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約1800億美元年收入的藥物將在2027—2028年專利到期。製藥行業的專利懸崖現象反映了藥物創新資金模式的內在矛盾——創新成本高昂但複製成本低廉。
當專利到期時,仿製藥競爭者可能瞬間抹去原研藥企業數十億美元的收入。與上一輪重大專利懸崖不同,企業現在將目光投向中國尋找收購標的。
全球製藥巨頭正面臨十年來最嚴峻的"專利懸崖",價值約1800億美元年收入的藥物將在2027年和2028年專利到期,佔全球市場近12%的份額。這一輪專利到期潮將對 $施貴寶 (BMY.US)$、 $輝瑞 (PFE.US)$和$默沙東 (MRK.US)$等行業領軍企業造成重大沖擊。
製藥行業的專利懸崖現象反映了藥物創新資金模式的內在矛盾——創新成本高昂但複製成本低廉。各國政府通過授予約20年的專利保護期來激勵私營部門承擔這一風險投資,但當專利到期時,仿製藥競爭者可能瞬間抹去原研藥企業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史上最嚴重的專利懸崖來襲
以$默沙東 (MRK.US)$爲例,公司的明星抗癌藥物Keytruda去年銷售額達295億美元,但其專利將於2028年到期。受此擔憂影響, $默沙東 (MRK.US)$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中下跌35%。
分析機構Leerink的分析師Daina Graybosch表示,默沙東面臨"巨大的收入缺口"需要填補,"他們無法用一種藥物來填補這個缺口"。這一挑戰迫使製藥企業加速尋找新的增長點,通過併購和創新來維持收入增長。
默沙東不是孤例。據研究機構Evaluate Pharma數據,2027年和2028年將有價值約1800億美元年收入的藥物專利到期,這一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除了$默沙東 (MRK.US)$的Keytruda, $施貴寶 (BMY.US)$和$輝瑞 (PFE.US)$的頂級藥物也將在2028年面臨專利到期。
Stifel全球醫療保健集團董事總經理TIM Opler指出,雖然專利懸崖在幾年前就可以預見,但投資者往往缺乏"遠見",當專利到期真正來臨時會感到"意外"。他表示:"製藥企業尋找增收途徑的壓力極其巨大。"
這種週期性的繁榮與蕭條循環源於藥物創新資金模式的不穩定妥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Bhaven Sampat指出,當前系統是"激勵創新的鈍器","它過度補償某些發明,而對其他方面補償不足"。
併購成爲主要應對策略
面對專利懸崖,製藥企業歷來採用收購策略,通過買入創新藥物較多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來填補產品管線。據安永估計,製藥企業目前坐擁1.3萬億美元的併購資金。
巨大的增長壓力下,默沙東本週三宣佈接近以100億美元收購倫敦生物技術公司$維羅納製藥 (VRNA.US)$,這被視爲應對Keytruda專利懸崖的重要舉措。截止發稿, $維羅納製藥 (VRNA.US)$夜盤大漲超20%,報104.25美元。
默沙東表示,公司正在"推進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多元化的產品管線",包括自2021年以來增長兩倍的後期管線。公司估計,僅這些後期候選藥物到2030年代中期的潛在商業機會就達500億美元。
然而,不確定的政治環境使整個行業謹慎行事。
企業既擔心監管部門阻止交易,又面臨特朗普對該行業徵收關稅的威脅。資產管理公司Candriam的醫療保健投資組合經理Linden Thomson表示,公司正在進行盡職調查,但許多企業可能因全球動盪而觀望。
中國資產成爲新選擇
與上一輪重大專利懸崖不同,企業現在將目光投向中國尋找收購標的。它們通常購買中國以外地區的早期創新藥物權利,然後自行進行後期試驗,爲西方監管機構提供全球數據。
據安永數據,今年迄今爲止,中國企業與美歐合作伙伴之間的許可交易價值高達350億美元。歐洲風險投資公司Forbion Capital普通合夥人Nanna Lüneborg表示,中國生物醫葯行業的崛起"絕對令人矚目"。
Oppenheimer醫療保健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Daniel Parisotto指出,大型製藥企業青睞中國資產主要因爲前期成本較低。但他同時表示:"最終,這些中國資產成功率是否與西方資產的,仍有待觀察。"
專利延期策略面臨政治壓力
除了併購,製藥企業還部署策略延長現有藥物的專利保護期。
AbbVie的Humira就是典型案例。該藥基本專利於2016年到期,但AbbVie獲得了132項其他相關專利,構建"專利叢林",最後一批專利要到2034年才到期。2020年,AbbVie僅在美國就從Humira獲得160億美元收入。
然而,製藥行業因此類策略面臨政治審查壓力加大。特朗普一直抨擊高藥價問題,其參議院盟友今年3月提出立法打擊專利叢林策略。律師事務所Baker McKenzie合夥人Indradeep Bhattacharya表示,歐洲一些反壟斷和競爭監管機構正變得更加積極,"關注試圖操縱專利系統不公平延長壟斷的製藥企業"。
"陡峭山坡"而非"懸崖"
哥倫比亞商學院醫療保健管理教授Frank Lichtenberg認爲,2027-28年的專利懸崖可能更像"陡峭山坡"而非懸崖。即將專利到期的重磅藥物幾乎都是生物製劑——源自生物而非化學過程的輸液藥物,比藥片更難複製。
生物類似藥比仿製藥更難進行逆向工程,受到不同法律約束。在美國,藥劑師不能自動用生物類似藥替代品牌藥,價格下降幅度也不如仿製藥那麼陡峭。Lichtenberg估計,生物類似藥售價約爲品牌藥的一半,而仿製藥通常只有原研藥價格的10%至20%。
儘管美國在採用生物類似藥方面遠慢於歐洲,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改變。FDA已在加速生物類似藥審批流程,特朗普最近的行政命令指示監管機構尋找進一步加速審批的方法。
對於$默沙東 (MRK.US)$等企業而言,所有這些潛在政策變化只會增加其專利懸崖嚴重程度的不確定性。正如Forbion Capital的Lüneborg所言,這些企業最終成爲"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獲取更多市場分析?問牛牛AI!精準解答,全方位洞察,掌握關鍵機會!
編輯/mel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