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闷得而蜜,(https://xueqiu.com/5672579962/297380523)
本文所指的赛力斯,不单纯说赛力斯这一家公司,而是指一种群体。赛力斯和北汽蓝谷,兄弟俩是典型代表。
第一,成长的空间
横向:路窄。
花粉的产品族,都被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瓜分了。赛力斯分了SUV,北汽蓝谷分了轿跑,江淮分了MPV,奇瑞分了轿车。当然还不包括那些表亲,比如长安、东风、广汽等。赛力斯分到一亩三分地后,想跨界发展,就会引起激烈家族矛盾。花粉作为家长,为维持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得不一碗水端平。
有人会说,车型细分做大市场啊。没错。但同品牌的同类车型,潜在用户群基本固定,对产品进行差异化细分,往往会导致同门兄弟残杀,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弱。 比如赛力斯的M8,向下吃掉M7大部分份额,向上要吃掉一部分M9份额,真正增量空间不会很大。理想汽车现在就面临类似的情况。蔚来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小鹏深陷其中。
有人会说,可以出国啊。没错,当然应该出国。出了国门有人认花粉吗?赛力斯何德何能在群狼之中突围呢? 国内,是赛宝宝;海外,是东风小康。
纵向:无路可走。
既然横向扩张受阻,那专心把一亩三分地种好,也挺好啊。可惜,这条路,更走不通。世界上的纵向扩张有两条路:
1、向下扎到根。大规模的市占率为前提,将产业链值钱的东西统统自己做,从而构建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类似丰田那种。国内,就是比亚迪模式,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大件,底盘、功率器件等芯片等全部自己搞,在构筑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再打造差异化体验优势。另外由于垂直一体化,能够更快地响应,TTM也明显比别人快。
赛力斯不可能走上这条路,跟他老子的利益严重冲突,绝对不会允许子篡父位。
2、向上捅破天。电动车是AI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谁先将自动驾驶做好,谁就拿到了AI的头等座。Tesla为什么值一万亿呢? 就是因为华尔街相信Tesla是那个头等座最有实力的竞争者之一。那么,赛力斯够不够格呢?我不评论。反正,把花粉的ADS拿走,说他就是东风小康,大部分人是不会反对的。
有人会说,赛力斯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力、财力,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啊。这么说吧,一场戏,主角就是两三个,配角数量很多。那些跑龙套的研发投入,对发展能够起到多少作用?
第二,赚钱的能力
既然做大做强无望,老老实实打好工,也是不错的生计? 答案:也不行。拿IT代工和汽车代工来做比较分析。
IT代工是门不错的生意。只需要来料加工,把成本控制好,不需要多少capex投入,并且流转快,总资产一年可以转好几遍。比如工业富联和立讯精密这些企业,年化总资产周转率可以做到1.6~1.8。也就是说,4.5%的净率等效为4.5%*1.8 = 8% 的总资产收益率。
赛力斯如何打工呢? 谈恋爱的时候是小甜甜,各种关照、爱护应有尽有。等生出孩子,花粉就开遛了,需要赛力斯这个单亲母亲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抚养大。所以,赛力斯需要重资产,汽车从开发到回款的漫长周期,资产的周转率很低,顶多0.7,跟其他汽车企业没啥区别。假设赛力斯在稳态可以做到4%的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 4%*0.7=2.8%。
IT代工,赚小钱赚快钱;
赛力斯,赚小钱赚慢钱。
另外,IT产业有周期性,但波峰波谷相差不大。即使在行业低谷期,工业富联和立讯精密等,ROE也能维持在15%。在行业景气周期,ROE可以到20%。整个A股的制造业股票,长期业绩超过工业富联和立讯精密的公司凤毛麟角。
而汽车行业呢,竞争激烈,具有鲜明的强周期性。两年好日子,三年苦日子。好坏之间差距非常大。大家看看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的历史就一清二楚了。
赛力斯成年后,把那些体外叔叔阿姨们暂时代管的资产逐一装进上市公司后,财务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
从投资理论上讲,低周转率、低净利率、强周期的行业,是彻底的垃圾产业。
画外音
从2019年开始,花粉形成了一条隐秘的收割通道,最为典型就是赛力斯模式。花之狼叼走最肥的那块肉,下面的马仔借助闵翠的大旗,在资本市场大肆套现,花粉营吃干抹净后,把这些有毒的垃圾资产,一股脑倒给A股,遍地腥臭。
赛力斯、北汽蓝谷、高新发展、软通动力、拓维信息、润和软件、中软国际,…。
我相信,时间久了,高层一定会看得到。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果链、伟链等A股里的那些企业,小日子反而活得挺滋润,他们真正在创造价值,并且把价值留在A股里。对于A股的投资来说:
吃苹果,强身健体;
吃伟哥,活力四射;
闻花粉,皮肤过敏。
若干年后,历史将会给出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