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多项指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3.6人,均高于规划目标。教育公平性显著提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大幅提高。医疗服务资源持续扩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此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和托位数均显著增长,这些都切实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超过了“十四五”规划中“提高1岁”的目标。这反映了中国在医疗卫生、健康保障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改进,使得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达到3.6人,超过了3.2人的规划目标。同时,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总数达到125个。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这些都表明医疗服务资源正在加快扩容和下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教育公平性持续提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体现了国家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努力,保障了更多儿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这反映了国家对“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我国多项民生指标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7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十四五”期间,我国接续推出一批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回应民生之盼,加力解决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多项民生指标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增量超过“提高1岁”的规划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超过95%的规划目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达到3.6人,超过3.2人的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教育更公平更普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医疗服务资源加快扩容下沉。“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总数已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一个个数据的增长,托举起“关键小事”里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