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業內認爲,受該政策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一些高端醫療器械,比如列表中的人工臟器及功能輔助裝置,體外循環設備,部分高端的介入和植入高值耗材這三個品類;
②血液製品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血液製品領域超過4500萬元的政府採購訂單極少。
針對歐盟近期在政府採購領域對中國醫療器械產品持續實施限制性措施,中方宣佈對部分歐盟原產醫療器械在政府採購中實施限制性措施。在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措施只針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產品不受影響。
業內認爲,受該政策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一些高端醫療器械,比如列表中的人工臟器及功能輔助裝置,體外循環設備,部分高端的介入和植入高值耗材這三個品類,而血液製品行業人士則表示「4500萬元(以上)的政府採購訂單極少」。
據財政部官網最新發佈的《財政部關於在政府採購活動中對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採取相關措施的通知》,財政部決定在政府採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實施限制性措施。
通知明確,採購人採購預算金額4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醫療器械(具體品目清單見附件)時,確需採購進口產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後,應當排除歐盟企業(不包括在華歐資企業)參與。對於參與的非歐盟企業,其提供的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佔比不得超過項目合同總金額的50%。上述措施不適用於僅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能夠滿足採購需求的採購項目。本通知自2025年7月6日起施行。施行之日前,涉上述措施的採購項目已經發佈中標、成交結果公告的,可以繼續簽訂政府採購合同,不執行本通知規定的措施。
在今日的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表示,歐盟委員會於2025年6月出台限制中國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採購的措施,中方多次溝通未果後被迫做出對等回應。此次措施僅針對歐盟原產產品,不影響歐資企業在華生產的產品供應。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在我國高端影像設備、IVD平台、高值耗材等領域,羅氏、西門子、飛利浦等歐盟產品仍佔據一定市場份額。但該政策適用於採購預算金額在4500萬元以上的醫療器械項目。
綜合醫藥促進會及藥智網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總額達1010.39億元,佔全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的42.97%,其中MRI、CT等高端設備合計佔比近45%。2024年上半年,歐盟依舊是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進口來源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還涉及到血液製品,今日一位血液製品行業人士針對上述反限制措施告訴財聯社記者,「血液製品領域超過4500萬元的政府採購訂單極少,我們認爲這主要還是針對的大型醫療器械,這塊價值較高。」
資深醫療器械行業專家王強告訴財聯社記者:「此次反限制措施主要針對的是此前歐盟對我國醫療器械採取的限制,表裏列的大部分是常用醫療器械。目前,包括多家歐盟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已在我國通過委託生產或在中國生產等形式生產醫療器械,而且CT、核磁經過這幾年集採後,國產比例大幅提升。」
「我覺得受該政策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一些高端醫療器械,比如表裏的人工臟器及功能輔助裝置,體外循環設備,部分高端的介入和植入高值耗材這三個品類,外資企業佔據份額較高、技術門檻高,單價也較高。」王強判斷道。
編輯/jor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