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有行文章 07月14日 11:01
当同龄人说养老太早时,我已建好 3 个养老账户 7月14日 既过好了当下,也不害怕变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一位26岁的年轻人潘潘,通过投资和保险规划养老的故事。她坚持近四年,逐步建立养老金账户,减轻了对未来的焦虑,并分享了她的经验。文章强调了养老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影响当下生活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为未来构建更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潘潘通过每月拿出月薪的10%进行定投,逐步积累养老金。她强调,对于资金有限的年轻人来说,适度投入、长期坚持是关键,这确保了这笔钱能真正用于养老。

✅潘潘将养老金来源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养老(社保),稳健养老(保险),进取养老(基金)。基础养老提供永续现金流,稳健养老提供安全保障,进取养老则提升退休生活水平。

💯她购买了增额寿、年金等保险,构建了互补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不同领取年龄的年金险和灵活支取的增额寿。她认为保险是养老的“锚”,提供了生活费的底线。

💪除了金钱,潘潘还注重健康和爱好。她通过锻炼保持健康,并培养多种爱好,如手工、阅读等,为退休生活做好准备,确保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一提到「养老」,不是觉得还太遥远、不用操心,就是立刻感到焦虑,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准备。

@潘潘 是我们的一位同路人,她从 26 岁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如今这个计划已经坚持了将近 4 年,一路走来稳扎稳打。在不影响当下生活的前提下,她通过投资和保险为自己搭建起一个养老金账户,逐步积累出更多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她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面对养老,除了焦虑和抱怨,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提前去做。

以下是潘潘的分享。

跟身边人提起养老话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笑一笑回复说:这也太早了,现在还没有钱和精力去考虑。

也有人说,不是交了五险一金吗,以后等着领退休金就可以了。

我知道有社保,在有知有行的养老金计算器上,得益于我司交费基数较高,测算出来的替代率可以达到70%以上。

但我依旧为未来的养老感到不安,一个J人的痛苦是,知道问题的存在后就无法再忽略它了。

一是,不确定性让我很难受。

比如工作的不确定性,非体制内的失业危机感持续存在,社保无法持续交至退休是可能的。

十年、二十年后的我,想要额外拿出一笔钱为养老储蓄,会比现在更容易吗?我认为不一定。

比如养老金的不确定性,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能拿多少、够不够不好说,我更倾向于把国家养老金放到一个比较低的预期值。

二是,感觉活到80、90岁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我外公的爸爸妈妈,爷爷的妈妈都是 90 多岁才去世。爷爷和外公外婆今年都 80 岁,还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生活完全可自理。除了一头白发,你很难感受到他们已经是八旬老人。

假设 60 岁退休,要面对的将是长达二三十年的退休生活,那时候可能完全没有了赚钱的能力,这笔长期生活费总是要存的。

三是,我是个很独立也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

我喜欢独处、有点宅,理想的养老生活是,跟老公两个人可以独立生活,尽量不跟子女或其他亲友一起。

学生时代每一次找家长要生活费都会有一种淡淡的羞耻感,毕业后即独立,所以我恐怕也无法接受伸手找其他人要钱这个路子。

经过种种思考,发现从现在开始为未来的养老存钱,是让我感到最踏实的一条路。

想清楚为什么要存养老钱之后,后面的行动就不会拧巴和纠结了。

一、怎么决定存多少比例的钱?

我尝试过一些工具,也参考过一些做养老准备的经验分享,甚至大概盘过活到**岁低配版和高配版所需要的资金,这些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反倒增加了焦虑,因为按照我现在的收入难以实现。

后来想明白了,当下有多大力,就做多大的事吧。

养老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个定位的指向就是,在我的资金池子里必须有这样一个心理账户的存在,但它可以不用那么靠前,毕竟还有其他重要且紧急的人生课题需要先行完成。

越到后面,我越能感受到,对于年轻人或者资金不是很充裕的人来说,优先级不高、投入资金少一些,才是正解。

正是因为投入的资金不大,才能确保这笔钱真的能留到老后再用。未来如果资金充足,也没有什么大额开支的话,手里的其他的钱完全可以转入养老这个长期账户。但要是反过来,前期存入太多,将来买房买车的时候要被迫提取出来,就不合适了。

所以我一开始定的比例是,用每月月薪的10%来做定投,体验下来确实比较无痛。

最近看到博多·费舍尔《财务自由之路》说,使用90%的收入来生活,跟100%的收入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真的强烈共鸣了。

二、怎么让养老有更多的支点?

后来我发现,只用收入的10%来定投基金,还不够。

一是基金要承受较大的波动,以至于我有一段时间无法坚持定投下去,更让我开始思考只有基金也不行,还需要一些稳健的产品来打底;二是资金量相对来说还是不多,我觉得可以升级一点点。

后来听到了关哥的一期播客,嘉宾分享了他的 7 份养老收入来源,颇受启发。我也参考着把现有的资产做了一下盘点,划分了基础养老、稳健养老、进取养老这三个层次。

    基础养老

即社保的基本养老保险,好处是永续现金流、无风险,不过金额存在不确定性,这部分资金就是用于养老打底。

    稳健养老

这部分主要是保险产品。

我在决定存养老钱之前就买过一些保险,包含增额寿和年金,纯粹是冲着存钱去买的,盘点之后发现很适合划到养老这个心理账户。后面又补了一份专门的养老年金。

这些保单之间,具备很好的互补性。

比如领取年龄的互补,考虑到中年收入大概率会下降,我买了一份 45 岁开始领取资金的年金保险作为收入补充。遗憾的是,当时选的是灵活缴费,下架后就不能再投了,目前领取金额有限。

还有一份养老年金、一份专属养老金是从 55 岁开始领取,可以跟和社保养老金一起来保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支出。

领取方式也有小小的搭配,年金险是每年定时定额拿钱。一些不定期的大额支出,比如旅游、学习等,就用我的增额寿来满足,按需取用,最多一次性可以拿小几十万。

这些保单,每年的交费金额都不大,在我的可承担范围内,哪怕失业也有信心可以交上。

年轻的优势在于能拉长时间来增加储蓄金额。不知不觉累计投入的总保费已经达到了10.4万,要一下子拿出这笔钱会有难度,但分散到每年中,我几乎感知不到它对生活的影响。

    进取养老

之前是自己投基金,中途想过放弃,也动过提取出来的念头。今年开始改为定投长钱账户,主要还是比较省心,子账户名字也可以很好地标记是专用资金,为我划出了这个真正的养老心理账户。

同时,我很喜欢养老金计划这个工具,每次完成当月的养老金储蓄就有一种充满秩序的幸福感,让我可以很平静地过好当下的生活,也更有勇气去面对不确定的以后了。

在我的规划中,保险部分是兼顾安全感和利率的选择。它像是一个锚,也像是我为养老建的一个底仓,标记了我在其他理财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能有的生活费的底线。基金部分则是拔高退休生活的上限

现在,我的养老金计算器上显示,只要这么坚持下去养老金替代率就能到 90%,哪怕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也很值得了!

三、做好养老规划,之后呢?

不可否认钱是养老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我设想中的退休状态不能只有钱,健康和爱好也同样重要

我在无意间看到过一张截图,对比的是两位 60 岁左右的长辈,他们腿部肌肉的占比。

其中一位经常运动,肌肉占比很高,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非常好,还常常去爬山、运动。而另一位长辈,脂肪占比高于肌肉,他平时都不太敢做运动,走路步伐也不太稳,容易摔跤。万一摔跤、骨折需要卧床的话,肌肉的流失会更多,体质会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肌肉与代谢、个人状态息息相关,我最近也开始尝试做一些无氧运动,希望可以保持,目标是在我六七十岁的时候依旧可以爬几层楼都不喘、可以爬山、可以打球。

退休之后拥有大量的时间却不知道做什么,那也会很无聊吧?我这几年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并乐在其中,比如各种手工、看书、徒步,还有每次都失败但依旧跃跃欲试的养花养草大计,未来应该不愁没有想做的事情了。

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为养老做的这笔金钱、健康、爱好投资,不仅在远期的未来会回馈我,也在抚平当下的情绪。现在和未来的我,都在因为这份投入而变好了。

最后,

如果你也想和潘潘一样行动起来,可以点击 👉 养老金计算器,估算退休后可领取的养老金。

如果想通过投资规划养老,可以了解长钱账户稳钱账户海外长钱

如果想通过保险规划养老,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也可以 🙋找专业的顾问 聊聊,做个靠谱又合适的选择。

如果你对「预约顾问」这件事还有顾虑,不妨看看 👉 《预约保险顾问前,你是不是也有这些顾虑?》,或许能解答你心里的疑问。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养老规划 财务自由 保险配置 投资理财 年轻人养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