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7月11日 09:55
半年超60家银行解散,银行村改支为啥会成潮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场结构性重组,其中村镇银行的“村改支”现象尤为引人关注。今年上半年,超过60家村镇银行因吸收合并、被收购等原因解散,转型为支行或分行。这一变革是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举措,也反映了银行业在移动金融冲击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村镇银行兴衰的原因,以及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对行业变革的深入理解。

🏦 早期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源于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响应。在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激增,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以其灵活的决策和贴近市场的特点迅速发展。

⚠️ 然而,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与大型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有限,难以应对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此外,资金来源和运用方面的局限也制约了其发展。

📱 移动金融的普及加速了村镇银行的变革。移动金融的便捷性使得实体网点的重要性下降,村镇银行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其面临挑战。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部分村镇银行选择“村改支”,借助大型银行的优势实现转型。

📈 银行业二八分化趋势明显,头部银行占据优势。大型银行凭借规模、品牌、技术和人才优势,能够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银行都是最赚钱的存在,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金饭碗,然而就在最近却有媒体曝出半年超60家银行解散,面对着如此大潮让人不禁想问为啥村改支将会成为潮流呢?

一、半年超60家银行解散?

据华夏时报的报道,今年上半年,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进入加速期,有国有大行首次出现在“村改支”队伍中。

村镇银行的结构性重组,是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信息统计,2025年上半年,因被吸收合并、被收购等原因“消失”的村镇银行数量超过60家。此外还有多家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进行了股权增持,部分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100%,主发起行责任进一步压实。

据统计,“消失”的村镇银行中,大部分为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转型为支行或分行,即“村改支”“村改分”,合并方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另有一家国有大行参与其中。

近日据国家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工商银行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中央大街支行,承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成为国有大行“村改支”首个案例。

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一是由主发起行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并将其改制为分支机构,即常见的“村改支”“村改分”。这种方式便于直接管理,增强村镇银行的服务与抗风险能力;二是将地理位置相邻的多家村镇银行合并为一,利于整合资源和统一管理;三是村镇银行直接解散并市场化退出;四是主发起行通过增加旗下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强化管理和治理效率。

二、村改支为啥会成潮流?

面对着村镇银行的快速变化,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存在银行的吸收合并与转型升级的并存又该怎么看?

首先,村镇银行为什么会在前些年快速兴起?说起村镇银行的兴起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前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显著好转。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农村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带来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农村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的农业贷款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在消费、购房、教育等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金融需求,如消费信贷、住房按揭贷款等。此外,农村地区的资金存储和汇兑等基础金融服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村镇银行应运而生。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定位明确、决策灵活、贴近农村市场等特点。它们主要服务于当地农村地区,能够根据农村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导致村镇银行有了快速的发展。

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有一段时间,各家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涌现出来,当时似乎各地都在成立村镇银行,有些地方的集中度还格外高。

其次,村镇银行的问题却在日益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规模小带来的抗风险能力不足。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相对较低,资金实力薄弱,在面对经济波动、市场风险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从资金来源上看,村镇银行设立于县城及乡镇地区,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有限,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不多,这极大地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同时,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了解和认可程度不高,加上网点较少、现代化手段缺乏,导致其在吸收存款方面竞争力不足。​

在资金运用方面,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这些客户的贷款需求具有小额、分散、风险高的特点。而且,部分村镇银行存在偏离主业、“垒大户” 等问题,信贷风险较为集中。一旦出现个别大额贷款违约或区域性经济下滑,就可能对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严重冲击。

这些固有的存在银行的问题,在之前的几次大的村镇银行风险事件之后被大量暴露出来,也让监管坚定了尽快化解村镇银行风险的决心,这也成为了最近村镇银行大规模改革的重要原因。

第三,移动金融正在取代传统的银行网点。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服务的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曾经作为农村金融毛细血管的村镇银行,也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冲击。移动金融的普及,使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今,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就可以轻松完成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等一系列金融操作。许多传统的线下金融服务,逐渐被线上化、数字化的服务所取代。这种变化,使得实体网点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对于村镇银行而言,大量的实体网点意味着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房租、人员工资、设备维护等费用。在移动金融的冲击下,这些网点的业务量逐渐减少,投入产出比不断降低。这种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即使是国有大行也难以真正解决,更何况是风险防控能力更弱的村镇银行呢?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部分村镇银行选择通过 “村改支” 的方式,将自身改制为大型银行的支行,借助母行的品牌、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也成为了村镇银行的必然选择。

第四,二八分化将会是银行业的大势所趋。从长期来看,金融服务逐步向头部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金融行业中,大型银行通常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它们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广泛的业务网络和丰富的产品线,能够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大型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资源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相比之下,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面临着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等问题。在这样的趋势下,村镇银行开始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将会成为一种必然。

在未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与转型浪潮可能还会继续下去,而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稳定供给,将会是整个银行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作者:江瀚视野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村镇银行 银行业 金融改革 移动金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