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14日 12:53
美国最高院数据隐私分水岭:未成年保护和信息泄露如何两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德州年龄验证法,引发对互联网隐私的深刻担忧。这项裁决要求成人内容网站验证用户年龄,为各州实施年龄限制打开了大门。文章深入探讨了裁决对隐私的影响,以及在监管合规与用户数据保护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同时,文章也关注了年龄验证技术的发展、数据最小化策略的重要性,以及裁决可能带来的更广泛的互联网影响,呼吁在保护用户权利的前提下,寻求合作与创新。

⚖️ 德州HB 1181法案要求成人内容网站实施严格的年龄验证系统,包括身份证明、第三方验证等,最高法院的裁决为其他州效仿铺平道路。

🤔 最高法院的裁决颠覆了此前对年龄验证合宪性的看法,认为技术进步使得这一措施不再违宪,但引发了对个人信息收集和隐私泄露的担忧。

🛡️ 裁决对隐私影响深远,成人网站涉及用户敏感数据,年龄验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风险,隐私保护技术和数据最小化策略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

🌐 裁决可能引发更广泛的互联网影响,为其他类型内容的年龄限制开创先例,隐私专业人士需倡导明确界限,确保年龄验证不成为内容控制的后门。

2025年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维持了德克萨斯州的一项法律,该法律要求包含大量成人内容的网站在授予访问权限之前验证用户年龄。这项名为“言论自由联盟诉帕克斯顿案”的裁决,为美国各州实施年龄限制打开了大门。

这一裁决在数字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重塑了人们对年龄验证、言论自由及其隐私影响的看法。虽然该裁决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健康内容的侵害,但它也引发了深刻的质疑:在互联网上一些最私密、最成人化的网站上收集敏感个人信息会带来哪些隐私风险?

对于倾向于隐私保护的专业人士来说,这项裁决不仅仅关乎成人网站以及要求访客进行身份验证才能访问。它更是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如今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暗网不仅能获取你的身份信息,还能获取你访问过的露骨网站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在监管合规与用户数据保护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是否还会包括你的搜索历史、IP地址、点赞或踩点的视频?如果没有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情况很快就会变得可怕。

一、案件焦点:严格验证年龄的法律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这项法律名为HB 1181,要求至少三分之一内容被视为“对未成年人有害的色情内容”的网站必须实施年龄验证系统。这可不是过去那种随意点击“确认您已年满18岁”的勾选框。该法律要求采用严格的验证方法,通常涉及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明、第三方验证平台,甚至面部识别扫描等生物特征数据。

美国至少有21个其他州针对成人内容制定了“实质上类似”的年龄验证规则;既然最高法院已经批准,更多州可能会效仿。其连锁反应可能会从成人网站延伸到社交媒体等其他平台,立法者正在越来越多地推动基于年龄的限制。

二、最高院裁决的反常

最高法院过去曾多次审理有关这一问题的案件,并一直认为,在有过滤软件等限制较少的替代方案的情况下,要求用户验证年龄才能访问受保护的内容是违宪的。

例如 2004 年Ashcroft 诉 ACLU 案的裁决中,最高法院裁定一项类似的规则——《儿童在线保护法》——违反了第一修正案。法院对此表示,由于技术的进步,这一结论已不再适用。“随着智能手机和即时流媒体的兴起,许多青少年现在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海量的视频内容。”

因此克拉伦斯•托马斯大法官回避了他十年前阐明的清晰、简洁的方法论,在本案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一种例外——来避免对基于内容的法规进行严格审查。多数意见采用了中级审查标准,从而可以轻松地宣布一项法规符合宪法。

而这个案件的核心问题就是,德州的HB 1181是否必须超越司法审查的严格审查标准,还是采用一个要求较低的测试,以便德克萨斯州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对成年人的权利施加更大的负担。

这类审查看似细枝末节,实则意义重大。因为美国出台的法规很少能经受住第一修正案的严格审查,而更有可能通过中级审查。

三、最高法院的论点与隐私倡导者的反驳

托马斯大法官撰写的一份意见书中,法院辩称,此类措施只是“附带地”加重了成年人的言论自由权,就像在酒类商店出示身份证一样。但正如隐私权倡导者指出的那样,为了买一瓶酒而出示驾照,其风险与将个人身份与可能被永久存储的浏览习惯联系起来的风险截然不同。

这项裁决对隐私的影响不容小觑。成人网站本质上处理着一些你能想象到的最敏感的数据——关于用户的性偏好、观看习惯和个人倾向的信息。要求用户提交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或其他身份信息才能访问这些网站,这创造了一个原本不会被收集的宝贵数据宝库。

这项裁决也引发了关于谁有权访问这些网站的疑问。并非所有成年人都持有政府颁发的身份证,有些人可能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或担心信息泄露而不愿分享个人信息。

四、深远隐私影响与潜在排斥效应

这个挑战是艰巨的:如何验证年龄而不留下一旦暴露就会困扰用户的数字足迹?

隐私保护技术是一条潜在的发展路径。匿名年龄验证系统正在逐渐普及,该系统使用加密技术来确认用户年龄,且不存储可识别信息。这些系统可以让网站遵守HB 1181等法律,同时降低违规风险。然而,这些系统并非万无一失。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并非所有提供商都具备有效实施这些系统的专业知识或动力。

对于隐私专业人士来说,这项裁决强调了制定强有力的数据最小化策略的必要性。受年龄验证法律约束的网站必须仅收集合规所需的数据,并尽可能缩短保留时间。强大的加密、定期的安全审核和透明的数据处理政策是不可妥协的。

然而,规模较小的参与者可能难以承担严格保护的合规成本,因此将放弃一些州的年龄验证法规。这可能会将用户推向监管较少、安全性不足的网站,反而增加了接触有害内容、恶意软件或恶意行为者欺骗性模式的风险。

互联网的更广泛影响同样令人担忧。最高法院的裁决可能为其他类型内容的年龄限制开创先例。如果各州可以要求成人网站进行身份检查,那么有什么理由阻止它们对承载有争议的政治言论或生殖健康资源的平台强制实施类似措施呢?

法学教授杰斯•迈尔斯表示,这项裁决“为审查工具开了绿灯”,可能会对网络言论产生更广泛的威慑作用。隐私专业人士需要倡导明确的界限,以确保年龄验证不会成为政府监控或内容控制的后门。

隐私专家在应对这一新形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必须在合规性与合乎道德的数据管理之间取得平衡,确保用户信任不会以合规性的名义牺牲。这意味着要倡导隐私设计原则,推动更强有力的数据保护法律,并教育用户了解共享个人信息的风险。

这也意味着要对这些法律的实施和执行保持警惕。例如,德克萨斯州的法律规定,对不遵守规定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其数额远高于不遵守隐私规定的监管行为的典型情况。德克萨斯州每天的罚款最高可达1万美元,每次未成年人访问数据最高可达25万美元。这样的处罚可能会迫使公司过度收集数据以逃避责任,从而进一步加剧隐私风险。

结论:开启新篇章,挑战仍在继续

美国最高法院就“言论自由联盟诉帕克斯顿案”做出的裁决,对互联网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这并非故事的终结。随着越来越多的州采用年龄验证法,隐私界必须应对其后果。我们如何在遵守不断变化的法规的同时保护用户免受侵害?我们如何确保互联网仍然是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不会成为个人数据泄露的雷区?

这些问题将定义数字隐私的下一篇章。答案需要合作、创新以及对用户权利的坚定承诺。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做出了表态,但关于年龄限制时代隐私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年龄验证 隐私保护 最高法院裁决 互联网审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