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7月08日 07:53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甲醇合成蔗糖,有望“二氧化碳变白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通过体外生物转化系统,成功利用甲醇合成蔗糖,为摆脱传统种植依赖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不仅实现了蔗糖的体外合成,还构建了人工生物转化平台,为合成低分子量淀粉、纤维寡糖等功能糖产品奠定了基础。这项技术有望耦合电催化/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过程,实现二氧化碳从头转化为食品和化学品,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突破传统:该研究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体外生物转化系统,首次实现了甲醇合成蔗糖,打破了对自然种植甘蔗和甜菜获取白糖的依赖,为非粮制糖提供了新途径。

⚙️ 关键技术:科研人员设计了非天然的蔗糖合成途径,构建了人工生物转化系统,解决了关键酶限速瓶颈,使得甲醇等非粮低碳分子成功合成蔗糖,产物浓度达到14g/L。

💡 平台价值:研究构建的体外生物转化平台,不仅限于蔗糖合成,还可用于合成低分子量淀粉、纤维寡糖等功能糖产品,并具有较高的产物得率,拓展了应用范围。

♻️ 绿色未来:该技术可耦合电催化/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过程,实现二氧化碳从头转化合成蔗糖,为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核心原料,人工合成食品和化学品提供了可能,对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IT之家 7 月 8 日消息,据“中科院之声”今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通过构建体外生物转化系统,实现甲醇合成蔗糖,突破了依赖自然种植甘蔗和甜菜获取白糖的局限。

此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经成功将二氧化碳通过化学方法固定合成甲醇。如果进一步将二氧化碳固定后,或从工业废弃物中获取甲醇等低碳分子,并将其生物转化为糖分子,那将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土地种植的全新制糖模式

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设计构建了非天然的蔗糖合成途径,搭起一条神奇的“分子生产线”。

与天然合成途径相比,这条生产线的反应步骤和能量消耗具有显著优势。科研人员进一步构建了人工生物转化系统,突破关键酶限速瓶颈,实现甲醇等非粮低碳分子合成蔗糖,产物浓度达到 14g / L。

▲ 体外转化非粮低碳原料合成蔗糖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表示,这项研究不止于合成蔗糖本身,它所构建的体外生物转化平台,像一把打开“人工糖世界”大门的钥匙。科研人员还合成了低分子量淀粉、纤维寡糖等功能糖产品,并且具有较高的产物得率,可以应用到食品和饲料领域。

科研人员开发的体外生物合成系统可以耦合电催化 / 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过程,真正实现二氧化碳从头转化合成蔗糖

该研究将二氧化碳作为核心原料,将二氧化碳人工转化为食品和化学品,未来科研人员将在系统中引入不同的酶催化剂,合成自然界中含量稀少但功效独特的糖分子,或对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低碳合成直链淀粉研究结果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5004967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蔗糖合成 生物转化 二氧化碳 绿色发展 中国科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