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Kidney的515%單日漲幅,本質是市場對「技術突破+賽道紅利」的雙重定價。背後的估值邏輯主要包含4層預期。
7月8日,臨牀階段細胞療法公司 $ProKidney (PROK.US)$股價上演資本奇蹟——單日暴漲515%,從0.61美元飆升至3.73美元,市值逼近11億美元。
臨牀數據超預期:78%的改善率成引爆點
此次價值重估的核心動能,來自 $ProKidney (PROK.US)$ 發佈的rilparencel治療慢性腎病(CKD)和糖尿病患者的第2期REGEN-007試驗數據:
療效顯著:試驗中第1組患者(接受兩次注射)的eGFR斜率(腎小球過濾率,是衡量腎功能的重要指標)改善達78%,從基線-5.8 mL/min/1.73m²提升至-1.3 mL/min/1.73m²(p<0.05),代表腎功能衰退顯著延緩。
劑量反應證據:第2組(單次注射+條件性二次注射)eGFR改善50%,雖未達統計學顯著(p=0.085),但表明療效與劑量正相關。
安全性優異:未報告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與腎臟活檢相當。
這些數據遠超分析師預期,花旗隨即將其目標價從6美元上調至9美元,並將藥物成功概率估值提高10%至60%。此外,ProKidney在2024年第四季度與FDA進行了B類會議,確認如果採用eGFR斜率作爲替代終點,其產品可能符合加速審批資格,最快2027年就可獲批,爲rilparencel商業化打開快速通道。
腎病賽道:市場需求與賽道價值重估
ProKidney的暴漲絕非孤立事件,而是CKD賽道價值重估的縮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12月9日發佈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慢性腎臟疾病已上升爲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目前已知的主要誘因(佔病因60%以上),隨着糖尿病、高血壓和人口老齡化發病率的增加,全球CDK患病率不斷上升,腎病用藥穩步增長。
大型藥企普遍溢價收購腎病新藥標的
過去幾年,新藥研發扎堆腫瘤、免疫等領域,在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肥胖、脫髮、腎病等慢性疾病成爲創新藥企競逐的新賽道。
2023年6月,諾華最高35億美元收購生物製藥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點燃了腎病賽道併購潮。Asahi Kasei Corporation、Biogen、Vertex Pharmaceuticals等跨國藥企也紛紛大手筆佈局腎病新藥領域。
這些併購共同指向一個現實:腎病創新藥已成稀缺資產,臨牀後期項目的溢價普遍超過80%。
而ProKidney的rilparencel作爲專注於3b/4期CKD合併糖尿病患者,預計覆蓋約美國180萬患者。而晚期CKD患者需透析或移植,這也意味着該領域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一旦獲批,Rilparencel將成爲首個能夠穩定甚至改善晚期CKD患者腎功能的療法,自然也有理由享受這份賽道溢價。
「臨牀數據+黃金賽道」支撐Prokidney超額上漲
ProKidney的515%單日漲幅,本質是市場對「技術突破+賽道紅利」的雙重定價。背後的估值邏輯主要包含4層預期:
加速批准:超預期的數據結果,支撐其快速獲批,若FDA今夏Type B會議確認eGFR斜率作爲終點,2027年可能上市;
市場空間錨定:目前美國3b/4期CKD合併糖尿病患者約180萬,且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若定價10萬美元/療程,理論峰值收入180億美元,即使5%滲透率也有9億美元;
平台價值顯現:rilparencel臨牀數據結果一定程度驗證了公司細胞再生平台,未來有望形成「核心藥物+衍生管線」的矩陣,進一步實現技術複用價值。
對標收購溢價:參考諾華以最高17億美金收購Regulus,ProKidney核心管轄覆蓋的患者更多,技術平台延展性更強,或許應該享受更高的市場溢價。
風險提示:臨牀進展不及預期;現金流無法支撐到產品獲批;競品競爭風險。
投資總是踩地雷?牛牛AI上線!精準解答,全方位洞察,掌握關鍵機會!
編輯/jason、jor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