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对话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原,探讨了小米汽车在设计上的转型与发展。内容涵盖了从手机设计到汽车设计的进化,包括用户群体、产品定义和设计语言的变化。文章还深入分析了李田原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雷军的特殊任命,并探讨了小米汽车的设计哲学,包括SU7和YU7的设计理念,以及为何选择与众不同的长车头设计。通过这些讨论,揭示了小米汽车的设计创新和独特之处。
🚗 用户群体与产品定义的转变:小米汽车的设计理念从服务男性极客的米粉到迎合女性车主的审美需求转变;产品定义也从强调性价比转向注重情感价值,追求“贵得有道理”的设计。
🎨 设计语言的演变:小米汽车的设计语言从早期手机的极简理性风格,转变为更具流动感和感性的高饱和度色彩设计。SU7和YU7在设计之初就确立了家族设计语言,体现了设计风格的统一性。
👤 李田原的“非典型”设计师之路:李田原,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35岁时被雷军任命为小米汽车设计团队负责人。这一任命打破了当时汽车行业的常规,反映了雷军对年轻设计师的信任和对创新设计的重视。
💡 小米汽车的设计哲学:小米汽车的设计理念强调“是什么”而非“像什么”,在追求创新和独特性的同时,小米汽车选择与众不同的长车头设计,与其他车企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其设计的前瞻性。
对话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原,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从设计层面来解读,小米从手机到汽车有哪些进化。比如用户群体从男性极客的米粉到女性审美的车主、产品定义也从功能至上强调性价比到注重情感价值说贵得有道理、设计语言也从那种极简理性的黑白灰到流动感性的高饱和颜色,早年小米每代手机都长得不一样,但是su7和yu7怎么一开始就确定要有自己的家族设计语言。
第二部分我们关注李田原这位“非典型”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和雷军的特别任命。2021 年李田原才35 岁,被雷军挖到小米汽车负责设计团队,这个任命在当时甚至今天来看都显得很不寻常,因为当时造车新势力和整个中国车企普遍的逻辑都是从欧洲挖来一位四五十岁、经验丰富的“设计大佬”。尤其这位老兄,既不是老外也不是高管,而且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都不能算正经的科班出身。雷军怎么着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第三部分我们来聊小米汽车设计哲学,多数人关心像什么,但少有人关心是什么。我们来聊从su7道yu7的变和不变,什么是好的设计,为什么其他车企都在追求车内空间做短车头时,小米这个新生却反潮流去做了更先锋的长车头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