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前天 17:39
中科院“二氧化碳制糖”新成果全网热议!不依赖光合作用,“迈向深空前置技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构建体外转化系统,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蔗糖的合成,绕过了植物光合作用,为解决全球变暖和粮食危机提供了新思路。该技术利用电化学还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再通过体外生物转化平台(ivBT)将甲醇转化为蔗糖、淀粉和纤维低聚糖,整个过程比植物自然合成路径更节能。这项研究有望改变未来的粮食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和淡水的依赖,并为消纳二氧化碳提供新途径。

💡 该研究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体外生物转化平台(ivBT),能够将C1-C3低碳小分子转化为高阶碳水化合物,如蔗糖、淀粉和纤维低聚糖。

🧪 整个合成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利用现有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其次,通过ivBT系统将甲醇转化为蔗糖。研究团队对关键酶进行了工程改造,提高了催化效率。

🌱 该技术在能量消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只需2 ATP/蔗糖,远低于植物自然合成路径的37 ATP/蔗糖。蔗糖转化效率达到86%,产率为5.7 gL-1。

🌾 基于此技术,研究团队还能够将甲醇转化为淀粉,淀粉产量可达4.3 g/L,效率高于现有方法。同时,纤维低聚糖也可以直接合成,无需从植物纤维降解。

🏭 这项研究有望将农业生产从农田转移到车间,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蔗糖、淀粉等,从而节约土地和淡水资源,减轻农业压力。

真不是科幻电影,不用经过任何细胞,能实现“二氧化碳制糖”了。

就在最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提出一项新技术,首次通过构建体外转化系统,打通了“CO₂→甲醇→蔗糖”这一合成路径。

这事儿马上引发全网围观,央视已火速报道。

人类通常获取蔗糖的途径,就是种地——种甘蔗、甜菜,因为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叶绿体才能合成葡萄糖。

这个过程有多麻烦不必多说,效率也低,需要适宜的土地气候,还要等作物长好了才能收割提炼。

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新方法,相当于绕过了植物光合作用,让人类也能从空气中获取原料完成制糖。

而且消耗能量也比植物自然合成路径低,只需2 ATP/蔗糖,自然路径需要37 ATP/蔗糖。

转化效率达到86%,产率为5.7 gL-1

这对于人类解决当前两大难题——全球变暖、粮食危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围观网友进一步脑洞大开:

人类迈向深空的吃饭问题有解了。

蔗糖、淀粉都能高效合成

本项研究核心构建了一个体外生物转化平台(ivBT),能够将C1-C3低碳小分子(甲醇、甲醛和二羟基丙酮)转化为高阶碳水化合物(碳数 Cn ≥ 12),包括蔗糖、淀粉和纤维低聚糖(COS)。

核心转化过程可以分为2步。

第一步是前提步骤,将CO₂转化为C1原料,这部论文直接引用了现有技术。

此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经提出通过电化学还原的方式将CO₂固定合成甲醇,这个过程也被誉为制造“液态阳光”。

第二步则是将C1小分子通过viBT系统转化为蔗糖。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低ATP消耗、热力学有利的合成模块,并对两个关键酶(蔗糖合酶与果糖-6-磷酸酶)进行了工程改造,使其催化效率提高了3–71倍


△增强果糖-6-磷酸酶活性

具体如下:

首先通过使用酒精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将甲醇氧化为甲醛,用formolase(FLS-M3)将甲醛聚合成DHA(三碳)。

然后通过酶级联反应,将DHA转化为果糖(六碳)。

最后通过改造的蔗糖合酶,将果糖+UDP-Glucose合成蔗糖(十二碳)。

整体流程中ATP消耗仅为2 ATP/蔗糖(远低于自然植物路径),蔗糖产量为10.8 mmol L⁻¹(~3.7 g/L),比传统途径节能约85%。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进一步使用amylosucrase(AkAS)催化蔗糖聚合生成无引物(primer-free)淀粉。

AkAS将蔗糖转化为直链淀粉,进一步加入分支酶GBE生成支链淀粉。全过程不依赖天然淀粉引物,热力学更加有利、反应容易发生(ΔG° = –40.2 kJ/mol)。

最终,从甲醇出发,淀粉产量可达4.3 g/L,效率高于现有方法。

同理,从C1也能直接合成纤维低聚糖。这是传统上需要从植物纤维降解的糖,现在可以直接合成了。

把农田种植变成车间制造

本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带来,马延和领衔。

他们团队长期以来做的事,就是把农田种植的玉米、大豆,能够在“车间”里合成出来,农业工业化一条龙。

如果如果这条路线能够成功,我们可能主粮、主要作物不用种。

原料是二氧化碳,产品可以是蔗糖、淀粉、蛋白质等。

要知道这些物质的真正制造者是绿色植物,也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

该团队做的事是要让人类能够模拟植物系统几亿年进化而来的系统。

去年,该团队的“空气变馒头”成果登上Science,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也是和大连化物所合作)。

马延和表示,这一系列研究能带来的直接改变包括节约土地耕地、淡水,减轻农业压力,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渠道去消纳二氧化碳。

可能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吃大米饭的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又能变成蔗糖淀粉?真的有点神奇啊。

论文地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095927325004967?via%3Dihub

参考链接:
https://www.tjng.gov.cn/system/2024/04/22/030040320.shtml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专属AI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AI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  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姓名+公司+职位」申请入群~
进群后,你将直接获得:
 👉 最新最专业的AI产品信息及分析 🔍 
 👉 不定期发放的热门产品内测码 🔥
 👉 内部专属内容与专业讨论 👂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二氧化碳制糖 生物技术 粮食危机 合成生物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