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稱,穩定幣的迅速擴張給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帶來政策挑戰,可能威脅主要經濟體貨幣主權;②全球穩定幣市值達2550億美元,主要與美元掛鉤,BIS擔憂其對傳統金融系統外溢效應,並呼籲推進本國貨幣代幣化。
財聯社7月11日訊(編輯 牛佔林)國際清算銀行(BIS)週五再次發出警告,穩定幣的迅速擴張,正在給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帶來新的政策挑戰,甚至可能威脅到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主權。
在最新發佈的報告中,國際清算銀行指出,穩定幣的流通量越來越大,和傳統金融體系的結合也越來越深,但由於其無國界且具有僞匿名性質等特點,因此需要更嚴格的監管審查。
自2023年以來,穩定幣的種類已經擁有170多種,全球穩定幣的總市值已經翻了一倍,達到約2550億美元,其中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佔據了整個穩定幣市場的99%以上。
國際清算銀行的經濟學家指出:「穩定幣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和傳統金融系統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已經到了『一旦出事,傳統金融體系很可能被牽連』的階段,無法排除其可能對傳統金融系統造成外溢效應。」
爲應對這一挑戰,許多司法管轄區已經引入或正在制定針對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特定監管框架。
儘管穩定幣通常被宣傳爲數字現金的等價物,但它們很少與所掛鉤的法定貨幣嚴格保持1:1的兌換比例。這些加密貨幣也缺乏銀行存款所享有的基本保護,而在涉及凍結與犯罪活動相關的資產時,監管當局往往只能依賴發行方的決定。
國際清算銀行一再警告,穩定幣和其他加密資產越來越流行,可能會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麻煩。去年年底他們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將近七成的國家或地區,要麼已經出臺了針對穩定幣的監管規則,要麼正在制定中。
該機構強調,鑑於穩定幣對美元的嚴重依賴,它們也可能對現有外匯監管的有效性構成挑戰。
目前,國際清算銀行更推崇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去年,國際清算銀行推出了名爲Agora的全球跨境支付系統計劃,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瑞銀集團、Visa和萬事達卡等金融巨頭皆已參與此項目。
在上個月,國際清算銀行列舉了其對穩定幣的多項擔憂,包括破壞貨幣主權、透明度缺失,以及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資本外逃的風險,並敦促各國迅速推進本國貨幣的代幣化。
編輯/jay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