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车企新能源补贴申请与实际金额差距较大,多是申报材料或数据上传不合规导致核减,未必是“骗补”。

为了冲销量,一些车企已将新车大批量出售给经销商,再由后者协助注册上牌,使企业能够将其计入销量,让这些几乎全新的“零公里车”迅速流入二手市场。中国商务部已召开专门会议,并暂停部分地区的消费补贴发放,以调查是否存在经销商借机骗取补贴的情况。

彭博社指出,随着中国汽车行业持续两年多的价格战加剧,已波及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监管部门正加大对汽车企业的审查力度,以防质量滑坡损害国产品牌声誉。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审计发现,比亚迪、奇瑞汽车等多家车企在2016年至2020年间申报了不符合条件的电动车补贴,涉及金额超过8.6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51亿新元)。不过,奇瑞汽车否认骗补。

另一方面,2020年首次申请补贴的特斯拉,申报推广538辆新能源汽车,申请金额约1120万元,均符合政策要求。

目前尚不清楚上述企业是否需返还多申领的补贴款项,或当局是否已从支付中扣除相关金额。

公示指出,2016至2020年,中国各车企合计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为7万5814辆,但经审核后核定的有效推广数量仅为5万4089辆。五年间,企业累计申报清算资金约29.3亿元,而核定应清算的补助资金约20.7亿元,两者相差约8.6亿元。

其中,奇瑞汽车为约8760辆不符合补贴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申报约2.4亿元补贴;比亚迪则有约4900辆车辆涉及1.43亿元补贴被认定不符合标准。

据中国工信部上月底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该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通信清算中心对上述五年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进行审核。结果显示,多家车企最终核定的补助金额低于申报金额。

文件显示,被核减的原因包括:车企未能提交符合要求的销售终端收款凭证,以及未按规定上传车辆运行数据。

奇瑞汽车官方微博星期六(7月12日)发声明称,“违规”“偿还”“不当申领”“骗补”“退回”等均为不实信息;因“销售终端收款凭证不符合要求”被核减属申报中的正常流程,没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