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了新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在2008年旧版基础上,增加了电力传输制动、电力再生制动、紧急制动信号等内容,并对驻车解除、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等进行了修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明确规范了“单踏板模式”,规定车辆默认状态下不可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驾驶员需使用制动踏板刹停车辆,旨在规避误操作风险,推动汽车制动技术发展。
🚗 新标准增加了多项技术要求:新发布的标准相较于2008年的旧版,增加了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电力再生制动要求、紧急制动信号要求等内容,反映了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 规范“单踏板模式”:为规避误操作风险,新标准加入了“单踏板制动”相关要求,规定驾驶员需通过制动踏板完成车辆刹停,明确了该模式在国家标准层面的规范。
⚙️ 修改了部分内容:新标准还对驻车解除、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电子驻车制动电气失效等内容做出了修改,以适应制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 推动行业发展:专家表示,修订标准可以有效推动、引导和规范我国汽车制动产品发展,促进汽车制动技术的升级换代。
记者今天(7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记者注意到,新发布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相较于2008年发布的旧版本新增加了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电力再生制动要求、紧急制动信号要求等内容,同时对驻车解除、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电子驻车制动电气失效等内容做出了修改。
其中为规避误操作风险,新标准加入了“单踏板制动”相关要求。标准规定,默认状态下不可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减速至停车,驾驶员需通过制动踏板完成车辆刹停,这标志着“单踏板模式”在国家标准层面得到了明确规范。
专家表示,随着车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乘用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形式也进行了多个阶段的迭代和升级,为适应制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标准中部分指标和要求进行修订可有效推动、引导和规范我国汽车制动产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