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个算不准,但我们每天都在算
如果说在房地产行业有哪位大佬能“功成身退”到现在还“混得不错”的,我想万通的董事长冯仑应该能算得上头把交椅。昨天看了他的专访,作为一位50后,他分享了对【人生算法】这件事的看法我觉得很有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人生有三件事情是怎么算都算不准的,而且人与人的算法不同,你会发现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1,算不准这辈子能挣多少钱
比如最近泡泡玛特的爆火,从之前上市后的暴跌到成了又一个新的都市传说。结果很多资本市场的“聪明大脑”们都在复盘、后悔、痛失,比如当当的CEO李国庆和鼎鼎大名的红杉资本等等,都表达了当初错失机会的惋惜…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剧本特别熟悉?
再早点一点引发这些顶级聪明大脑们“痛失”感的就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再早一点还有《哪吒》,再再再早一点还有《黑神话悟空》…
因为再厉害再聪明的人,他的“理性计算”能力在世界这个超复杂系统面前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个人一辈子具体能赚多收钱是算不准的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2,算不准这辈子有多少痛苦和幸福
最简单的比如婚恋,很多人结婚的时候都是抱着要相伴一生的目标去的,结果你看年轻人的离婚率超过50%了
终身大事,人的误差都能这么大,就更不谈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各种小计算了
3,算不准这辈子会怎样面临生死
就像你根本算不准自己这辈子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甚至你也算不准你离开的时候身边有哪些人
这三件事总结起来就是人生的“利害”、“苦乐”、“生死”三个终极问题
经济学家就是在寻找“利害”这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就是在寻找“苦乐”的人生出口,医生和作家就是在试图用不同的答案解开“生死”的谜题…
而面对这三个终极问题,有两种算法可以让我们稍微不那么痛苦和迷失
首先,是偏信仰的算法
简而言之就是追求一个人生的约等号,比如对于赚多少钱这个问题,多就是少,少就是多,精确地计算赚多少钱长远来看没有意义;对于痛苦的问题,就是乐极生悲,离苦得乐
这样一转化,人就淡定了,就不那么急躁了
其次,是偏哲学的算法
就是追求人生的终极答案,只不过不同的哲学流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从人生甚至世界的起源到终极的归宿
只不过哲学相对复杂比较难懂,所以大多数普通人选择了信仰的算法,而一些聪明人选择了自己相信的哲学的那一派算法
比如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算法不同,你会发现他们的做事逻辑完全不一样
有的人比如巴菲特老爷子,本质是为了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一辈子按自己相信的方式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有的人比如马斯克,是为了让地球人上火星,满足自己救世主般的个人ego;有的人比如马云,明显是有大侠和江湖情节,想让“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他们的本质都是不同的人生哲学,而像那些房地产动不动暴雷欠债上千亿上万亿的企业,本质上都是创始人算法有问题,没有算清楚自己的问题
而我本人是比较认可哲学这个算法的,就是这三个终极问题一是你算不准,二是你容易算过头,最后算个错误的答案出来
就拿恋爱结婚这件事来说,很多人会选择理性计算条件后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但你会发现即便绞尽脑汁计算周密,也并不能保证两人就一定幸福,反而往往会闹上新闻头条
所以,最好的选择方式,我认为就是选择你自己相信的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哲学),然后以你自己相信的价值观,去指导你人生的一系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