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钱平、亢江妹 2025-04-09 19:00 陕西
企业如何借力Team AI?知识工程筑基+三项举措抢先看
随着DeepSeek R1等新一代大语言模型以及Agent技术的日趋成熟,可能出现全新的软件开发模式——Team AI,开启软件工程的新篇章。而其基石,则是研发知识工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三个核心议题:
●AI4SE的新范式——Team AI: 勾勒 Team AI的未来图景和核心能力。
●研发知识工程: 揭示Team AI的基石,阐述其关键活动、落地原则与实践案例。
●2025年行动指南: 为企业提供落地研发知识工程的三大战略建议。
一、Team AI:重塑软件开发协作模式
从ChatGPT,到 GitHub Copilot、Cursor 和Devin,AI研发工具过去2年不断突破,但大规模研发组织的效能并没有显著改变。为什么?
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现有AI工具的应用局限性、能力短板以及与业务上下文的脱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们未能触及软件工程的本质——知识的转化、应用与创新。软件开发不仅仅是代码的堆砌,更是知识的流动与沉淀。
然而,随着DeepSeek R1等新一代大语言模型以及Agent技术的日趋成熟,则可能出现新的契机:更强更自主的 Agent,以及利用 AI 加速团队内的知识转化,改变过去软件工程中的人机协同,形成全新的协作方式——Team AI,从而给研发效能带来新的突破。
那么什么是Team AI 呢?Team AI并非简单地将AI工具引入开发流程,而是对现有协作模式的重构。它并非旨在取代人类工程师,而是通过AI赋能,让人与机器各展所长,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协同。
1. 角色融合:人人都是“全栈+专家”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团队中,角色分工明确,不同成员各司其职。然而,这种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时,往往暴露出沟通成本高、协作效率低等问题。Team AI则打破了这种壁垒,通过AI的赋能,让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具备更全面的技能,成为“全栈+专家”型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借助AI Agent,产品经理可以更轻松地完成用户调研、需求分析、原型设计等工作;开发工程师可以更快速地编写代码、调试程序、优化性能;测试工程师可以更高效地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分析结果。AI的介入,让每个人都能跨越专业边界,参与到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整体协作效率。
2. Agent成员:AI成为团队新伙伴
Team AI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引入了自动化Agent作为团队的新成员。这些Agent更智能、更自主,有效地完成研发团队中分解的任务,如根据需求描述设计需求原型、根据产品创意进行细致的竞品分析等,能够与人类成员并肩作战,共同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这些Agent还可以再组成一个AI小团队,如自动设计实现“MVP 原型”。在一些领先的组织里,可能将会出现这种新型 One-Pizza 的团队:4 个人类核心成员+20-50个Agent成员共同完成软件交付工作。
3. Team AI(AI for the whole Team)全景示意
实现这样的新协作范式,实际上需要有相应的平台能力支撑:
●基础设施:包括研发数仓、通用大模型等,为Team AI的运行提供底层支撑。
●软件研发知识工程:负责组织中从知识挖掘到知识应用到知识回流,负责构建和维护各场景Agent所需的知识库,为Agent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
●Team AI 平台:提供 Agent成员模版、Agent成员定制管理、Agent Team构建、Agent成员共享等。
● AI增强的团队工作台:这是团队人类成员与AI Agent协作的交互界面,给Agent分配任务,查看结果,给Agent反馈,与 Agent 探讨协作完成任务。
二、知识工程:Team AI的基石
更智能、更自主、能独立完成一块工作任务的Agent,需要依赖于企业私域的上下文和知识,需要依赖于知识工程。
1. 研发知识工程的内涵
研发知识工程,是指对企业内部的研发数据进行系统化的治理、挖掘、应用、管理和迭代,构建一个能够支撑AI Agent运行的知识体系。与传统的知识管理不同,研发知识工程更加强调知识的动态性、情境性和可演化性。它不是一次性的建设工程,而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完善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AI大模型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加速知识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研发知识工程的核心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治理: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企业需要对内部的各种研发数据进行清洗、整理、标注和关联,消除数据噪声,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知识挖掘奠定基础。
●知识挖掘:这是核心环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例如业务规则、设计模式、最佳实践等。
●知识检索与应用:这是价值体现。将挖掘出的知识以结构化、语义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例如API、知识图谱、问答系统等)提供给AI Agent或其他应用场景。
●知识管理:这是持续运营的保障。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对知识进行分类、存储、更新、维护和审计,确保知识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
数据或者信息必需经过人类的应用经验结合才成为知识——所以,知识是个动态更新的过程。研发数据治理和知识挖掘,本质上就是把数据转换成 AI-Ready的知识。
数据/信息 知识 AI Ready知识 是最基础、最原始的信息。单纯的事实或数字,没有上下文。例如,我们可以说“38.5°C”是一个数据,但它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信息。 基于数据及上下文的理解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通常是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得到的。例如,“人体正常体温是37℃,超过37℃就是发烧。小明的体温是38.5℃,他发烧了。”这就是知识,它将数据与上下文结合,给出了具体的含义和判断。 经过结构化组织、有索引、支持通过现有技术高效查询检索的知识。例如,业务领域对象知识图谱,它将业务领域的概念、实体、关系等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起来,方便计算机理解和应用。 2. 研发知识工程的落地原则
在实际落地研发知识工程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面向领域/主题构建知识库:知识库的构建不应是“大而全”的,而应根据具体的业务领域或主题进行划分,例如产品知识库、架构知识库、测试知识库等。这样可以提高知识的针对性和可维护性。
●按数据/知识类型做技术设计: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知识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处理和存储。例如,对于非结构化文本,可以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提取;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采用关系数据库或图数据库进行存储。
●按应用场景规划按需构建:知识库的建设应以实际应用场景为导向,优先满足那些能够带来最大价值的场景。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技术,而忽略了实际的业务需求。
3. 案例:Haiven™助力需求分析与知识工程闭环
Thoughtworks推出的Haiven™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Team AI构建解决方案。它可以作为企业的AI加速器,连接并增强企业内部的研发知识,帮助企业快速搭建自己的Team AI。这里,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展示Haiven™如何助力需求分析,并实现知识工程的闭环。
3.1 项目背景与挑战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与一家企业合作,目标是提升其需求分析的效率和质量。该企业面临以下挑战:
●编写负担重:产品经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编写详细的需求文档,但往往效率低下。
●缺乏标准化:不同产品经理的需求文档风格各异,格式和内容五花八门,导致开发团队理解困难。
●知识难以沉淀和复用: 好的经验, 往往只存在于个别产品经理的头脑中, 无法形成组织级别的知识积累.
3.2 解决方案:基于Haiven™的Team AI需求分析助手
我们利用Haiven™平台,为该企业构建了一个Team AI需求分析助手。该助手集成了多个Agent,包括:
●用户旅程Agent:辅助产品经理设计用户旅程,分析用户行为。
●需求初稿Agent:根据产品经理的初步想法,自动生成需求文档初稿。
●需求完善Agent:对需求文档进行完善,补充细节,检查一致性。
●知识提取Agent:从需求文档中提取关键知识, 更新到知识库中.
●知识推荐Agent: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 推荐相关的知识和最佳实践.
●领域术语Agent:规范需求文档的术语.
这些Agent协同工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需求分析流程。
3.3 知识工程闭环
该项目的关键在于,利用大模型实现知识工程的闭环:
●冷启动:利用Haiven™内置的通用知识库(包含产品知识、架构知识、行业最佳实践等),以及企业已有的部分文档,快速启动知识库的建设。
●知识内化:将这些知识输入到各个Agent中,使Agent具备初步的需求分析能力。
●应用与反馈: 产品经理使用Team AI需求分析助手进行实际的需求分析工作,Agent在过程中提供辅助,并记录用户的操作和反馈。
●知识外化:
1. AI总结新需求: 从需求文档中提取关键信息,例如新的业务规则、新的用户场景等。
2. AI分析改动动作: 识别需求文档中频繁修改的部分,分析背后的原因。
3. AI提出优化建议: 基于分析结果,自动生成知识库更新建议,例如新增知识条目、修改现有知识、调整知识结构等。
●知识更新: 知识运营官/工程师根据AI的建议,对知识库进行更新和维护。
●持续迭代: 更新后的知识库再次被Agent使用,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
演示视频:
3.4 实施TeamAI和知识工程的成效收益
根据我们与多家客户的合作经验,通过端到端减少价值流浪费,实施TeamAI和知识工程可以带来显著的成效:
●生产力提升: 预计可实现10-30%的生产力提升。
●成本优化:这意味着每年有机会优化工程成本,最高可节省20%。
三、2025年行动指南:落地研发知识工程的三大关键
1. 研发数据盘点:掘金“知识矿产”,规避“信息沼泽”
全面梳理企业内部的研发数据,是构建知识库的第一步。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资产进行彻底盘点,区分出哪些是具有潜在价值的“知识矿产”,哪些是冗余、过时、甚至有害的“信息沼泽”。通过建立数据目录、评估数据质量、制定清洗计划,企业可以为后续的知识挖掘和应用奠定基础。
2. Team AI蓝图规划:驱动“活的”知识库建设
有了数据基础,接下来需要规划Team AI的蓝图,明确AI Agent的应用场景以及它们所需要的知识。这里的“活的”知识库,是指知识库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团队的实践不断更新和演化。企业应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设计专门的AI Agent,并根据Agent的功能需求,确定所需的知识主题和数据来源。
3. 培养知识运营官/工程师:打造知识管理专业团队
知识库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负责。企业需要识别和培养一批具备知识管理和AI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担任知识运营官或知识工程师的角色。他们将成为企业内部的知识专家,负责知识的获取、整理、存储、更新、应用和推广,确保知识库的持续运营和价值实现。
结语:拥抱AI4SE新时代,共创软件工程新未来
未来的软件工程师,将不再仅仅是代码的编写者,更是由AI赋能的知识工程师。他们将更多地关注业务逻辑、系统设计、知识管理和创新,而将繁琐的编码工作交给AI。
衡量软件工程师价值的标准,将不再只是代码的贡献量,而是他们所创造和管理的知识的价值。衡量软件组织竞争力的标准,也将不再只是交付需求的数量,而是知识迭代的速度和质量。
让我们一起开创AI4SE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