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小时前
消费级芯片上车到底靠不靠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小米YU7上市后,其座舱芯片采用消费级高通8gen3引发热议。文章探讨了智能汽车使用非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性问题,指出车规级芯片在设计、测试、量产等方面有严格标准,但非安全功能模块可采用更先进的消费级芯片。文章分析了消费级芯片与车规级芯片的区别,并结合比亚迪和特斯拉的经验,认为座舱使用消费级芯片的汽车在不涉及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消费电子级芯片质量的提升,预示着“消费级”与“车规级”的差距或将缩小。

📱 汽车芯片等级主要分为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军工级和航天级,车规级芯片需通过AEC-Q100和ISO26262认证,确保功能安全,而座舱芯片通常不涉及关键安全功能。

✅ 小米YU7座舱芯片采用消费级高通8gen3,但其核心板通过了AEC-Q104车规级测试,AEC-Q104针对多芯片模块,关注热耦合、电应力互动等,确保系统级验证。

🤔 消费级芯片与车规级芯片在工作温度范围、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但座舱使用消费级芯片的汽车,在不涉及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失效最严重可能导致黑屏或空调失效。

💡 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已使用非车规级芯片多年,并未出现大规模车机问题。专家认为,车企会重视质量,消费者可根据对性能和稳定性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

小米YU7上市后的第一个舆论场出现在对于“车规级”的讨论,YU7的座舱芯片用了消费级的高通8gen3,相比之下无关痛痒的纸巾盒却是车规级,被网友疯狂调侃“人走盒在”。

实际上,小米YU7并不是第一个使用非车规级芯片的车型,特斯拉早在近十年前就开始了尝试,但也曾因芯片过热失效而大范围召回。

YU7的爆卖,又一次把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由消费级芯片控制座舱的智能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省流版:拉到结尾直接看结论。

NO.1

[ 哪些车在使用“消费级芯片”? ]

车规级实际上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理念,从产品设计、测试、量产,到变更管理,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常见的芯片等级一般是按照使用温度、辐射、抗干扰等因素,标准从宽泛到严格分为5类,即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军工级、航天级。

在汽车产业,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对汽车产经表示,一辆汽车约1000多张芯片,芯片所在的部件功能不同,对于影响人身财产的功能安全的部件,所用芯片肯定要做AEC-Q100和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这就是我们说的“车规级芯片”。

但对于不涉及功能安全的部件,所用的芯片只需要AEC-Q100耐环境能力测试和寿命测试就够了。

有一种推论观点认为,“骁龙8 Gen 3手机处理器是2023年10月底发布的,如果8 Gen 3芯片要过车规认证,估计还得一年,那么按照汽车行业电子零部件开发速度,今年就上车,这个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快的速度就是不等SOC的车规认证,直接上车”。

在非安全功能模块,一些车企早已开始使用更先进也更便宜的消费级芯片方案。

数据来自:拆车实验室报告(2024)、工信部车辆公告、高通/英伟达技术白皮书

朱西产认为,不需要做功能安全认证,也就不能被叫做车规级芯片,但要理解为完全等同于“消费电子级芯片”也不太严密。消费电子产品的环境温度范围和寿命等都比汽车要差,汽车上使用的非车规级芯片一定是可以通过AEC-Q100测试的,这也是必须的。

但小米还没有明确芯片是否通过AEC-Q100测试,但是公布了YU7座舱的核心板通过了AEC-Q104车规级测试。

AEC-Q104又是什么呢?AEC-Q104不是对单一芯片级测试标准,它专门针对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MCM(Multi-Chip Module)进行系统级验证。相比单颗芯片的AEC-Q100、Q101,Q104更关注封装内部多芯片之间的热耦合、电应力互动、结构可靠性,以及板级焊接后的长期服役稳定性。

也就是说,小米用了一整套像是“把手机变车规”的手法,这套方案可以整体通过车规级测试。

NO.2

[ “消费级芯片”的车能不能买? ]

一般来说,座舱芯片主要负责处理车内所有影音娱乐、灯光控制等功能的“大脑”。它连接着车内的音响系统、摄像头、显示屏、存储设备等各种子系统。

智能汽车对座舱的开发越来越广泛,不仅能实现中控大屏、仪表盘、HUD抬头显示等多屏互动,还加入了AI语音助手、多模态互动、自动驾驶辅助显示等功能。

当这些功能都靠一颗“手机芯片”来处理,很多人表示出担忧。

一家汽车芯片公司员工认为,不同规格芯片的区别首先是工作温度范围,其次是可靠性,再就是安全性,车规要求是零缺陷,消费级要求较低。比如,手机可以死机,车死机可能会出人命;还有就是抗干扰能力,车规级芯片需要应对更严苛的电磁干扰和振动,汽车内部环境复杂,而消费电子环境相对稳定。

小米YU7的可靠性有待验证,但可以参考下更早使用非车规级芯片的比亚迪和特斯拉。

比亚迪从2016年就上车了8939芯片,特斯拉更是与AMD芯片绑定,除了开篇提到的Model S芯片过热之外,两大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销售多年后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车机问题。

朱西产的观点认为,特斯拉不去做所谓车规级认证(非强制),但是不等于特斯拉不做功能安全测试和AEC-Q100相关的测试。从认证证书角度说,也可以说特斯拉没有使用车规级芯片。但是特斯拉的电子电器构架、电子系统和软件的稳定性是有目共睹的,“不要用传统汽车的眼光去看头部的科技公司”。

他认为,“质量是车企的生命,没有一家车企会冒这个险”。

NO.3

[ 写在最后 ]

总结一下,回答开篇的问题:座舱使用消费级芯片的智能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首先,非车规芯片用于座舱,不涉及安全相关的功能,失效最严重可能就是黑屏、没空调等等,不会威胁用户生命安全。

剩下的就是选择了——

A:对性能要求能玩《原神》,为了更好的体验愿意承担创新带来的可能性风险,就冲更高端的消费芯片;

B:更需要稳定和绝对安全带来的踏实,选择久经验证的方案,哪怕车机慢一些、模糊一些,车规级是刚需别动摇。

中国车市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容纳这么多车型百花齐放,所以,总有一款适合你。

另一方面,消费电子级芯片质量也在提升,“消费级”和“车规级”的鸿沟可能慢慢就填平了。毕竟芯片是高端制造,质量水平本来就很高,相信眼下这种争论只是阶段性问题。

如果非要说出一个结果,那只能说,市面上正常销售的车,都能买。

参考资料:

《纸巾盒有车规级吗?》作者:左成钢

#YU7车上的8gen3安全吗# 作者微博:@朱玉龙-Y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作者:赵玲伟,编辑:于杰,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YU7 车规级芯片 消费级芯片 智能汽车 座舱芯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