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7月14日 13:46
老青岛人也未必见过这22座地标建筑的老照片,看你认识几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通过梳理青岛早期城市发展中的代表性建筑,展现了这座城市从清朝末年至20世纪中叶的丰富历史。文章涵盖了总兵衙门、前海码头、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等多个地标,揭示了德国殖民时期及之后,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用途与命运。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青岛的城市化进程,也反映了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的历史。

⚓️早期军事与交通设施:清朝时期建造的总兵衙门和前海码头,反映了青岛作为海防要地的早期定位。这些设施在德国占领后被改作他用,见证了城市功能的转变。

🏢商业与文化场所的兴起:哈利洋行、顺和洋行、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等建筑,展现了青岛商业和文化生活的繁荣。亲王饭店的音乐厅更是青岛最早的电影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多元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万国公墓、总督府医院、麦克伦堡疗养院等设施的出现,体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对医疗、公共卫生和文化的需求。这些建筑反映了青岛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建筑的命运与变迁:文章中许多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用途的改变、拆除或改建,如叶世克纪念碑的多次更名,Amin Otho商业大楼的消失,这些都反映了城市发展中历史的延续与断裂。

01

总兵衙门

位于今大学路

1892年,清朝登州总兵章高元率2000人驻兵青岛,并选址建造总兵衙门。

1897年德军占领青岛后,总兵衙门改为德国胶州占领军司令部。德占青岛时期,这里曾是首任总督的办公府邸。1906年总督府大楼建成以前,原总兵衙门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之处。

1959年,总兵衙门建筑在建设人民会堂时拆除。

02

前海码头

位于今栈桥

胶州湾军事防地最早的军用码头,由清朝登州镇总兵章高元主持建造。工程开始于1892年秋天,1893年春末竣工。

1901年5月,栈桥增铺轻便铁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陆续移至青岛大港,栈桥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

随着港口西移,火车站延伸至栈桥铁轨被闲置,1920年代被拆除。

03

哈利洋行

位于今兰山路

哈利洋行办公楼,20世纪初兰山路上最为华丽的建筑物,是青岛出现最早的洋行建筑之一。

办公楼的一层设置一个百货公司,用以销售洋行经营的商品。办公楼东南角设置的八角形塔楼,向西和山东铁路青岛火车站的塔楼所形成的对应。

04

顺和洋行

位于今兰山路

顺和洋行出现在青岛的时间应不早于1900年。顺和洋行是可以和对面哈利洋行相媲美的建筑。二层中间设计了一个挑台,上面是山墙,道路中央设置的路灯。

顺和洋行在青岛的业务大致和日常生活有关,零售的商品有罐头、食品、洋酒、小五金及一般日用品等。

05

施瑙克住宅

位于今太平路

1899年,施瑙克曾来青岛参与青岛港建设,1907年离开。1925年,施瑙克返回青岛并担任青岛港顾问工程师。到青岛后,施瑙克居住在当局提供的太平路住宅,西邻当时的青岛首富刘子山。

1930年代,施瑙克还参与了青岛两项具有标志性的工程,一是前海栈桥的扩建和建造回澜阁,一是汇泉东海饭店的码头建设。

06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

位于今太平路

1899年9月1日,海因里希亲王饭店开业。

高大开阔的门厅摆设着绿色皮沙发,两侧修成宽大的游廊。入口左侧依次为餐馆、台球室和阅览室,餐厅可容80个客席。饭店所有的40间客房,都配有独立的浴室。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改称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这里变成桐部队司令部。抗战胜利后,这里曾经是国民党青岛市执行委员会的办公楼。

07

亲王饭店音乐厅

位于今太平路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音乐厅于1905年至1906年建造。

音乐厅加建于饭店后侧,建成后使饭店的平面布局延展成T形。饭店的门厅、大厅及楼梯用作休息厅。大厅的前排座位可容纳400至500人,后面的画廊还另有座位。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音乐厅后被称为大影戏院,是青岛最早的电影院。这里主要放映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影片,也上演过戏剧节目。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停业。

08

克里普恩多尔夫旅馆

位于今太平路

1901年,克里普恩多尔夫旅馆如期开业。它是继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之后,青岛的又一家规模较大的旅馆。1906年8月,改称中央旅馆。

旅馆共三层,设地下室,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中间和西边分别设有入口,西边入口通餐厅,自中间入口可通达楼上,设置有餐厅、浴场、茶室等。

1914年11月,日本商人买下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饭店本部、饭店的旅馆部和中央旅馆这三座建筑物并称大饭店。

09

万国公墓

位于青岛山东面

青岛山东面坡地上的万国公墓,是青岛城市化之后最早的公墓,1904年建设完成,早期以埋葬欧洲人为主。

1926年10月,胶澳商埠局组织进行公墓围墙大门设计,次年6月布告军民人等严禁游览万国公墓,规定擅入者将受罚。1932年,万国公墓已是通用名称。

上世纪60年代,万国公墓消失。

10

希姆森公寓

位于今中山路

由德国建筑商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建造和拥有。建成时间是1908年前后。

希姆森于1899年来到青岛,并在次年创立了希姆森建筑公司,成为当时青岛最大的私营建筑承包商。

2004年,希姆森公寓被拆除。

11

Amin Otho商业大楼

位于今中山路

AminOtho的商业大楼,始建于1912年,与水兵俱乐部隔街相望。前三十年一直用于餐饮和娱乐服务。1930年代初,梁实秋曾多次到这里就餐。

大楼共三层,一层为营业大厅。街道拐角的塔楼呈半圆形,中间嵌有窗洞,下部为主入口。大楼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为烤面包而设立的地下室有608平方米。

1947年,邮政储金汇业局购买此楼。1949年以后,大楼一层成为邮政局营业所。1993年,以圆顶塔楼为标志的AminOtho商业大楼消失。

12

总督早期私邸

位于今汇泉湾畔

汇泉湾西北总督私邸,“一个由德国运来青岛的,可以拆卸的木板房”,建成于1899年。

建筑物两层以上的南向和西向部分围以柱廊,看上去像一座度假用的山林别墅,像是瑞典森林中的房子,因此也被称作“瑞典木屋”

1907年秋,特鲁泊在瑞典木屋住了七年之后,新的总督府官邸建成,这幢临时性的总督私邸结束了作为官方首长用房的历史。

13

贝格学生公寓

位于今中山路

贝格学生公寓用于安置江苏路总督府学校的外地学生。

1910年,总督府学校有146名学生,来自青岛、香港、上海、北京、黑龙江和神户等地,以德国学生为主,也有少数英美俄学生。部分远途的学生,就寄宿在贝格公寓。

1929年,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接收这里,成立《民国日报》报社。

1933年下半年,一对年轻夫妇租用该楼兴办海滨医院,医院在此开业十年。

14

伯德维希大楼

位于广西路

1899年至1900年期间建造,是青岛本地第一批设施完善的标准商业大楼之一。

从1900年至1907年,一家百货公司租用伯德维希大楼一楼。

1940年,中日混合企业鲁大矿业公司在这里建起一座新建筑物。

1945年后,该办公大楼一并被国民政府接收。

20世纪末,原鲁大矿业公司的绿色建筑被拆除,由青岛日报社建成报业大楼。

15

瑞蚨祥

位于今胶州路

瑞蚨祥青岛分号始建于1904年,最初的瑞蚨祥建筑占地2800平方米,东至济宁路、西到芝罘路、南起胶州路、北达即墨路,共600余间。

瑞蚨祥建筑群体具有浓郁的中式本土特色,清水墙面的房屋大部分为两层。全部为青红双色砖砌成,山墙为大圆弧形,门前曾有通透围栏 。

胶州路35号瑞蚨祥门面,在20世纪中期的道路扩建中被拆除。

16

库麦尔电灯厂

位于广州路

1898年,青岛开始有电力供应。1899年,库麦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择址在火车站西面的克沃特街。

1901年,该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被西门子和哈尔斯凯公司收购。随后,胶澳当局接管电厂的改造和电力供应。

1903年10月1日,胶澳电灯厂建成发电,并随后在1904年正式改为官营事业,成为青岛第一个由政府参资控股的电能企业。

17

总督府屠宰场

位于观城路

1903年,总督府屠宰场开始动工修建,选址于火车站西侧,其四周禁止建造民宅,紧靠胶济铁路。

1906年屠宰场建成,号称东亚第一屠宰场。市内所有的牲畜都要在这里屠宰、处理。屠宰场除厂长外,还配有6名兽医,1名机械操作手,2名会计,20至25名中国工人。

18

叶世克纪念碑

位于太平路

1901年1月27日,第二任胶澳总督叶世克病逝。 同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为叶世克建纪念碑一座。1904年初,叶世克纪念碑建成。日军占领青岛后,改名为“大日本帝国占领青岛纪念碑”。

1922年12月10日,青岛主权回归,改建后称“青岛接收纪念亭”。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改建称“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民国青岛市政府对纪念碑进行改建,重新书写碑文,记录抗战功绩,石碑的正面是“山海重光”四个金色大字。

19

信义会礼拜堂

位于胶州路、易州路口

青岛进入城市化之后建设的第一座教堂。1898年,柏林信义会代表昆祚来到青岛,1899年建立了信义会礼拜堂。

自1898年到1918年的20年间,柏林教会共派往青岛22名传教士,在青岛地区建教堂和聚会所22处。

20

青岛市场

位于常州路、龙口路

青岛市场,最早设于青岛区和鲍岛区交界的德县路口。1919年12月,当局将青岛市场迁于市场三路。

1928年7月,胶澳台东区商业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台东商业市场面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

1929年,青岛市场移至移于常州路、龙口路交界处,改建成了新式市场。

20

总督府医院

位于江苏路

1899年开始动工兴建,1904年全部完工。至1906年,医院共投资198万马克,占地6.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82平方米。

医院建成时,设内、外、妇、儿、耳鼻喉、精神病、肺病等科,有五所设施完备的大病房,250张病床。除此之外,还有配有狂犬病病房的细菌实验室、配有解剖室的停尸房、冰窖、看门房等。

21

瓦格纳时装店

位于中山路

1898年,商人科尔来到青岛开始买地建房。

1898年至1902年之间,中山路上一批建筑拔地而起,1902年,埃米尔•瓦格纳租用了中山路上科尔的房子用来开时装店。

1912年,这个地块已经不属于科尔,而是归于礼和洋行朔恩贝格的名下。

22

麦克伦堡疗养

位于柳树台

崂山麦克伦堡疗养院是青岛历史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疗养中心,建于20世纪初期。疗养院由五个单人套间、五个多人套间和四个双人房间组成,并有餐厅、吸烟室和阅读报纸的房间。

1914年9月,日军堀内支队在崂山仰口湾登陆前后,德军破坏了这栋疗养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青岛 历史建筑 城市发展 殖民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