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末年,诏安南关的沈在发家境贫寒,靠摆摊卖糖粥勉强维持生计。
他为人忠厚老实,做生意只求薄利糊口。
有个异乡人常来他的糖粥摊,有时一口气能吃六七碗,还多给不少钱;有时没带钱不付粥钱,沈在发也从不计较。
多年过去,沈在发没打听过异乡人的姓名住址,异乡人却记住了他。后来,沈在发受雇到北船当伙夫。
一次,船在兴化海面遭遇“巨盗” 的船队拦截,被押到小岛。
海岛头子巡视时,一眼认出沈在发,原来他就是当年的异乡食客。
他拉着沈在发的手,连称冒犯,不仅将所有船货尽数归还,还送了沈在发藏有银子的番纱。
沈在发因此发财致富。
古语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一个人最硬的靠山,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权势地位,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好品性。
厚道的人,或许不会处处占先机,但时间终会证明,他们的路越走越宽,根基越扎越深。
因为他们不投机取巧,不损人利己,赢得的是人心,积累的是真正的声望。这份无形的资产,比任何有形的财富都更珍贵,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