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7月09日 23:58
化解风光集中发电消纳难题 远景赤峰3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投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内蒙古赤峰的全球最大规模绿氢氨项目首期工程已建成投产,该项目通过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高效耦合,解决了当地电力消纳难题。该项目采用“绿电—绿氢—绿氨/醇”模式,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并为沪蒙绿色燃料走廊和蒙东绿色氢氨醇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绿氨在能量密度和储存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推动氢能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 内蒙古赤峰建成的全球最大绿氢氨项目,首期工程年产32万吨绿氨。该项目旨在解决当地风光发电的电力消纳问题,并促进绿色能源转型。

⚡️ 项目采用“风光制氢+储运加一体化”模式,利用风光发电场输送的绿色电力,通过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实现风光发电与储能的优化配置。富余的绿电被转化为液态氮气储存,电解槽快速调节,氢气与合成氨装置高效耦合。

💰 绿氨在储能方面具有成本优势。相比于电池储能,绿氨能量密度高、储存寿命长,且储能成本更低。例如,储存相当于一亿度电的能量,使用氨罐的成本仅为电池储能的1/400。

🏭 赤峰市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已建成超过1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绿电占比达64.2%。该市以远景科技集团的绿氢氨项目为代表,加速推进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构建“风光资源—绿电转化—高载能产业”发展路径。


财联社7月9日讯(记者 刘梦然)内蒙古地区风光发电资源集中,但面临电力消纳难题,发展大规模绿氢制取项目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途径。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据悉,该工程实现了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高效耦合,可以为沪蒙绿色燃料走廊和蒙东绿色氢氨醇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业内人士介绍,受限于其物理特性和运输成本,氢能主要以转化合成氨方式,解决储运难题,并实现跨行业脱碳。目前欧美日韩等国都在打造以氢作为基础的能源体系,绿色氢氨成为了全球碳关税背景下的最具竞争力的载体之一。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国内,氢氨新能源行业已进入规模化示范与初步商业化阶段,主要以“绿电—绿氢—绿氨/醇”为核心模式。在区域分布上,绿氢主要聚集在风光资源富集区,如内蒙古正加速成为全国绿氢核心产区,其依托当地丰富的绿电资源,以“风光制氢+储运加一体化”模式,再配套下游化工(绿氨/醇)、冶金场景等,发挥政策与成本优势。

据远景能源氢能总工程师张健介绍,项目基地从赤峰北部 GW 级风光发电场输送绿色电力,通过重新设计和配置风光发电与储能,形成“风氨一体机”。通过自研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当电力充沛时,生产氮气的“动态储能空分装置”会自动提高负荷,将富余的绿电高效转化为 –196 ℃的液态氮气储存起来。

与此同时,生产氢气的电解槽能在5 分钟内完成全负荷快速调节,精准吸收电网的每一次波动,合成氨装置可在半小时内确保绿色氢气都被即时转化为更易储运的绿色氨。

在投产现场,首罐绿氨从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发车。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氢能市场产品线总裁郁峰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时表示,商业化的运营离不开成本。在各个链条协作和新型电网的调度下,动态合成氨各环节达到了全系统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对比目前行业已投入的氢氨项目,远景的综合成本控制居领先水平。

相比于电池储能,绿氨能量密度高、储存寿命长,更具成本优势。据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介绍,如果要把一个储罐装满氨,它折合的能量大致是一亿度电,两万多方液氨。一亿度电的储能成本需要投资600亿,但使用氨罐储存的的成本只需要1.5亿元。

赤峰市作为蒙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加快推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以打通“风光资源—绿电转化—高载能产业”发展路径。

财联社记者从赤峰市有关方面获悉,该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00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到64.2%,以远景15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为代表的风光制氢氨醇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氢 风光储 绿色氨 内蒙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