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2小时前
[要 闻] 寻找“神奇动物” 感受自然之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神奇动物在这里——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精选作品展”在北京开幕,集中展示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优秀作品。展览汇集了来自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影像创作者的170余幅作品,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野生动物的自然状态,也反映了摄影师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展览旨在通过影像的力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

📸 展览的核心内容: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的精选作品,这些作品由来自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影像创作者创作,共计170余幅。

🏞️ 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影像作品记录了野生动物在野外的自然状态,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同时也表达了摄影师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

🐬 拍摄的地点与故事: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包括《大鵟妈妈的选择》等,展现了野生动物世界的精彩瞬间。例如,摄影师黄云清拍摄的中华白海豚“遛娃”的照片,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

🌱 展览的时代背景:展览反映了野生动物摄影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服务于科研到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欣赏野生动物之美,也体现了社会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提高。

📢 展览的目的和意义:展览旨在通过影像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关注、记录和保护自然,鼓励每个人都成为自然摄影师。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作品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图为观众观看“神奇动物在这里——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精选作品展”上的自然影像佳作。本报记者 洪星摄

◎本报记者 张盖伦  实习生 尹可祯

    川西高原日落前的峭壁上,一只成年雄性雪豹纵身一跃,一口咬住了一只大鵟。这只猛禽竟没有任何反抗,猎杀在静悄悄间完成。此时,雪豹身下,一只鵟雏鸟露出脑袋,似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妈妈在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大自然的张力,在这个瞬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记录下这一瞬间的照片叫《大鵟妈妈的选择》,也是“神奇动物在这里——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精选作品展”的参展作品之一。

    该展览于7月12日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启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与遇见博物馆联合举办。

    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以下简称“年赛”)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自2020年启动至今,已吸引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影像创作者参与,累计收录作品超15万部。本次展出的170余幅作品,均由历年参赛作品中精选而来。

    摄影师黄云清拍下了中华白海豚“遛娃”,皮肤粉粉嫩嫩的母亲带着它身边黑黢黢的幼崽游弋,画面恬静美好。

    照片的拍摄地点在广西钦州三娘湾。黄云清说,这里犹如世外桃源,成为野生中华白海豚的悠然栖息地。经过无数次的摸索与实践,摄影师渐渐悟出拍摄中华白海豚的要义——静待于一隅,捕捉它们跃出水面刹那间的灵动。黄云清也感慨,应倍加珍惜这份自然的恩赐,守护北部湾的生态环境,让海上精灵拥有一个永恒的家园。

    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摄影师拍摄的精彩作品,反映的也是我国十余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他讲起了野生动物摄影的变迁史。一开始,只有极少数科研机构才可能拍到野生动物,拍摄目的是服务科研;改革开放以后,科普图书、杂志兴起,博物馆、动物园等机构也加入了拍摄野生动物的行列。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他们只能“摆拍”,将动物园的动物或标本放在景观中;再往后,才出现了风光摄影,出现了野外自然摄影;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欣赏野生动物和自然的美,更多摄影师涌现,以敬畏之心记录野生动物在野外最自然生动的状态。

    张劲硕还强调,普通人也可以体验自然之美。展览中有一幅照片让他印象深刻。那是一窝在颐和园古建筑屋檐上的家燕,它们和背景的彩绘融合到一起,美得仿佛一幅中国画。“小麻雀,小燕子,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动物。我们同样能观察它们,欣赏它们,了解它们,甚至敬畏它们。”张劲硕说。

    年赛出品人、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CEO陈沂欢感到,年赛举办六年,参赛的国际高水平选手越来越多,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少年作品。

    “我们倡导的理念是每一幅作品都值得凝视。”陈沂欢说,像《大鵟妈妈的选择》一样,优秀的照片背后,有丰富的故事,有大自然的法则,有不同物种之间相通的情感。

    对野生动物摄影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陈沂欢表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了,曾经破碎的栖息地连起来了,被拍摄对象的状态好了,能拍到出彩影像的机会就多了。而且,科技进步能帮我们到达曾经很难到达的地方,获得曾经无法获得的视角。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摄影师的作品能得到认可和关注,激励他们持续创作。

    著名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说,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直接的。展览旨在带动更多人关注、记录、保护自然,期待每个人都能举起相机、手机成为自然摄影师。”陈沂欢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野生生物影像 生态文明 自然摄影 动物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