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CluelyAI以'AI作弊'为名爆红,融资破亿,年化营收飙至700万美元。其激进打法引争议,但硅谷风投a16z力挺。开源'平替'Glass快速崛起,Cluely面临挑战。争议背后,Cluely探索全新AI应用形态,个人和企业市场表现抢眼。企业版产品上线后,用户增长迅猛,单一客户年付高达250万美元。开源项目Glass上线后,获得大量关注,Cluely面临竞争压力。a16z合伙人Bryan Kim投资Cluely,看重其速度和商业模式,认为其在AI混沌时代能制造'势能',抢占用户心智。
🚀CluelyAI以'AI作弊'为宣传口号,引发争议,但也因此爆红,获得大量关注和用户。
💰尽管面临争议,CluelyAI获得硅谷风投a16z 1500万美元投资,估值达1.2亿美元。
🌐开源项目Glass上线,几乎实现CluelyAI核心功能,获得大量关注,Cluely面临竞争压力。
💼CluelyAI企业版产品上线后,用户增长迅猛,单一客户年付高达250万美元,市场表现抢眼。
⚡a16z合伙人Bryan Kim看好CluelyAI的速度和商业模式,认为其在AI混沌时代能制造'势能',抢占用户心智。
新智元 2025-07-04 13:23 北京

编辑:KingHZ
【新智元导读】一边被骂「作弊狗」,一边融资破亿、年化营收飙到700万美元?以「AI作弊」为名,Cluely爆红全网!虽有硅谷头部风投a16z力挺,但开源「平替」Glass在快速崛起。这到底是击穿常识的逆袭,还是硅谷又一场泡沫?
短短一周,年化营收从300万飙到700万美元!「硅谷最受关注」的AI初创Cluely,高调宣称「AI作弊,天经地义」。它以极具争议性的方式搅动市场、大杀四方。Cluely的激进打法,引来外界大量质疑与反弹。作家兼产品设计师Derick Angelo目睹了无数初创企业的起落。他直言:「科技创业者并不买Cluely的账,Cluely注定失败。」这当然不是Derick Angelo一个人的想法,甚至有网友称之为「毒瘤」。尽管争议不断,但硅谷知名投资机构a16z,直接投入1500万美元,将Cluely估值推至1.2亿美元。在新闻公告中,投资人或许有意为「作弊神器」洗白:Cluely正在探索全新的AI应用形态——主动型、多模态的智能助手。它不仅能即时响应,还能精准理解上下文。这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会议记录或转录工具。 在个人和企业市场上,Cluely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自从企业版产品上线以来,用户疯狂涌入Cluely,联创Roy Lee对媒体爆料:「每一个有会议或面试的人都在测试这个产品。」「人生开挂,命运作弊器?」Cluely声称他们的产品是隐形AI,能盯着屏幕、听懂对话,并实时给你出谋划策。不夸张地说,就是「别人没说完,它已经帮你想好下一句」。或许,他们意识到要塑造「主流企业形象」,他们的宣传口号变为:「不用开口,就给你准备好一切。」而早期宣传口号直接写着:「帮你在所有场景作弊」(Cheat on everything)。现在,他们更加强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思维转折点」:只要能看到或听到,Cluely就能提供助益。
无论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需轻轻一按,Cluely就能心领神会,精准回应——全程无需切换页面,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简单直接!尽管宣传策略变得更「稳健」,但Cluely对「效率至上,处处开挂」的坚持,从未改变。一边是争议引流,一边是风投抢投,Cluely用「骂名」博得「钱途」,一路「黑红」。单一客户年付250万美元!但前途稳了吗?但不仅消费者追着用,B端客户也疯狂下单Cluely。Cluely企业版刚上线,就迎来爆炸性增长。Lee称,一家上市公司在本周内与Cluely的年度合同即将翻倍,金额达250万美元。他未透露客户名称,但表示这是「市场信任最直接的证明」。在消费级基础上,企业版增加了团队管理、数据安全等功能,广泛应用于销售沟通、客服培训、远程教学等场景。不过,好景之下也藏着隐忧。开源对垒:免费「平替」上线就在本周四,另一家名为Pickle的公司宣布,开源了「免费平替」Glass,几乎实现了Cluely的核心功能。Glass:隐形AI桌面助手,完全开源,0注册,100%免费一天之内,在GitHub上,开源项目「Glass」获得1.3K星标,200多次次fork。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pickle-com/glass关键是热度还在持续飙升。Github Star历史记录Glass直接对标Cluely的主动式AI助手定位。与传统的需要主动提问的AI不同,Glass在后台持续运行,实时观察屏幕内容并聆听音频,即时提供相关的帮助。在开源页面上,Glass主打「数字思维扩展」:🤖极速轻巧,完全开源!Glass常驻桌面,所见即所得,实时聆听,理解上下文,把每一刻都转化为结构化知识。💬开会超主动!无需提醒,它会在你最需要的那一秒,自动弹出待办事项、会议总结、关键答案。🫥️真·隐形!不出现在屏录、不上截图、不占Dock接口,后台静默运行,不偷录、不上传,绝不打扰!他们还展示了几个亮点:问题随之浮现:这是否意味着Cluely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这场商业模式「山寨战」才刚刚开始。Cluely能否顶住开源浪潮,稳住风投期望?它到底是一时爆红,还是AI办公新常态的先驱?市场正在见证。昨天还流出最新消息,a16z合伙人Bryan Kim透露为何投资1500万美元于Cluely。那么,这位投资人究竟看中了Cluely什么?Cluely凭什么融资1500万美元?在投资了诸如ElevenLabs、Captions、Function Health、BeReal等知名公司之后,Bryan深入探讨了他是如何努力赢得这一轮投资的。Bryan Kim简称BK,是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合伙人,主要投资消费级应用和人工智能应用层企业。此前,他曾担任Bungalow的首席财务官,在网络社交媒体Snap、种子基金Uncommon Projects、瑞信集团投资银行部门工作过。BK赌的,不是某个品类,而是整个人类进化的下一层。对BK而言,速度才是一切。不要助手,他亲自到场,赢得竞争激烈的交易。即使这意味着在不到90分钟内飞往伦敦,或者带着牛排出现在办公室。这就是他为何投资Cluely的原因。争议风暴中心的1500万赌注三周前,他第一次见到Cluely创始人Roy Lee。当时Roy Lee野心勃勃,是真的那种野心勃勃。他说自己没在融资,不打算见投资人,也不想浪费时间。BK还是发起了邀约,不聊钱,只聊产品和人。这场「不聊钱」的见面,逐渐变成了深度交流:企业客户开始关注,收入开始上涨,产品开始自传播……数据浮现,时机成熟。终于,Cluely的融资拍板定局——就在它发起那轮吸睛又引争议的病毒营销前夕。BK认为:「现在,AI领域像是一锅混沌的原始汤,什么都在翻滚、都还不明朗,我们还在早期。」7亿台设备在跑AI应用,但真正超越ChatGPT活跃用户还很少。正因如此——要杀出重围、抢占用户心智、启动飞轮机制,就必须制造「势能」:吸引最强的人才、用最好的技术打磨产品、快速变现,
这样你才能在极短时间里形成壁垒,持续推进。Cluely的爆红之道:打破规则,反向突围最近,Cluely的一系列操作,几乎全是「嘲讽常识」:宣扬「作弊万岁」、发布挑衅视频、不顾用户的态度……但偏偏它们都「奏效了」。一边是品牌极度极化,一边是1500万美元的融资官宣,引发外界一连串质疑:为什么有人会投这家公司?他们会怎么花这笔钱?BK认为风险投资是博弈。他具体解释道:风险投资,从来不是按需分配。它是一种三角博弈的艺术。你说你需要3000万美元,但我们认为风险对不上,就会投得更少。你只想要200万美元,但我们想要更多股份,那就得给你500万美元。
这种匹配,更多靠的是对公司未来的想象力和对创始人的信任。在Cluely身上,BK相信速度就是护城河。而在正确的创始人手里,大量资金如果能在关键时间点迅速释放,就能转化为压倒性优势。这轮融资的用途明确:做市场试验、扩大免费用户入口(freemium)、快速招兵买马。他们要靠这笔钱,撬动更多分发面,跑出更大的用户基数——就像用资本换时间、换势能。有不少人对Cluely的支出表示担忧——高调的营销战术、快速的团队扩张,看起来像在「乱花钱」。BK到底怎么想?「如果是在瞎搞,我当然会担心。但我们知道,这个产品毛利很高。他也多次说自己已经盈利了。」他认为,这家公司背后的纪律财务明确:钱不是乱花,是战略性部署——扩大freemium面、吸引顶级工程师、强化分发能力。表面看起来很跳,但背后很稳。烧钱?浮夸?不怕,只要毛利撑得住。在AI时代,规则也许就是用来被打破的。BK赌的,是Cluely有能力,在混乱中起飞。噱头还是风口?市场会给出最终答案。参考资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5/07/03/cluelys-arr-doubled-in-a-week-to-7m-founder-roy-lee-says-but-rivals-are-coming/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