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最近天价转会的AI明星们,大多来自清华、北大、上交、中科大、浙大等国内顶尖高校。最早的有1998级毕业生,而最小的2018年才毕业。在十到二十年前入学读本科的他们,一定不会想到如今自己竟能有在硅谷搅动风云的力量。今天刚被曝出转会的Ruoming Pang,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除了在苹果深耕了4年的基础模型之外,在谷歌的15年里,还共同负责了内部基于TPU使用量最高的深度学习框架Babelfish/Lingvo的开发。「转会」照片被全网疯转的余家辉,出生于1995年,于2016年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Shengjia Zhao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Shuchao Bi是浙江大学数学系的本科。Hongyu Ren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2018年毕业。Huiwen Chang本科毕业于清华叉院的姚班。Lin Ji本科来自清华。Sun Pei本科毕业于清华,于2009年毕业。果然,我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疯狂的时代。
虽然目前方案还未最终确定,但已经让不少人直呼:OpenAI,不愧是AI界的黄金矿。
更夸张的是,OpenAI在员工激励上的开销,已经和它在一年中用于AI推理计算的成本差不多了。在2025年,OpenAI预计在推理计算上花费60亿美元,而股权激励支出,也差不多是60亿美元。另外,公司预计还会支出15亿美元,用于员工薪资福利。更令人眼红的是,OpenAI员工兑现的股权,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具体来说,自2021年,公司已经允许在职以及离职员工出售了高达30亿美元的股权奖励,是当之无愧的「史上最豪横AI公司」了。可以说,AI时代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改变了。那些手握利润单元的员工们,可能分分钟就会体验到原地财务自由的爽文般生活。
根据SignalFire和Pave的数据,如今才短短一年时间,技术招聘市场的现状就已经改天换地,跟去年相比已经截然不同。最惨的,当然就是应届毕业生了。数据显示,大科技公司对应届生的招聘减少了25%,向来灵活的初创公司也收紧入口,对应届生的招聘减少了11%。相比之下,有2-10年经验的工程师反而成了香饽饽,「即插即用」的属性,让他们大受企业欢迎。而更为夸张的,就属AI/机器学习工程师的薪资了,他们直接被明码标价哄抢。具体来说,入门级AI/ML工程师的薪资溢价已经达到了20%。其中,入门级员工的总薪酬中位数达到了26.2万美元,相比之下,普通技术岗仅为21.5万美元。而有一定资历的职员级工程师,薪酬中位数更是达到44.5万美元,远高于普通岗位的37万美元。网友们总结道,很显然,AI领域的顶尖人才跟入门级员工的差距只会继续扩大:OpenAI研究者能拿到1亿美元的天价薪酬包,而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即使是顶尖CS毕业生,也难以入门,初级人才的空间被严重挤压。与此同时,那些能快速交付AI产品、产生影响的从业者,真正遇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要知道,无论是上文那些清北中科浙大的校友,还是Lucas Beyer之类的前OpenAI研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此前只是一个普通程序员或研究者。如今被Meta挖去后,却转眼成为AI圈的明星。真相就是,AI顶级人才,如今是越来越值钱了。根据《The Pragmatic Engineer》和levels.fyi的数据,有五年以上经验的程序员,如果能进OpenAI、Anthropic或者像Jane Street这样的AI重仓对冲基金,年薪中位数可以轻松破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0万+)。再不济,进谷歌、微软,中位数也有30万美元左右。如果是普通公司呢?那对不起,中位数仅有「寒酸」的18万美元。但问题在于,能进这些天团的,全球也就几百人。顶级程序员和研究者,数量其实是非常少的。根据一位招聘人员的估计,全球只有几百人具备开发尖端AI模型所需的数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经验。而且,他们往往在同一家AI公司磨练经验,包括OpenAI、Anthropic和谷歌DeepMind。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居住在旧金山、伦敦这几个科技中心。更难的是,顶尖AI公司的招聘还具有排他性。他们大都只考虑竞对公司的员工,很少考虑外部人员。对于普通开发者和新毕业生来说,这无疑就更难了。Levels.fyi联创Zuhayeer Musa解释道,对于AI前沿公司来说,工程师和研究者是一项投资。如果他们能帮忙更高效地利用耗资数十亿美元的计算基础设施,那么就值得数千万美元的身价。但对于其他公司来说,程序员已经开始被视为一项应该被削减的成本。
国内AI人才出身:上交第二,清华第八
看完硅谷这边,我们再来看看,国内是什么情况。根据猎聘平台2025上半年的统计,国内的AI技术人才同样出身名校居多,专业背景体现高精尖特质。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稳居前三,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位列四五。相比之下,清华则排在第8,北大仅排名第22。在留学归来的人才中,Top 1高校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紧随其后的是南洋理工大学和悉尼大学。香港的大学里,排在前十的有香港城市大学(第5),香港大学(第7),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第8)。随着AI的持续爆火,全行业对于AI技术人才的需求,直接同比暴涨了39.48%。薪资方面,AI技术岗职位50万以上年薪分布最多。来源:猎聘大数据从各年薪段的职位增长来看,也是50万以上的职位同比增长最快,高达44.42%。来源:猎聘大数据显然,不久后我们就会看到,大洋彼岸的这股涨薪潮,对国内AI市场的影响了。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