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全牛 2025-07-11 14:24 北京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工业互联网正引领全球工业迈向全新发展阶段。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工业互联网正引领全球工业迈向全新发展阶段。在技术快速迭代、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产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安全牛近日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研究报告,深入辨析工业领域众多易混淆的安全概念,并全面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发展现状、安全能力缺口、生态参与和竞争态势、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系统的安全能力构建框架和实施路径。
报告明确指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变革将长期影响工业领域安全格局:
一方面,工业系统在从自动化到信息化,再到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更加复杂多样的安全防护对象,使得固有安全防护手段难以应对新型安全威胁;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使得安全风险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可能引发整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本文将从安全产业助力和保障工业互联网繁荣发展的角度出发,分享报告中对工业领域安全范围、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以及工业互联网变革带给安全的多维影响的分析与洞察。
一、工业领域安全范围解析
工业领域安全范畴广泛,涉及工业生产运转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像工业安全、工控安全、工业信息安全、工业网络安全、工业现场安全、工业功能安全、工业工序安全、工业生产安全、工业物联安全等诸多词汇意思繁多,因此对这些相关主题进行核心意思的清晰界定,是深入探究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基石。
(一)工业安全:
致力于确保工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其范畴不仅包含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安全,如机械防护、防火防爆、电气安全等传统工业安全领域,还延伸至工业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
(二)工业信息安全:
在工业领域安全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着重于对工业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安全保护。
(三)工业网络安全:
主要聚焦于工业环境中的网络架构安全,包括工厂内部的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以及工厂外部与用户、协作企业等实现互联的公共网络。防范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入侵、网络窃听等安全威胁,保障工业网络通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生产指令的准确下达与生产数据的顺畅传输。
(四)工业数据安全:
作为工业信息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专门针对工业数据的安全保护。从数据的访问控制、加密存储,到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防止敏感工业数据被窃取、篡改或滥用。
(五)工控安全:
即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重点关注工业控制系统(ICS)的安全防护。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制造业等关键领域,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
(六)工业设备安全:
围绕工业生产中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展开,涵盖设备的物理安全、设备固件安全以及设备接入网络后的安全。确保设备不被损坏、设备固件不被破解或篡改。
(七)工业生产安全:
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安全、生产流程安全以及生产环境安全。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到生产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再到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
(八)工业工序安全:
强调工业生产各工序之间的安全衔接与协同,确保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避免因工序设计不合理、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
(九)工业现场安全:
关注工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规范、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维护以及现场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
(十)工业功能安全:
侧重于保障工业设备与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靠性,以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十一)工业物联安全:
是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安全需求,主要保障工业物联网中设备、网络、数据以及应用之间的安全连接与交互。
上述列举了一些相对常见的关于工业领域安全的概念,虽各有侧重,但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都属于工业领域安全的范畴,但都不足以等同于工业互联网安全(关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定义在下一篇报告推文中分享)。结合等保2.0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要求,对这些易混淆说法得出三条结论:
• 工业网络安全、工业数据安全、工控安全三者紧密耦合,构成工业领域安全核心防线。
• 工业设备安全、工业生产安全、工业工序安全、工业现场安全、工业功能安全则聚焦生产实际场景,形成生产运行安全的闭环管理。
• 工业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业物联安全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需满足等保2.0对新技术应用的扩展要求。
二、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凸显安全需求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推动着生产制造体系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与重构,成为全球各国经济竞争、产业重构、生产力变革的战略抓手,亦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驱动因素。
首先,我国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强国,拥有全球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全面涵盖了工业领域的41个大类。从基础的采矿到尖端的制造,全面覆盖——7类资源开采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1类制造业贯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3类能源供应则确保了万家灯火的明亮,共同构筑起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金字塔。
其次,在我国,截至2025年,“工业互联网”已连续第8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凸显了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2014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收官之年,2025年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首个十年里程碑。
此外,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工业系统相对封闭、独立的运行环境,实现了工业生产各环节与互联网的广泛连接。这一变革在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工业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
工业互联网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基石,其战略意义贯穿于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工业互联网安全作为工业领域安全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不仅继承了传统工业安全的特点,还融入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安全要素,且与传统IT安全存在显著差异。
三、工业互联网变革带给安全的多维影响
在明晰工业领域安全重要性的前提下,还要正视和应对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变革正在重塑整个工业领域安全格局的现实挑战。这场重塑变革在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化、互联化迈进的同时,给工业领域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体现在多个维度。
(一)工业企业:从单机自动化到“研产供销服”全链互联带来的安全边界模糊化
传统工业模式下,企业生产系统相对封闭,安全防护边界清晰。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企业从单机自动化迈向“研产供销服”全链条互联互通,设备、系统、业务之间的数据交互愈发频繁。工业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日益紧密,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也依赖网络实现,这使得原本清晰的安全边界变得模糊。
(二)自动化设备领域:5G+工业互联网推动 OT与IT的融合,传统PLC、DCS系统暴露网络攻击面
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特性,加速了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自动化设备,原本运行在相对独立、封闭的工业控制网络中。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这些设备接入网络,直接暴露在互联网环境下,攻击面大幅扩展。
(三)数字科技领域:AI大模型、数字孪生在工业应用中的数据安全与模型可信性挑战
AI大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生产优化、预测性维护等带来了新的可能,但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模型可信性的挑战。
一方面,AI 大模型训练和应用过程依赖大量工业数据,这些数据涉及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等核心商业机密,一旦泄露,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和决策结果,若数据被恶意篡改或注入虚假数据,可能导致模型输出错误结果,误导生产决策。
另一方面,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模型,需要与物理实体实时交互数据,若模型存在安全漏洞,攻击者可能通过操纵虚拟模型,间接控制物理设备,引发生产事故。
(四)网络安全领域:攻击目标从“信息窃取”转向“物理破坏”,如震网(Stuxnet)类攻击威胁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攻击的危害从单纯的信息窃取、数据破坏,转向对生产物理世界的直接破坏。
震网(Stuxnet)病毒是这一转变的典型案例,其通过感染伊朗核设施的工业控制系统,篡改离心机运行参数,导致大量离心机损坏,严重影响伊朗核计划。此类攻击证明,攻击者能够利用工业网络与物理系统的连接,直接对关键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等造成物理破坏,威胁公共安全和国家利益。
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更多的工业控制系统接入网络,攻击者有了更多可乘之机,如何防范此类攻击,保护工业生产设施的物理安全,成为工业领域安全面临的重要课题。
工业互联网变革带来的安全挑战已渗透到工业领域的各个层面,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更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与经济稳定。面对这些挑战,亟须构建全面、高效的工业安全防护体系。
更多关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话题欢迎持续关注安全牛公众号后续发布内容。
合作电话:18311333376
合作微信:aqniu001
投稿邮箱:editor@aq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