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5小时前
新大学的吸引力为何比肩老牌名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新兴大学如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和西湖大学的崛起,给传统985高校带来的压力。文章指出,由于深圳等城市在教育资源和财政支持上的优势,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选择这些新兴大学,而非传统的985高校。文章还分析了高校发展的新趋势,包括城市、高校与专业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定位上的变革。

🎓新兴大学的崛起: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新大学凭借深圳的经济实力和政府支持,发展迅速,对传统985高校构成竞争。

💰财政资源的影响:深圳政府雄厚的财政资源使得新兴大学能够提供诱人的薪资待遇,吸引高水平人才,从而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新兴大学更注重理工科专业,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科研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城市与高校的关系:深圳等城市通过支持高校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形成城市与高校的良性互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西湖大学等新大学发展如日中天,给传统985高校及985高校云集的北、上、广、武汉、西安等城市带来巨大压力,也敲响了警钟。

文|姚华松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偶遇几位同事,闲聊到孩子,他们的孩子恰好今年高考,其中两个小孩拿到了650分的高分。这个分数,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北大、清华、上交、浙大、复旦等几所公认的国内顶级名校,其他985高校,只要不是最热门的专业,基本上可以随便挑。

我以为,同事和孩子面对的困惑是选择去哪所985高校,去哪座城市,攻读什么专业。但出乎我的意料,两位同事告诉我,他们基本上不会选择离开广东,他们纠结的点在于,要不要下定决心去深圳,填报南方科技大学(下文简称“南方科大”)或深圳理工大学。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除了五大名校外的其他985高校,其实差别不会太大,与其去一个无论对于他们还是对于孩子都不熟悉、缺乏关键人脉关系的城市,还不如留在本省,方方面面有个关照。说到填报的学校,他们有些许犹豫,但他们大概率会优先选择去深圳,优先考虑南方科大或深圳理工。

南方科大和深圳理工是新成立的大学,都位于深圳。经历改革开放近50年的蜕变,深圳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流科技企业云集鹏城。单论教育资源,从前,深圳只有深圳大学一所像样的大学,近十年,北大、清华、哈工大等高校竞相落户深圳设立深圳分校区,加之深圳市政府全力支持南方科大和深圳理工的发展与建设,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从近年实际录取分数线看,南方科大、深圳理工已经接近或持平于不少985高校了。与我同事持相同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觉得,深圳的求学环境更好,发展前景更光明,让孩子去深圳求学,是更好的选择。

这与我一位老乡的选择高度类似,他女儿今年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不少211高校的录取线,但他们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填报了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深圳大学,只因深圳大学在深圳,由经济富足的深圳市政府主管。

传统认知上的高校资源分布格局正在发生深度重塑。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深圳市政府财政资源更加雄厚,愿意花大力气发展南方科大和深圳理工。南方科大和深圳理工能够给出足够诱人的薪资待遇,能够从全球范围内网罗与吸引到足够多的高水平人才。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之下,“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人往高处走”等市场规则在深圳这座市场经济标杆与示范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有钱,任性,愿意砸钱,就有能力挖到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上就是这么做的。

从名气上看,南方科大是“双一流”高校,深圳理工目前还不是。这样看,深圳很务实,很接地气,他们不那么在乎学校的名气,更在乎与看重学校的师资配置,及专业设置的前沿性与创新性。南方科大的王牌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深圳理工的王牌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工程与自动化等。不难看出,两所学校的总体专业定位是以理工科为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设的专业多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两所学校都全面借鉴国际化办学模式,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教学团队动辄是院士(含外籍院士)及知名教授,科研氛围异常浓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学术大师;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浸润在崇尚科研、求真务实、鼓励探索与发现、频繁文化交流与学术互动的校风中;学生大三甚至大二就可以频繁出入各类实验室做实验搞科研,出入深圳各类互联网大厂开展实习与其他实践。这样的高校,能够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甚至更长周期发生根本性的蜕变与质变。试问,这样的高校,怎能不受广大学霸家长们的青睐与欢迎?

让“深造”的意义不止于继续学习,还延伸到就业——留在深圳继续发展,深圳一直亲力亲为。你来我的城市念大学,毕业了,你想深造就继续在这里深造,不想深造就在我城市里的大厂就业,把优质人才的就业问题安排得妥妥的,让年轻人为深圳的发展与振兴服务。

与深圳的南方科大及深圳理工类似,在另一座新型标杆城市杭州,也成立了一所新的大学——西湖大学,发展势头也是如日中天。

这必然给传统985高校及传统985高校云集的北、上、广、武汉、西安等城市带来巨大压力,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余以为,传统名校及传统名校云集的城市应该好好思量思量:在“大学战争”时代已经来临的情况下,城市、高校与专业三者博弈中,城市是否愈来愈重要?地方高校如何在选拔优秀人才及培养高端人才方面敢作敢为?大学如何与属地城市形成良好的互哺关系?大学定位与专业设置如何更科学、更具战略性与前瞻性?既有大学排名与评价机制要不要做出革新与调整?

(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大学 985高校 深圳 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