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tokenization之后,我们已经可以将一个个的单词映射到对应的数字,称之为token ID,这些数字已经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然而,若直接将这些数字应用于模型训练,仍存在一些问题:
- 缺乏语义信息: Token ID 只是一个索引,本身不包含任何语义信息。例如,“cat” 可能被映射为 ID 1254,而 “dog” 是 ID 3920,这两个 ID 之间的数值关系是无意义的。直接使用它们可能会导致模型误解 token 之间的关联性。整数之间的数值关系会误导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通常会学习数据之间的模式。如果直接输入 token ID,模型可能会误以为 ID 1254("cat")和 ID 3920("dog")之间存在某种数学关系(如加减乘除),但实际上 ID 只是索引,没有数值上的逻辑关系。无法捕捉相似 token 的关系 语义相近的 token 在 embedding 空间中应该具有接近的表示。例如,"king" 和 "queen" 应该在高维空间中比较接近,而 "apple" 和 "computer" 应该相距较远。然而,单纯的 token ID 无法提供这种分布信息。
一、什么是Token Embedding ?
Token Embedding(标记嵌入)是将离散的 token(如单词、子词或字符)转换为连续的向量表示的过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神经网络无法直接处理文本,需要将文本转换为有语义特征的数字形式,而 Token Embedding 就是这一转换的核心步骤。
在PyTorch中,使用torch.nn.Embedding
来构建embedding层,实际上,这是一个查找表,key是token id,value是token id对应的embedding 向量。
举个例子,假设词汇表大小是6,embedding 维度是3,那么,构建的embedding layer的weight 的shape是6x3
:
# 构建embedding layervocab_size = 6output_dim = 3torch.manual_seed(123)embedding_layer = torch.nn.Embedding(vocab_size, output_dim)print(embedding_layer.weight)# 6x3
输出:
Parameter containing:tensor([[ 0.3374, -0.1778, -0.1690], [ 0.9178, 1.5810, 1.3010], [ 1.2753, -0.2010, -0.1606], [-0.4015, 0.9666, -1.1481], [-1.1589, 0.3255, -0.6315], [-2.8400, -0.7849, -1.4096]], requires_grad=True)
这个就是embedding层的weight,也就是一个查找表,它有6行3列,6是词汇表大小,3是embedding层的维度。
假设输入句子转换到token id后如下:
input_ids = torch.tensor([2, 3, 5, 1])
其中,2,3,5,1其实就是要在当前查找表中查询的索引,因此
print(embedding_layer(input_ids))
的输出如下:
tensor([[ 1.2753, -0.2010, -0.1606], [-0.4015, 0.9666, -1.1481], [-2.8400, -0.7849, -1.4096], [ 0.9178, 1.5810, 1.3010]], grad_fn=<EmbeddingBackward0>)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将原始的输入文本转换成embedding向量,具体包括两个过程:
- 1)先通过 Tokenization 将文本拆分为 token ID2)然后通过 Token Embedding 层 获取 token 的连续表示,即embedding
二、如何训练Embedding层 ?
Embedding 层本质上是一个可学习的查找表,它的核心是一个嵌入矩阵(Embedding Matrix),用于将离散的 token ID 映射到连续的高维向量。这个矩阵的大小通常是:
在训练过程中(比如做文本分类,有文本的类别标签),模型会自动更新 Embedding 矩阵的权重,使得具有相似语义的 token 向量接近,而不相关的 token 向量距离较远。
一般来说,在构建自己的任务时,会加载预训练的一些embedding,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大规模语料训练的语义信息,提高模型的性能,并加速收敛。
三、nn.Embedding 和 nn.Linear的区别是什么 ?
Embedding 相当于一个固定输入为 one-hot 向量的 Linear 层。
假设 num_embeddings=10, embedding_dim=4,那么 Embedding 其实是一个形状为 [10, 4] 的权重矩阵 E。
如果用 Linear 模拟 Embedding:
先把 token ID 转换成 one-hot 向量(形状 [10])。 然后进行 矩阵乘法(one-hot 只会选中对应的行,相当于输入的X是1,与weight matrix行相乘的结果就是weight matrix行)。
代码如下:
# 创建一个相当于 nn.Embedding 的 Linear 层embedding_as_linear = nn.Linear(in_features=10, out_features=4, bias=False)# 生成一个 one-hot 形式的输入(假设词汇表大小 10)one_hot_input = torch.eye(10)[[1, 3, 5]] # 选中索引 1、3、5print(one_hot_input.shape) # (3, 10)# 进行计算word_vectors = embedding_as_linear(one_hot_input)print(word_vectors.shape) # (3, 4)
其中:
embedding_as_linear.weight.T:Parameter containing:tensor([[ 0.2629, -0.0249, -0.0409, -0.1259], [-0.0418, 0.0100, -0.2939, 0.0127], [-0.2674, -0.0493, -0.1956, -0.0738], [-0.0907, 0.0497, 0.2699, -0.0348], [-0.2227, 0.2818, 0.0189, -0.3083], [ 0.0209, 0.1934, -0.2562, 0.1481], [-0.0590, 0.1122, 0.0499, 0.2776], [-0.1696, 0.0687, 0.2613, 0.1933], [-0.0288, 0.0746, -0.2988, -0.2239], [ 0.2996, 0.1222, -0.2129, -0.2549]], grad_fn=<PermuteBackward0>)one_hot_input:tensor([[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word_vectors:tensor([[-0.0418, 0.0100, -0.2939, 0.0127], [-0.0907, 0.0497, 0.2699, -0.0348], [ 0.0209, 0.1934, -0.2562, 0.1481]], grad_fn=<MmBackward0>)
四、为什么还需要Positinal Embedding?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PE)是一种用于在无序输入(如 Transformer)中引入位置信息的技术,其编码得到的向量称之为Positinal Embedding。由于 Transformer 不使用循环(RNN)或卷积(CNN),它无法捕捉序列顺序,因此需要额外的信息来表示单词的顺序。
Transformer 采用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它本质上是对输入进行加权求和,不考虑输入的顺序。例如:
句子1:“小猫在沙发上睡觉。”句子2:“沙发在小猫上睡觉。”
在 LSTM/RNN 中,单词的顺序 会通过循环网络的隐状态传递体现出来,而在 Transformer 中,所有单词是同时处理的,所以:
- 没有位置编码:模型会认为两句话的含义是一样的!有位置编码:模型能够识别单词的顺序,从而理解句子的语义。
五、常见的位置编码方式
1. 按照参数是否可以学习来分类
按照参数是否是可学习的,可以分为:可学习的(Learnable)位置编码,固定的(Sinusoidal)位置编码。
可学习的(Learnable)位置编码
直接为每个位置训练一个可学习的向量,类似于 nn.Embedding,让模型自动学习最佳的位置信息。
# 假设最大序列长度为 100,每个位置用 512 维向量表示max_len = 100d_model = 512 # 词向量维度# 可学习的位置编码positional_embedding = nn.Embedding(max_len, d_model)# 生成 10 个 token 的位置信息positions = torch.arange(10).unsqueeze(0) # shape: (1, 10)pe = positional_embedding(positions) # shape: (1, 10, 512)
- 优点:训练时可以自动调整位置编码的权重;适用于特定任务(如 NLP),如果训练数据的序列长度固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缺点:不能推广到比训练时更长的序列。
固定的(Sinusoidal)位置编码
Transformer 论文提出了一种固定的位置编码方法,利用正弦(sin)和余弦(cos)函数,使不同位置的编码具有唯一性,并且可以推广到更长的序列,其代码实现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torchdef positional_encoding(seq_len, d_model): """ 生成 Transformer 位置编码 :param seq_len: 序列长度 :param d_model: 词向量维度 :return: 位置编码矩阵 (seq_len, d_model) """ pe = np.zeros((seq_len, d_model)) position = np.arange(seq_len)[:, np.newaxis] # (seq_len, 1) div_term = np.exp(np.arange(0, d_model, 2) * (-np.log(10000.0) / d_model)) pe[:, 0::2] = np.sin(position * div_term) # 偶数维度使用 sin pe[:, 1::2] = np.cos(position * div_term) # 奇数维度使用 cos return torch.tensor(pe, dtype=torch.float32)# 生成 10 个 token 的位置编码,词向量维度 512pe = positional_encoding(10, 512)print(pe.shape) # torch.Size([10, 512])
- 优点:无需训练,可直接计算;可以推广到更长的序列,不会因为训练长度限制而失效。缺点:对特定任务可能没有可学习的位置编码效果好。
2. 按照位置关系分类
在位置编码的讨论中,"绝对" 和 "相对" 是根据编码方式的依赖关系来区分的。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 位置编码所表示的内容:是单独表示每个 token 在序列中的具体位置(绝对),还是表示 token 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
绝对位置编码
绝对位置编码为每个 token 分配一个唯一的、固定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表示该 token 在序列中的位置,其特点归纳如下:
- 位置编码是根据每个 token 在序列中的位置生成的,不考虑 token 之间的相对距离或顺序。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固定的编码值,即每个位置的编码与其绝对位置直接相关。
上面介绍的根据正弦(sin)和余弦(cos)函数设计的固定位置编码就是一种绝对位置编码。
相对位置编码
相对位置编码表示token 之间的相对位置,即某个 token 与其他 token 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每个 token 的绝对位置,其特点归纳如下:
- 位置编码关注的是 token 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不依赖于它们的绝对位置。这样就能将模型从单一的固定序列长度中解耦,提供更大的灵活性。相对位置编码通常不为每个位置定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而是为每对 token 之间的相对距离生成一个编码(如相对位置的偏置或因子)。
六、GPT使用哪种位置编码方式 ?
GPT 系列使用的是三角函数的绝对位置编码。
GPT 系列模型是基于自回归的 Transformer 架构,目的是生成序列(如文本)。使用绝对位置编码有助于模型理解 token 在序列中的顺序,以便在生成文本时考虑上下文信息。
相较于相对位置编码,绝对位置编码较为简单,适用于很多任务,尤其是在模型输入序列长度相对固定或有限的情况下。由于 GPT 系列通常处理的输入长度相对较短,绝对位置编码是足够有效的。
此外,Llama 系列模型和一些其他的模型采用了 旋转位置编码(RoPE, 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这种位置编码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绝对位置编码和相对位置编码,它通过旋转的方式来处理序列中的位置信息。具体的实现细节这里暂时不进行讲解。
ok,现在已经将句子映射到了embedding,那么embedding在后续将会被如何处理呢?它在神经网络中的数据流向又是怎样的呢?所有内容将在下篇文章中继续介绍,欢迎持续关注。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rXIjwwYBtMoNPgjN1Zv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