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11小时前
[今日要闻] 江西:活力乡村气象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遍江西南北,感受赣鄱各地火热的发展气象。江西通过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如泰和乌鸡产业,形成乌鸡阿胶糕、乌鸡酒等系列产品,远销一线城市。望仙谷通过生态立乡转型,将废弃矿坑改造成网红景点,带动就业和人才振兴。于都县潭头村依托富硒土壤优势,打造富硒产品全产业链,并形成互帮互助的乡风文明。

🐔泰和乌鸡产业通过‘土地租赁+代养包销’模式,村集体出租土地,企业提供鸡苗和技术并保底收购,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并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乌鸡纯系核心群世代选育,疫病阳性率降低50%以上,雏鸡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望仙谷通过景观再造,将废弃矿坑改造成‘时空隧道’景观,保留部分开采遗迹作为工业文明记忆点,植入灯光艺术、崖壁栈道等体验设施,使矿坑变身‘悬崖咖啡馆’‘峡谷观景台’,每年游客数量可达10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

👨‍👩‍👧‍👦于都县潭头村依托富硒土壤优势,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富硒产品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积分排名动态,带动村民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乡风,形成名副其实的‘和美乡村’。

🌱江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三宝村的瓷器、文港镇的毛笔、樟树市的中药材、寻乌县的泡菜,这些‘小而美’的特色产业走出街巷,致富一方,体现了‘善发现、肯琢磨,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发展理念。

🏰江西通过构建‘生态+文化+产业’的立体转化体系,实现‘冷资源’向‘热经济’的三级跳,推动人才振兴和乡村振兴,展现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新面貌。

【活力中国调研行】

◎本报记者 朱 玺  付丽丽  滕继濮  魏依晨

    江南西道,古韵悠悠。看今朝,城镇发展产业新,乡村振兴光景好。7月7日至13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遍江西南北,感受赣鄱各地火热的发展气象。眼前的乡村,早已今非昔比。

    物尽其用产业旺

    你可能想不到,一只泰和乌鸡竟能衍生出乌鸡阿胶糕、乌鸡酒、乌鸡蛋布丁、乌鸡饼干、乌鸡小火锅、乌鸡蛋面条、乌鸡酱油等众多副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这些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众多一线城市。

    吉安市泰和县是泰和乌鸡的发源地,已有2200多年的养殖历史。当地通过“土地租赁+代养包销”模式,村集体出租土地,企业提供鸡苗和技术并保底收购,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

    为解决乌鸡品种不纯的问题,当地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了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廖敏向记者介绍,她们团队参与了泰和乌鸡纯系核心群世代选育工作,对乌鸡核心育种群进行鸡白痢和禽白血病的监测和淘汰。如今,通过遗传育种、营养检测、疫病防控等措施,泰和乌鸡的疫病阳性率已降低50%以上,雏鸡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不只是泰和乌鸡,三宝村的瓷器、文港镇的毛笔、樟树市的中药材、寻乌县的泡菜……这些“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如今早已走出街巷,致富一方。只要善发现、肯琢磨,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哪里都能出黄金。

    “生态立乡”景观美

    步入上饶市望仙谷,峡谷清幽、景色宜人。

    然而在2007年以前,这里还是江西省闻名的花岗岩板材基地,179条生产线昼夜轰鸣,让峡谷溪水沦为“牛奶河”,山林植被大面积裸露。当地政府痛定思痛立下“生态立乡”决心,开启转型之路。

    “我们通过景观再造,让‘生态伤疤’成为网红打卡地。”广信区望仙乡望仙村党支部书记徐思林说,村里将废弃矿坑改造成“时空隧道”景观,保留部分开采遗迹作为工业文明记忆点,植入灯光艺术、崖壁栈道等体验设施,使矿坑变身“悬崖咖啡馆”“峡谷观景台”。最典型的“望仙崖”区域,曾是落差120米的裸露岩壁,通过种植攀缘植物、建设悬空栈道、打造夜间光影秀,已经成为“网红悬崖”。

    如今,望仙谷景区每年游客数量可达100多万人次。当地通过搭建乡村旅游资源平台,帮助周边村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项目,指导贫困户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实现“再就业”,目前已为当地村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促进了村民返乡、能人进乡,推动了人才振兴。

    通过构建“生态+文化+产业”的立体转化体系,望仙谷跳出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实现了“冷资源”向“热经济”的三级跳。

    邻里互助乡风好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村口,一面红旗造型雕塑上的这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亭台轩榭别具一格,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眼前一派秀丽宜居的现代乡村图景,令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当地依托富硒土壤优势,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富硒产品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与村容村貌一起改变的,是村民们的精气神。

    在潭头村刘氏宗祠广场边的宣传栏上,张贴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积分排名动态。“我来讲”“金剪刀”“跑个腿”,这些由村党总支牵头组建的志愿服务队通过积分排名的形式开展“良性竞争”,带动村民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乡风。

    “由村里妇女小组长、老党员和退休‘五老人员’组成的84名网格员分片联系10—12户村民,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向记者介绍,无论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还是矛盾纠纷的调解,网格员均第一时间响应,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童伴妈妈”每周六在文明实践站陪伴儿童开展活动,假期返乡的大学生为村里孩子辅导功课,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这些暖心举措,让“一老一小”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也让村民向心力持续增强。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和美乡村’。”刘连云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活力中国调研行 江西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生态立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