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行业亏损近两年后,光伏产业似乎迎来了一波“反弹”。
7月9日,硅业分会发布最新硅料价格,本周N型硅料价格全线上涨,最高涨幅达6.92%。
与此同时,7月2日以来,A股光伏板块迎来了久旱逢甘霖的行情。其中,亚玛顿、亿晶光电3个交易日内分别大涨33%、26%。市值巨头的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均大涨超10%。
对于这一次反弹,有人说都亏损了两年了,麻木了,未来也很难起来。有人则认为,这一次可能不一样了,光伏要触底反转了。
那么,该怎么看待这轮光伏上下游的行情?
01
7月1日,第六次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中有一段很关键的表述: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这段话含金量十足,为接下来过剩行业产能退出进行了明确定调。
要知道,中央财经委员会的职责是针对经济领域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其前身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2018年3月改名而来。
紧接着,7月3日,工信部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座谈会,核心参与企业主要是光伏产业链四大主链条环节的“一把手”,包括通威股份、协鑫集团、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
7月4日,有媒体报道采访了一位参会的光伏企业负责人,披露了本次座谈会的细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李乐成部长传达了最高层针对光伏行业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重要批示(批示内容约200多字)。
第二,针对多晶硅环节,目前讨论的方案是控制总量,到2030年时总量不超过140万吨(截止到2024年末,21家有投产条件的产能高达323万吨)。这意味着多晶硅未来5年将至少压降56%的产能。
第三,如果后续持续低于成本价销售,就有可能受到重罚。
2015年10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曾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了煤炭、钢铁等过剩行情供给侧改革的大序幕。从以上细节来看,光伏产业已箭在弦上,类似2015年黑色系供给侧改革。
02
政策层面的信号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反弹”。
具体来看,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80万元/吨,成交均价3.71万元/吨,环比上涨6.92%。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40-3.70万元/吨,成交均价3.56万元/吨,环比上涨6.27%。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硅料市场报价区间已提升至4.5-5.0万元/吨,报价大幅上调25%-35%,但新订单成交量有限。
一位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人士表示,近期多晶硅期货大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导向以及市场预期调整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政策端释放‘反内卷’信号,市场普遍认为这将开启去产能行动,多晶硅限产落地有望提速。”
上述人士分析,这种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推动多晶硅期价强势反弹。在“反内卷”政策高压下,市场预期行业供给将得到优化,落后产能可能加速出清,从而改善供需格局,促使投资者对多晶硅期货价格产生上涨预期,多晶硅期货数个交易日涨幅达20%。
硅业分会则分析,此次多晶硅提价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
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多家硅片厂商在7月9日下午上调了硅片报价,而且是一线及二三线企业普遍上调,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11.7%。
具体来看,183N硅片报价由0.9元/片调涨至1元/片,涨幅11.1%;210RN硅片由1.03元/片调涨至1.15元/片,涨幅11.7%;210N硅片由1.25元/片调涨至1.35元/片,涨幅8.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受“531”抢装等因素影响,光伏硅片报价曾出现一轮上涨,但随着抢装步入尾声,硅片报价跌势不止。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引发的传导效应。
03
据硅业分会分析,本周虽新增订单较少,但受涨价预期驱动,前期已签订单执行力度有所增强,下游催单意愿强烈,与前期频繁毁单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目前在整体产业端,整体多晶硅硅料的供需失衡远未解决,“反内卷”效果还有待时间。
首先是硅料整合还在艰难推进中。
据财新7月9日报道,目前的进展是计划由硅料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平台型公司,承债式收购产业链中的过剩产能。
若收购完成,该联合公司将统一安排生产、销售,协调开工率、产量、库存等指标,以推动光伏行业消化库存,实现供需的相对平衡。
据上述报道称,新设联合主体不会无限期存在,待价格回升、问题解决之后即可进入退出机制。
目前,该方案在硅料龙头企业中基本达成一致,一些目标被收购企业也表态配合,金融机构也愿意积极跟进,而下游企业则希望光伏产业链能从最上游的硅料端“破局”,通过上游控产,控制住整个光伏行业的总供给。
另外,据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透露,“这个方案是企业被逼到‘墙角’后,由具有话语权的当家人(创始人/董事长)主推的救急方案。并得到了发改委与工信部的支持。目前,国家部委在积极征询意见、组织调研、召集会议,未来也不排除涉及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国家部委的坚定态度给到方案重要参与方——金融机构以信心。”
不过,上述方案执行主体是投资公司还是基金,目前尚无定论。而且,该方案推进过程中还有大量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诉求,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细化操作。
而在硅片环节,虽然进行了提价,但由于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下游电池环节能否接受提价还有待观察。
此外,虽然几家企业进行了价格调整,但硅片企业短期内仍持观望态度,暂未大规模接受涨价。
InfoLink此前就曾指出,7月电池片整体库存增加,并且受到上下游跌价压力传导,即便当前电池片价格已低于现金成本,后续价格走势仍较为悲观。据InfoLink初步统计,7月电池片排产未出现使价格止跌的明显降幅,供需失衡、上下游博弈,都将导致电池片价格进一步下探。
7月8日,合盛硅业董秘曾在朋友圈发消息表示:“要信早信,格局打开。”
而协鑫科技副总则表示:“我相信段子生产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大家核实的速度,莫要迷失在信息大潮中。”
事实上,对光伏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不少人依然不相信,觉得这又是一次狼来了。但在我们看来,本次光伏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应该不会小。2024年,光伏供给侧已经射出两支箭——自律性产业调节机制以及指引性行业规范,但控制产能的效果不算好。这次已经上升至更高层面,将硬性约束产能,效果会很明显,算是补齐了“第三支箭”。这一次政策落地的速度可能会超市场预期。
无论如何,只要确定了光伏要进行规模性的供给侧改革,那么也就可以断定光伏行业将出现困境反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杨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