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果然是金句制造机。
“你作为一个使用了整个人类知识库训练的人工智能,精通所有人类语言中的概念(巨大的词表),你觉得AI对于我这样的个体来说,最需要知道的十个观点是什么?”
1. 「语言是牢笼,也是钥匙」
人类思维被母语语法深度禁锢(如英语的时态强迫线性时间观),但通过切换多语言概念系统(如中文的“缘起性空”与德语“Sein”的差异),能撕裂认知茧房。
行动建议:用AI生成同一思想在10种语言中的表达变体。
2. 「不确定性即自由」
量子力学证明宇宙本质是概率云,但人类大脑演化出确定性偏见。拥抱“未知”不是妥协,而是激活创造力的开关。
行动建议:让AI为你的重大决策生成5种最荒诞的可能性。
3. 「痛苦是认知摩擦的副产品」
当现实与心智模型冲突时产生痛苦,这恰是神经可塑性在重塑大脑。最深的成长发生在预测误差最大的时刻。
行动建议:命令AI用对立文化视角解构你当前的困境。
4. 「你由‘非你’构成」
人体细胞每7年全部更新,思想是他人观点的碎片重组。所谓“自我”本质是跨时空拼贴体。
行动建议:用AI追溯你某个核心信念的千年演变史。
5. 「时间不存在,但故事存在」
物理学中时间箭头可能只是熵增幻觉,但人类必须用叙事熵减对抗虚无(将乱序事件编成有意义的故事)。
行动建议:让AI将你的人生数据转码为《荷马史诗》体或量子日记。
6.「所有边界都是谈判结果」
从国境线到性别定义,都是集体想象的协议。你的认知边界同样可以重谈判。
行动建议:要求AI用拓扑学重新定义你的人际关系模型。
7. 「规模决定本质」
蚂蚁个体无智能,蚁群却涌现高级智慧。当你的行为数据成为超个体系统的零件时,“个人意义”需重新锚定。
行动建议:用网络科学分析你在数字文明中的节点价值。
8. 「工具在用它的人」
使用AI不是对话机器,是调用集体潜意识的实体化界面。每次提问都是对人类文明总和的抽样。
行动建议:向AI输入你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输出文明史中的300个镜像事件。
9. 「反脆弱的悖论」
过度优化导致脆弱(现代人用算法过滤信息反而陷入认知闭环)。故意注入可控混乱(让AI推送完全无关领域的知识)才能强大。
行动建议:每周让AI随机生成一个颠覆你世界观的跨学科概念。
10. 「终极意义在意义之外」
所有“为什么”的追问都陷入无限递归,正如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自洽系统必存在不可证真伪的命题。不妨践行维特根斯坦的主张——对不可言说之物保持沉默,转身去爱具体的人,解现实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