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在2025年DCASE国际声学赛事中,科大讯飞联合团队表现出色,斩获机器声纹无监督异常检测任务第一,以及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任务的音频和音视频双赛道冠军。文章介绍了比赛的挑战和讯飞团队的技术方案,包括声纹预训练、领域增强预训练、声音分离数据增广等,并展示了相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如AI工业听诊器和AI声学成像仪。
🏆科大讯飞联合团队在DCASE 2025挑战赛中表现卓越,赢得了机器声纹无监督异常检测任务的第一名,并在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任务中,再次包揽音频和音视频双赛道冠军。
⚙️机器声纹无监督异常检测任务中,科大讯飞团队基于自研声纹预训练底座和领域增强预训练技术,结合声音分离数据增广的属性分类微调方案,成功解决了测试集数据分布差异大、缺乏验证集等难题,提升了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
🎧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任务中,团队采用立体声通道交换和独立训练-联合推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多任务建模的挑战。在音频赛道,联合团队在检测F-score、定位错误率和相对距离误差三项指标中均获得第一;音视频赛道则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如视听像素交换和跨模态知识迁移,显著提升了音视频联合声源定位与检测效果。
💡科大讯飞已将相关智能音频技术应用于AI工业听诊器、AI声学成像仪等AI声学检测产品,并在电力变电站、风机叶片、矿山皮带输送机等工业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实现了对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和精准定位。
继2020
年、2022-2024年获得冠军后,今年,科大讯飞研究院与中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NERCSLIP)、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联合团队获得机器声纹无监督异常检测任务第一。同时,在前几届赛事均获得冠军的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任务上,此次科大讯飞研究院联合中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再次收获音频和音视频双赛道第一。


解析机器声纹异常特征基于声音分离与领域增强预训练的机器属性分类方案
机器声纹无监督异常检测任务(Task 2)中,需要根据机器运行时的声音来检测机器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主办方仅提供机器正常运行状态的声音数据用于训练异音检测模型,这些数据来自多种类型的机器,包含域标签(源域或目标域)以及属性标签(如型号、速度、档位等)。其中一部分类型机器声音数据作为开发集(Development dataset),并提供验证数据,用来验证方案有效性;另一部分类型机器的数据则作为额外训练集(Additional training dataset)与最终测试集(Evaluation dataset),但不提供验证数据。此外,今年每种机器都提供了附加集合(Supplemental),包括干净机器音或纯噪声数据,可用于数据降噪、数据增强等前处理操作。


Task 2 数据集情况此次任务数据的构成,带来了以下难点:
额外训练集中机器缺乏带正常、异常标签的验证集,无法根据验证集结果进行针对性模型调优;而开发集中机器虽提供验证集,但其与额外训练集中机器数据分布差异巨大,根据该验证集选择的方案在最终测试集上的效果并不是最佳。因此,该任务对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今年比赛一部分机器提供少量干净机器音数据,另一部分机器则提供纯噪声数据,看似扩充了可用数据,但是缺乏加噪前后的样本对,难以直接应用传统声音分离方案。相较于语音分离降噪任务,机器声音分布与噪声分布区分性更低,声音分离难度更高。
🔍针对以上难点和挑战,讯飞联合团队提出了基于自研声纹预训练底座+领域增强预训练技术,结合声音分离数据增广的属性分类微调方案:整体方案流程图
自研声纹预训练底座✨ 采用 9 万小时的海量开源声音数据集,进行声纹预训练模型底座的自监督预训练。通过构建师生双分支自蒸馏网络,创新性设计时频域均衡特征,增强模型对各类声音的处理能力。通过构建段级与帧级双粒度训练目标,增强通用声音特征学习能力,推动模型实现全局语义与局部细节特征的协同捕捉。此外,团队还创新性的加入数据增广策略以及全局对比损失,进一步增强了全局语义信息的提取能力。


自研声纹预训练模型流程
领域增强预训练✨在自研声纹预训练模型底座基础上,采用历年该任务数据集,并针对不同机器声学特征差异,定制化设计专属掩码策略,对模型做进一步的机器声音领域增强预训练。该策略帮助模型将已学习到的通用声音知识迁移到特定机器声音领域中,使模型能够在微调时更好地适应机器声音建模的下游任务。
声音分离数据增广✨采用主办方提供的纯噪声以及样本中抽取的噪声段,构建噪声数据集,并以此构造出大量干净机器音、纯噪声与带噪机器音的三元组,指导声音分离模型训练。将原始训练数据通过分离模型,生成干净机器音数据,并使用噪声数据集对分离后的数据进行加噪,生成大量带噪机器音数据,丰富了后续属性分类模型训练数据的多样性,有效提升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泛化性及鲁棒性。


声音分离数据增广流程图
属性分类微调✨将原始训练数据以及增广后的带噪机器音数据作为微调数据,在领域增强预训练模型基础上进行有监督微调,区分不同机器的域和属性类型。模型微调完成后,从线性表征层获取用于异音检测的声纹表征。之后,使用K近邻方法,得到在训练集中与测试样本表征最相似的训练样本,并计算两者表征的欧式距离作为测试样本的异常分数。
最终,讯飞联合团队基于上述方案打造的机器声纹无监督异常检测系统,在测试集上得分为61.6276%,夺得该任务冠军。
DCASE 2025 Task 2 榜单排名


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任务双赛道第一音频赛道:立体声通道交换和独立训练-联合推理方法解决多任务问题
本次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任务(Task 3)的测试数据采用了真实场景下的立体声,为参赛团队带来了很大挑战;此外在实际场景中,不同类别声音事件的时域重叠率较高,也增加了声音事件的分离与识别难度。参赛团队需要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准确地预测声音事件的类别,同时估计声源到达方向和声源距离。这是一场多任务建模的“硬仗”,对算法的精准度和鲁棒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应对立体声训练数据量有限的问题,基于在DCASE 2024 同类任务中夺冠的音频通道交换数据增强方法,联合团队进一步提出了立体声通道交换(Stereo Channel Swap,SCS),有效扩充了训练数据集,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此外,联合团队采用了独立训练-联合推理方法解决多任务的技术方案。具体来说,联合团队训练的三个子系统分别专注于解决声音事件类别-声源坐标估计,声音事件类别-DOA估计和声音事件类别-声源距离估计,并在推理阶段联合三个子系统得到最终多任务的预测结果。 Task 3音频赛道联合团队提出独立训练和联合推理的方法联合团队所提出数据增强方法和独立训练-联合推理方法有效地解决多任务问题,在三个子任务上表现出色。最终,联合团队在检测F-score、定位错误率和相对距离误差三项指标中全部获得第一,其中F-score超越第二名绝对值3.6%,最终以显著优势获得单音频赛道冠军。🥇联合团队在Task 3音频赛道中夺冠音视频赛道:多项创新技术提高音视频联合声源定位与检测效果
与之前采用全景图作为视频模态输入不同,此次音视频赛道采用从全景图中随机截取固定角度的图像,视角与真实拍摄模式更接近,以这类视频数据作为训练测试数据。但这种方式下,发声源可能会出现在视频画面之外,因此比赛还要求预测发声源是否在画面里,预测准确性也参与计算最终评测指标,这对于音视频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左图为之前的全景图,黄色和蓝色发声源都在画面内;右图为此次比赛视频数据的画面视角,可以看到此前黄色的发声源不在画面当中。针对这一挑战,联合团队提出了多项创新技术,通过视听像素交换、跨模态知识迁移、视觉后处理等方法,有效提升了模型对真实场景下音视频声音事件的定位与检测能力:
视听数据增强✨使用视听像素交换(AVPS)方法丰富了训练数据多样性,通过视频帧水平翻转模拟视角变换,同时保持左右声道与画面的空间对应关系,显著提升了模型泛化能力。
知识迁移与视觉后处理✨通过跨模态迁移学习技术,利用教师模型提取音频时空特征,指导学生模型聚焦与声源相关的视觉区域,加快了模型在音视频任务的学习速度,新增轻量级分类器预测声源是否位于屏幕内,同时采用人体关键点检测修正角度预测偏差,并结合声源类别目标检测(Grounding DINO)进行后处理优化,实现了高精确的声源定位。Task 3音视频赛道联合团队提出跨模态迁移学习方法通过上述方案,联合团队最终在音视频赛道的F-score上取得41.6%的成绩, 以超越第二名绝对值6.8%的大幅优势获得冠军,实现了全新突破。
联合团队在Task 3音视频赛道中夺冠


机器辨声应用落地助力工业AI检测目前,科大讯飞基于上述相关技术,已成功推出AI工业听诊器、AI声学成像仪等AI声学检测产品,并在工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AI工业听诊器系列产品包含声纹监测、声振温监测以及光纤听诊监测三大平台,满足客户多场景下声音实时监测分析的需求。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变电站、风机叶片、输电线路、矿山皮带输送机、提升机及制造业公辅设备等场景,通过7×24小时实时听音与智能图谱分析,可精准识别旋转设备异响、电力设备局部放电、风机叶片撕裂、水轮机气蚀等故障,帮助客户实现设备早期异常预警。目前,产品已部署至安徽、浙江、内蒙、广东等全国近20个省份的数百个场站,成功应用于芜湖特高压、淮南特高压、南水北调洪泽站等国家级重点项目。AI工业听诊器系列产品及部分应用场景
AI声学成像仪系列产品包含手持式、固定式和机载式AI声学成像仪,满足客户多场景下的声源精准定位检测需求。产品已在800多个行业场站中成功应用,覆盖电力能源、化工、钢铁等领域,可快速精准定位局部放电、管道气体泄漏和真空密封性等问题。以首钢集团项目为例,通过该产品将检测时间从传统的5小时缩短至30分钟,效率提升10倍,并精准识别22个泄漏点,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的检测效率与精度。AI声学成像仪系列产品及部分应用场景
同时,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将上述智能音频技术应用于电机质检领域,创新推出了电机声纹智能质检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精准识别电机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无需停机停产,即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在线检测。经多轮技术验证,当前质检准确率已达98.5%。大模型赋能之下,智能音频技术在持续迭代发展的同时,也向着更多样的应用场景和领域求索与进阶,全面激发声音的力量与可能。以应用为航向,以技术为锚点,科大讯飞也将在智能音频技术的航道上扬帆远行,不断绘制出新的航海图景。*文中数据来源于实际应用












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和对AI赋能美好生活的期待选3位粉丝送讯飞周边礼物
关注和星标科大讯飞↓ 了解更多 ↓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