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7月09日 21:01
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创 1 毫秒新纪录,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进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成功测量出毫秒级的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刷新了世界纪录。相干时间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关键指标,它越长,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错误率就越低。该研究团队测得的相干时间最长达1毫秒,中位数为0.5毫秒,远超此前纪录。实验中,研究团队详细公开了实验方法和设备配置,并使用了芬兰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高质量超导薄膜材料。这一突破为实现更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并巩固了芬兰在量子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 **相干时间的重要性:** 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核心指标。相干时间越长,量子比特保持量子态稳定的时间就越长,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就越低,从而能够完成更复杂的运算任务。

🔬 **实验成果:** 阿尔托大学团队测得的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最高达到1毫秒,中位数为0.5毫秒,远超此前公开文献中0.6毫秒的纪录。这不仅是单次测量的突破,更在整体性能上实现了稳定提升。

🛠️ **实验方法与设备:** 研究团队详细公开了实验方法和设备配置,实验中使用的量子比特由阿尔托大学量子计算与器件研究组在洁净室中制造,并采用了由芬兰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高质量超导薄膜材料。

🌍 **意义与影响:**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巩固了芬兰在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更长的相干时间还有助于提升当前“有噪声”量子计算设备的性能,并降低量子纠错所需资源。

IT之家 7 月 9 日消息,7 月 8 日,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的物理学家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成功测量出毫秒级的超导量子比特(transmon qubit)相干时间,远超此前科学文献中记录的最高水平。

据IT之家了解,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即其保持量子态稳定性的时间,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相干时间越长,量子计算机在执行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就越低,从而能够完成更复杂的运算任务。更长的相干时间还可提升当前“有噪声”量子计算设备的性能,并降低量子纠错所需资源,为实现无噪声、容错型量子计算迈出关键一步。

此前,公开文献中记录的超导量子比特最长回波相干时间(echo coherence time)接近 0.6 毫秒,而此次阿尔托大学团队测得的相干时间最高达到 1 毫秒,中位数为 0.5 毫秒,均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刚刚测量出毫秒级的回波相干时间,中位数也达到了半毫秒,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主导此次实验并负责数据分析的博士生米科・图科拉(Mikko Tuokkola)表示,“中位数的提升尤其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不仅实现了单次测量的突破,更在整体性能上实现了稳定提升。”

研究团队详细公开了实验方法和设备配置,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都能够重现该研究。

实验中使用的量子比特由阿尔托大学量子计算与器件研究组(Quantum Computing and Devices, QCD)团队在阿尔托大学的 Micronova 洁净室中制造,采用了由芬兰技术研究中心(VTT)提供的高质量超导薄膜材料。该洁净室是芬兰国家微纳量子技术研究基础设施 OtaNano 的一部分,其先进的制造环境为高质量量子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成功实现了高质量超导量子比特的可重复制造,这在学术界可接触的洁净室环境中完成,充分证明了芬兰在量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目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吉木・砂田博士(Dr. Yoshiki Sunada)表示。他负责了本次实验中量子芯片的制造和测量系统的搭建。

阿尔托大学量子技术教授、QCD 研究组负责人米科・莫托宁(Mikko Möttönen)指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巩固了芬兰在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量子计算 量子比特 相干时间 阿尔托大学 芬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