具

• 投资人可能觉得创始人违约

• 整个过程实在太假了


学废了。


但这倒也呼应了《文理两开花》下期播客中的一句话:“一切源于那个永恒的社会现象:制定规则的永远是上一代人。这种代际错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这种代际差异自然会导致对新事物认知和接受的滞后,以及——监管盲区:现有反垄断流程、监管法规跟不上AI行业的节奏,于是逼出了无数偏门后门,也逼出了律师们无穷无尽的创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闪电购 AI收购 反垄断 监管 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