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能辅助驾驶,即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OTA”。
7月9日,比亚迪宣布即将在旗下四大品牌推送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模块十多项功能的更新,并将推出由车企负责事故理赔的智能泊车功能。
在天津的试驾活动上,比亚迪用新款秦L展示了各项智能泊车功能。就功能表现来看还是不错的,不过也没有太超过我的预期。但在我看来,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的做法。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L4级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目前,常见的泊车场景,行业基本上只做到了L2,品牌不赔付让用户走商业险,或者推出智驾险,但费用需要用户个人承担,少部分品牌虽可提供维修和补偿,但规定了赔偿上限。
而按照比亚迪的定义,“对天神之眼车辆智能泊车安全兜底是指:对搭载“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統的车辆因泊车辅助系統异常或算法失误导致的事故,按照法律规定或司法判定应由本车承担的维修费用、第三方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损失,由比亚迪承担相关维修或损失费用,但不含出于和解。谅解等目的而额外支付的金额,也不含因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违法违规而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
因此可以简单推断,比亚迪的兜底范围,是围绕算法本身失误所展开的。车辆在满足“脱眼脱手脱脑”的技术指标要求后,进行的自动泊车发生的事故,由车企赔付。可见,功能和条款的边界和范围还是很清晰的。
在我推测,绝大多数划线车位还是能够满足要求的。而对于不规则车位,比亚迪并不会开放给用户“三脱”功能,而是要求全程监控。所以,这项功能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不过能够主动为用户承担这一风险,从社会角度来看,还是值得鼓励的。相信这也会为比亚迪在L3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实现时,积累一些制度和法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