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了生猪和肉牛养殖行业的新变化和投资机会。文章指出,生猪行业正经历转型,供给受限或成常态,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利润底部将抬升。同时,肉牛行业因产能收缩、需求增长和海内外共振,进入上涨周期,具有高弹性特征。文章还探讨了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奶牛企业的隐形肉牛价值,并分析了估值弹性优势。
🐖 生猪养殖行业正迎来新时代,行业供给受限或将成为常态,规模养殖扩张放缓。行业竞争格局优化,优质企业盈利底部将不再是亏损,利润将大幅提升。
🐷 生猪产能调控已开始推进,头部养猪企业母猪存栏量和生猪体重均有所下降,调控目标在于通过猪价提升CPI。预计未来猪肉产量将下滑6%,从而带来猪价上涨,优质企业利润也将随之提升。
🐮 肉牛行业正经历“肉牛版供给侧改革”,国内产能收缩,养殖户亏损导致母牛淘汰。牛肉需求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食趋势,具有较强韧性。海外供给收紧也支撑了肉牛价格上涨。
🐂 肉牛周期具有高弹性特征,产能时滞更长,行业分散性导致周期波动放大。当前肉牛周期类似“十几年前的猪周期”,预示着潜在的高弹性投资机会。
🐄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奶牛企业的隐形肉牛价值,其副产品(犊牛)可作为肉牛销售,贡献额外利润。肉牛相关企业当前PB处于历史低位,周期反转时估值修复空间大。
2025-07-09 23:41 广东

左手养头猪、右手牵头牛- 高胜率角度继续看好猪肉- 高赔率角度继续看好牛肉生猪: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1、生猪养殖行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在1-3年的时间范围内,行业供给受限将会是一个新常态,规模养殖企业的扩张亦将大幅放缓甚至停滞,因此而换来的是:行业竞争格局显著优化,行业以量换价,优质企业盈利的底部将不再是亏损,利润底部和中枢都将大幅抬升。
2、过去,生猪养殖买的是成长、买的是周期;但是从生猪行业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行业规模化程度已经到一阶段,经过十年的行业优胜劣汰和散养户的大量退出,2024年上市公司生猪出栏占比已经达到24%,结合中国生猪养殖的体量和散养户养猪的国情,这一份额其实不低。无论有没有产能调控,未来行业退出放缓也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未来规模养殖企业的持续增长都势必会反噬在猪价上,以量补价,得不偿失。而退出的放缓,也意味着买周期的吸引力也在降低。买周期、买成长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3、当前阶段,为了抑制通缩,通过拉动猪价去提升CPI,提上了议程,生猪的产能调控开始推进。一个月的时间(6月),头部养猪企业母猪存栏开始下降,生猪体重体重开始下降,调控已经看到效果,并将继续下去。我们判断,行业产能调控持续性较强是基于当前阶段通过猪价提升CPI可能是一个长期任务。
4、养猪行业,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中期来看,稳产保价,减产提价;或是养猪行业的新常态。和其他行业不同,生猪产业本身的母猪产能就是一个微过剩,当前能繁母猪存栏4040万头,农业给到的平衡点3900万头,第一步给到的调控目标3950万头,生猪出栏调控目标体重120公斤(当前行业125-130公斤),最低猪价不低于14元/公斤。经我们测算,完成这一目标,猪肉产量将下滑6%,历史来看,生猪供给减少对猪价的弹性较大,3-4%的年度猪肉产量的下降,就能带来生猪价格15%-20%年度均价的上涨,因此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限制以及环保核查的加严,养猪行业实现上述调控目标较为容易。猪价的弹性也将兑现在优质的利润之中。
5、从投资的角度看:对养猪板块的影响如何?首先,按底线思维,以牧原股份为例,调控保底的14元/公斤猪价,意味着低点猪价下,牧原年化利润将达到173亿-194亿(8000-9000万出栏、12.2元/公斤成本计算),按2026年我们预计的16.5元/公斤计算,牧原股份实现460亿-518亿,而当前头均市值和绝对股价离2024年9月不远。
肉牛:更好的周期1、肉牛周期上涨的核心逻辑1)国内产能收缩- 2023年起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陷入亏损,引发淘汰母牛、宰杀母牛的产能出清行为,类似“肉牛版供给侧改革”。- 行业分散且原始(类比十几年前的生猪养殖),信息不透明导致产能对亏损敏感度高,羊群效应加速出清。2)需求中期助力- 牛肉具有成长属性:相比其他动物蛋白(猪肉、鸡肉),牛肉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食趋势,需求韧性更强。- 我国牛肉进口依赖度达1/3以上,海外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内供需平衡。3)海内外共振- 海外供给收紧:巴西、美国等主产国因干旱、疫情出口受阻等因素减产,推升全球牛肉价格。- 内外价差传导:海外涨价叠加国内减产,共同支撑肉牛价格进入上行周期。2、肉牛周期的独特优势1)高弹性特征- 产能时滞更长:从母牛怀孕到出栏需28个月(生猪仅12个月),供需矛盾累积更久,价格弹性更大。- 行业分散性:90%为小规模散养户(年出栏<10头),信息不透明导致产能调整滞后,放大周期波动。2)与历史猪周期类比- 当前肉牛周期类似“十几年前的猪周期”:分散养殖、低规模化、数据缺失等特征,预示潜在高弹性机会。3、投资策略1)标的选择:看好肉牛但买奶牛- 肉牛标的稀缺:纯肉牛养殖上市公司少,质地参差不齐,直接投资难度大。- 奶牛企业的隐形价值:奶牛企业副产品(犊牛)可作为肉牛销售,贡献额外利润。测算显示,部分奶牛企业肉牛业务潜在收益可观,形成“隐形肉牛标的”。2)估值弹性优势- 低PB估值:当前肉牛相关企业PB处于历史低位,周期反转时估值修复空间大(对比生猪板块估值压力)。- 周期高点盈利潜力:按周期高点盈利测算,部分企业PE有望降至个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