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分享了对粮食酒和阿尔迪酒的看法,认为国人对吃喝的鉴赏力普遍不高,容易被牵着走。他相信自己的舌头,并认为酒的价格最终会回归常识,就像房价一样。作者以自身经验以及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酒类消费趋势的思考。
🤔 作者认为国人对吃喝的鉴赏力普遍不高,容易被牵着走,并强调自己相信自己的舌头,不会被他人影响。他以自己购买百年糊涂酒的经历为例,说明对酒的鉴别能力并非价格决定,而是个人口感和认知。
🥂 作者观察到一些消费品,例如酒,已经超越了口感和性价比的消费属性,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并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他认为这种现象并非长久之计,最终会回归常识。
🏠 作者将酒价的回归趋势与房价的跌落相比较,认为两者都体现了市场规律和认知反转。他相信,随着人们对酒类消费的理性认知提升,酒的价格也会回归到合理水平。
🥃 作者也提及了社会阶层对酒类消费的差异,例如武汉的中学老师更倾向于茅台,而五粮液则被嫌弃。这体现了酒类消费的社会属性,以及不同阶层对酒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差异。
🍷 作者的观点引发了对酒类消费的思考:价格是否真的能代表品质?消费趋势如何变化?未来酒类市场将如何发展?
来源:雪球App,作者: 柴迷,(https://xueqiu.com/3070746985/297382172)
我才说符合GB10781.1国标的就是好的粮食酒、就听朋友说这款阿尔迪找川企代工的酒在上海铺货很好,一款二两半9.9的被抢空了。确实便宜,我买的百年糊涂的都要十来块钱。
我别的不行,对于食物酒水的鉴别能力还可以的。其实国人多数对吃喝的鉴赏力不行,多数是被人牵着走的。我就相信自己的舌头,不被别人影响。
前几年听一位群友讲,武汉的中学老师,家长送礼还是请吃饭上酒忘记了,
五粮液都嫌弃得
茅台。他们势利就不说了,但可以想到有些消费品已经不只是口感和性价比那样的消费属性了,并且已经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了,还有多少空间?
我相信常识,最终会回归。房子都能跌成那样,大酒楼周五晚上都能只有两成上座率,酒的价格也会回归,只是需要个契机,需要认知的反转,和房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