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超預期增產決定非但未能壓低油價,反而引發了全球原油市場份額爭奪戰的新一輪激化。這一反常現象背後,反映出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比表面數據顯示的更爲緊張,以及產油國聯盟戰略重心的根本性轉變。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及,上週末,Opec+同意8月份將原油產量提高54.8萬桶/日,遠超此前幾個月41.1萬桶/日的增幅。然而,國際油價不跌反漲,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雙雙升至兩週高位。分析師認爲,這一"超級增產"實際上是Opec+向競爭對手發出的明確信號。
SPI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Stephen Innes表示,這一驚人的增產舉措"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宣示"。Opec+已經放棄精細化價格管理策略,轉而"用原油桶數來搶佔市場份額"。該組織計劃到9月份完全逆轉去年220萬桶/日的自願減產,現在時間比預期提前了整整一年。
與此同時,有分析指出,當前石油市場的緊張程度可能被嚴重低估。儘管表面數據顯示供需相對平衡,但多項關鍵指標顯示實際供應比官方統計更爲緊張。
過去數月,傳統市場指標的可靠性正在受到挑戰。柴油價差這一歷來被視爲衡量市場供需狀況和經濟增長的可靠指標,在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下出現失真。另外,煉廠產能收縮重塑了供需格局。
美國頁岩油產業承壓明顯
美國頁岩油行業正面臨增產瓶頸,爲Opec+重奪市場份額創造了機會。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油價下跌已導致美國生產商鑽探活動放緩,該機構將2026年第四季度的日均原油產量預測下調至1330萬桶以下。
貝克休斯數據顯示,美國活躍石油鑽機數量已降至425座,創2021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遠低於2022年峰值時的約780座。City Index和FOREX.com市場分析師Fawad Razaqzada指出:
WTI原油價格在60美元/桶時,美國石油鑽機能夠保持運轉,但價格跌至50美元/桶時,"油田就會安靜下來"。
Innes分析稱,Opec+正押注通過價格戰"用原油桶數而非言辭"來重新奪回市場份額,迫使邊際生產商退出市場。在美國鑽探活動未能實現"瘋狂鑽探"的情況下,這可能是Opec+儘可能提高產量的完美時機。
傳統指標面臨失效風險
有分析指出,今年冬季的市場數據揭示了傳統分析方法的侷限性。3月ICE天然氣油合約到期時出現約20美元/噸的異常高水平現貨升水,表明現貨市場顯著緊張。這與同期原油平價大幅下跌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主要受到所謂"特朗普下跌"和美股回調影響。
柴油裂解價差從2月中旬的21美元/桶下降至17美元/桶以下,令部分觀察者認爲市場開始反映供應過剩問題。然而,對當前價差結構的深入分析,特別是冬季過後的情況以及煉廠經濟效益,表明基本面可能並非表面數據所暗示的那樣悲觀。
儘管柴油價差在冬季可能高估了中期石油需求和全球經濟增長狀況,但隨着寒冷天氣影響消退,它們仍比原油平價更爲可靠。事實上,原油、柴油和其他燃料市場均呈現現貨升水結構,顯示市場缺乏儲存原油的需求。
煉化產能收縮重塑供需格局
煉廠利潤率提供了另一個關鍵信號。儘管面臨更廣泛的經濟擔憂,利潤率仍保持歷史健康水平,即便在柴油裂解價差因市場情緒而遭受拋售之後也是如此。高硫燃料油和石腦油裂解價差同樣強勁,表明需要維持高煉廠開工率。
歐洲即將失去約40萬桶/日的煉化產能,包括Grangemouth和數家德國煉廠的關閉。在美國,LyondellBasell的休斯敦煉廠已經停產,今年晚些時候美國西海岸可能出現更多關停。
未來數月的關鍵未知因素之一是煉廠關閉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已被市場消化。雖然交易員積極考慮預期變化,但這些關停的全面影響可能要到庫存開始下降時才會顯現。
地緣政治與需求前景支撐油價上漲
除了市場份額爭奪戰和基本面偏緊等之外,地緣政治因素也爲油價提供了重要支撐。6月份以色列與伊朗的12天衝突曾令布倫特原油在三週內飆升超過30%,隨後因美國空襲伊朗和緊隨其後的以伊停火停火而回落。
Innes強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油市的持續影響。另外,紅海局勢的反覆也影響着全球供應鏈,蘇伊士運河貿易路線因胡塞武裝襲擊而關閉,大幅延長了柴油交通到歐洲的時間。
與此同時,全球石油需求前景的改善也推動了油價上漲。自4月份以來,貿易和通脹擔憂有所緩解,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從4月低點大幅反彈,近期創下歷史新高。Razaqzada指出:
此前市場擔心貿易爭端會損害全球經濟並拖累石油需求,但這些擔憂已"急劇消退"。通脹也未如預期因高關稅而大幅上升,許多央行繼續減息,而共和黨通過的特朗普「大漂亮法案」預計將在短期內提振經濟。
最後,夏季駕駛旺季的強勁需求也爲油價提供了季節性支撐。不過,儘管油價近期上漲,但WTI原油年內仍下跌4.7%,表明市場仍在尋找平衡點。
編輯/mel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