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BC电池技术在功率和效率上超越TOPCon,成本差距持续缩小,成为光伏行业新的技术热点。BC电池在分布式市场和海外市场具有显著溢价,投资回收期短,成为企业扩产的首选。产业链相关公司如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积极布局BC技术,设备厂商如帝尔激光、拉普拉斯等也迎来发展机遇。
🔬BC电池量产功率较TOPCon高30~35W,理论溢价在0.05元/W以上,尤其在分布式应用场景和海外市场具有更高价值。
📈BC规模化降本后一体化成本有望与TOPCon打平,不仅较TOPCon有超额盈利,且投资回收期短于TOPCon,成为扩产首选。
🛡️BC壁垒较TOPCon更高,主要体现在专利、设备/工艺、资金等方面,预计超额盈利可维持更长时间。
🌐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主链企业积极布局BC技术,宇邦新材、帝尔激光等设备厂商也迎来发展机遇。
💡BC技术定位效率优势,理论极限效率29.1%,量产效率超25%,符合政策导向,有望成为N型主流技术之一。
2025-07-07 23:58 广东

1、 BC量产功率较TOPCon高30~35W,高功率可摊薄BOS成本,理论溢价在0.05元/W以上1)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 TOPCon技术发展缓慢。但N型BC量产功率较TOPCon高1%abs,同版型组件功率高出30~35W。2) TOPCon未来仍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效率,但是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步骤和改造成本。尤其是在TOPCon正面钝化,需要增加LPCVD、激光设备,使得TOPCon工艺步骤、投资额向BC技术看齐,但是效率预计始终存在差距。3) 因此BC或成为进一步提效的选择。在当前功率条件下,BC较TOPCon理论溢价在0.05元/W以上。对于分布式应用场景,以及海外BOS成本更高的地区,BC能提供更高价值。2、BC规模化降本后一体化成本有望与TOPCon打平,不仅较TOPCon有超额盈利,且投资回收期短于TOPCon,将成为扩产首选。1)当前BC处于从1到10放量阶段。BC在分布式市场优势明显,爱旭自24Q3以来一直保持高开工率。随着隆基、爱旭针对地面电站的BC产品推出,BC组件开始进入地面电站市场。2025年隆基、爱旭分别规划出货均在20GW以上,将形成规模化销售。2)规模化降本后,BC超额盈利将扩大。我们测试,当前BC一体化成本较TOPCon高5~6分/W,当前BC溢价10分/W水平以上,已经可以实现超额盈利,BC从1到10放量过程中,工艺磨合、供应链、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空间远大于TOPCon。且BC在导入贱金属替代银方面的降本空间也比TOPCon要大。因此未来BC较TOPCon的超额盈利将继续扩大。3)BC投资回收期更短,将成本扩产首选。BC合理溢价约5分/W,成本若与TOPCon打平,BC投资回收期将短于TOPCon, 将成为企业扩产的首选。3、BC壁垒较TOPCon更高,主要体现在专利、设备/工艺、资金等方面,预计超额盈利可维持更长时间1)专利壁垒:BC电池专利主要由Maxeon(TCL中环控股)、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三家公司持有,尤其是Maxeon拥有BC 电池的基础结构专利,且在主要光伏市场均有布局。三家公司通过专利交叉授权构建护城河,形成较高专利壁垒。2)设备/工艺壁垒:BC较TOPCon增加了p型poly-Si沉积、激光图形化、清洗等工艺。p型poly-Si掺杂难度更高,激光需要定制化设备,p区浆料需要银浆厂商定制化开发。BC无无整线设备供应商,核心Know-How掌握在电池组件厂商手中,壁垒较TOPCOn更高。3)资金壁垒:BC单设备投资约2.28亿元,高于TOPCon的1.42亿元,扩产BC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当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 企业盈利承压。无论是企业经营,权益、债务融资,政府都无法支撑企业大规模扩产。4、BC产业链相关公司进展- 隆基绿能: 目前BC二代产能共18GW,逐步接近满产,Q2出货预计3GW左右,以二代产品为主;预计BC二代产能到年底达到50GW,全年出货25-30GW;年内已发布BC高双面率组件,突破集中式应用边界、面向户用市场的HBC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5%;BC成本比TOPCon高3分左右,预计26年Q1导入铜浆,总成本低于TOPCon。- 爱旭股份: ABC组件产销两旺,海外高价值市场溢价显著,有望带动公司Q2大幅减亏甚至率先实现扭亏盈利。公司Q1现金流已经大幅转正,且非公开发行项目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资金压力有望缓解。- 宇邦新材: BC复合焊带已批量出货,日发货量超过10吨,同时正在积极导入某BC龙头企业。- 帝尔激光: 今年预计50-60GW的BC扩产,H2头部厂商还有量产落地。除了BC,减薄等TOPCon+工艺预计也会落地批量订单(100GW级)。新增订单韧性强,同时在手订单充裕,稳步验收,去年Q2低基数,今年Q2预计业绩高增。- 奥特维: BC印胶线已批量出货头部BC企业,并且配合整片改造半片工艺,设备价值量显著提升。- 拉普拉斯: BC镀膜及热制程设备龙头,价值量占比达到40%以上,预计25年来自隆基的新签订单约26亿(不含税),而24年1-11月约5.2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5、电话会议纪要一、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产能过剩倒逼技术升级2024年光伏主产业链产能超1000GW,产能利用率仅50%-65%,全环节亏损严重(部分企业亏现金流)。 政策引导:陕西省“光伏领跑计划”要求组件效率≥24.2%(目前仅BC技术可满足)。 工信部新规提升电池/组件效率门槛,叠加“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向高效技术转型。 BC技术定位效率优势:理论极限效率29.1%,量产效率超25%(隆基Hi-MO X6组件),显著领先TOPCon与异质结(HJT)。政策适配:高效技术路径符合清退落后产能的政策目标。
二、BC技术核心优势效率与美观性正面无栅线设计,提升光线吸收率(弱光环境下发电量增加10%-15%)。分布式市场溢价显著:国内溢价0.05-0.1元/W,海外溢价更高(欧洲BC组件均价达0.12美元/W,TOPCon仅0.08-0.09美元/W)。 抗阴影与可靠性类旁路二极管结构:阴影遮挡仅影响局部,90%以上区域正常发电。 减反射膜+高开路电压特性,优化弱光条件表现。 技术平台兼容性可叠加TOPCon(TBC已量产)或HJT(HBC中试),拓展性强。
三、产业链生态加速完善主链企业布局隆基:BC 2.0产能2025年目标50GW。 爱旭:珠海+义乌产能满产,济南项目推进中;定增获批助力扩产。 其他龙头:晶澳(与金石合作升级产线)、通威(百兆瓦中试线)积极布局。 辅材与设备协同辅材创新:福斯特开发BC专用胶膜/绝缘胶(SNEC展会亮相)。 宇邦新材多层复合焊带(单GW用量降至300-400吨,降本30%+)。 设备升级:激光设备:帝尔激光主导开槽设备(单GW投资5000万+,较TOPCon提升5倍)。 热制程设备:拉普拉斯为核心供应商(受益隆基等客户扩产)。生态圈扩张合作案例:英发/平煤与隆基合作BC产能;创维光伏与爱旭共建5GW电池项目。
四、设备环节投资机遇激光设备为核心增量必选环节:激光开槽设备(单GW投资5000万+),替代TOPCon可选定位。 延伸应用:电镀铜工艺激光开槽(单GW追加2000万投资)。 激光串焊设备(提升精度+整板焊接,单GW投资2000万+)。 格局:帝尔激光独家主导,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劲。其他设备需求提升镀膜/热制程设备:拉普拉斯受益工艺复杂度提升(清洗/镀膜环节增加)。 串焊设备:奥特维布局BC专用设备。
五、降本路径与盈利前景当前成本差距:BC较TOPCon高0.05元/W,主因良率与规模劣势。 降本驱动:产能规模扩大(隆基/爱旭主导)。效率提升(叠加铜电镀技术,金属化成本降30%)。辅材创新(如复合焊带)。盈利模型:溢价(0.05-0.1元/W)+成本优化→超额利润可期(海外溢价更显著)。
六、产业趋势与核心结论技术替代逻辑:复盘PERC/TOPCon替代历史,效率与成本为关键。BC效率绝对领先,且成本差距持续收窄。 渗透率提升确定性:政策倒逼(效率门槛)+溢价能力+生态链完善,BC有望成N型主流技术之一。 2025年隆基/爱旭产能落地将加速产业化。投资聚焦:设备优先:帝尔激光(激光设备)、拉普拉斯(热制程)。辅材创新:宇邦新材(焊带)、福斯特(胶膜)。 核心数据摘要: BC量产效率:≥25%(隆基)溢价空间:国内0.05-0.1元/W,海外0.12美元/W设备投资:激光开槽单GW超5000万,电镀铜工艺追加2000万/GW 龙头产能:隆基2025年50GW,爱旭当前满产+济南项目推进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