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7月13日,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冈田智能)申请深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冈田智能不是日企在中国的子公司,而是一家土生土长的镇江丹阳企业。
冈田智能的产品在制造业中极为重要:数控机床的刀库。
刀库就是机床上一个大容量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不同用途的刀具,好比机床的“弹药库”。当一台数控机床面临复杂加工任务,刀库就能像机器人一样自动筛选出适合的刀具,快速精装自动装到机床上。
由于机床被称作工业母机,刀库则被称作工业母机“弹药库”。
冈田智能创始人陈亮是丹阳本地人,生于1985年。大专毕业后,陈亮一直从事刀库销售相关工作。2013年,陈亮创办冈田智能,自主研发刀库。2018年,团队攻克了核心技术,生产出的链式刀库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冈田智能的刀库应用于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主营产品有:双交换卧式数控转台、立卧数控转台、液压刀库、圆盘刀库、电主轴、车床主轴、皮带主轴、五轴、四轴等。主要客户覆盖纽威数控、海天精工、乔锋智能、国盛智科、德扬智能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韩国现代威亚株式会社等境内外知名数控机床厂商。
冈田智能还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攻坚高端数控五轴加工中心机专用刀库技术,推动航空航天等领域数控机床设备的自主突破。
2022 - 2024年度,冈田智能营收约7.67亿元、7.73亿元、9.32亿元,净利润分别约1.19亿元、1.32亿元、1.69亿元。
冈田智能总投资15亿元、分四期建设冈田智能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项目,一、二期已经达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各类主轴3万余支、ATC产品8万余台,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
- 02 -
2024年中国刀库市场规模约 30-50亿元,其中五轴高端刀库、转塔刀库和链式刀库占据主力份额。
当前机床刀库的发展正朝着高速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市场对“智能刀库”需求渐增。智能刀库在传统刀库基础上集成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可实时监测刀具状态(如寿命、磨损)并与MES系统联动,实现刀具的寿命管理和预防性维护。
智能制造环境下,刀库不再只是被动存储刀具的“仓库”,而应成为主动管理刀具的“管家”。刀具状态监测是智能刀库的核心功能之一,具体包括记录每把刀的累计切削时间/次数、当前磨损状况、刀长刀径参数等,并能与数控系统通信sohu.com。通过在刀库中集成RFID芯片或二维码标识刀具,配合传感器(振动、温度等)监测刀具使用状况,刀库可以实现刀具全生命周期追踪
不同行业的加工需求各异,催生出针对细分领域的定制化刀库方案:
新能源车辆制造对效率和连续性要求高,如动力电池壳体、汽车电机壳等零件加工需要机床长时间不停机、多刀具连续加工,这要求刀库具备更大容量和高度可靠性,以避免因频繁换刀停机。
航空航天领域加工复杂五轴零件,对刀库的定位精度和刚性要求极高,同时需要容纳大量大型刀具以完成多工序复合加工。目前高端五轴机床配套刀库多依赖进口,国内尚存在供应空白。
3C电子行业,产品更新快、小型零件批量大,用户痛点在于传统小刀库容量不足、换刀速度跟不上流水节拍。针对这些需求,本土企业纷纷开发小型高速刀库、卧立两用刀库等定制产品。
在市场上,冈田智能还面临着方冠数控、德杰机械等企业的竞争。
方冠注重根据不同机型需求提供非标定制方案,其产品涵盖圆盘式、链条式、斗笠式、摆臂式、半月刀库等多种结构,并能为龙门镗铣床等特殊机床设计专用链式刀库。这种“标准批量+定制灵活”模式,使方冠既能服务大批量整机厂配套,又能差异化满足特种需求。
德杰的策略是走产品组合路线,既开发多种类刀库(伞形、圆盘、斜盘、直线链式等)满足不同类型加工中心需求,也拓展到刀塔/主轴等关联部件形成配套解决方案。例如在数控车床领域,德杰与日野主轴合作,整合刀库与动力刀塔、主轴单元的供应,为机床厂商提供一站式功能部件支持。
随着国家对工业母机自主攻关的持续支持,预期3-5年内中国高端刀库产品在性能上将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国外同行。国内刀库技术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在最大刀容量、换刀速度、重载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未来几年,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聚焦这些指标,实现瓶颈突。中国刀库厂商将逐步打破高端市场由德日垄断的格局,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高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还参考了《新华日报》、《新苏商》相关报道,一并致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作者:黄小贵,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