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口形势测算 我国总和生育率逐年下降。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2022年1.05,2023年在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倒数第二(仅比韩国略高)。各孩次生育率近年来也有下行趋势。根据2024年数据,在中性预测下中国总和生育率可能在2024年有所反弹,2035年将达到1.1,并于2053年达到1.2的水平。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逐步下降。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4》预测,到205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人口已达高峰国家总人口数将较2024年降低33%,主要原因在于育龄妇女规模减少给中国未来生育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 近年来育儿补贴政策梳理 7月3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自1月1日起,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生育补贴。纵观近五年政策演进,我们认为中国育儿补贴体系已初步形成“托育基础支撑—经济减负—现金补贴”的递进式框架:前期通过扩大普惠托育供给降低照料成本,中期以税收抵扣、医保扩容减轻即时支出压力,后期以现金补贴直接提升生育意愿,尤其覆盖低收入群体。纵观地方实践,政策创新聚焦三大方向:一是补贴模式多元化;二是支持范围扩展化;三是覆盖群体下沉化。 财政支出从投资转向民生 2025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了这些事关民生的措施如何更好落实到位,《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我们认为在目前投资收益逐步走低,地产对经济的拉动逐步弱化的背景下,财政支出逐步从投资驱动转向民生拉动。 “因地制宜”补贴有利于扩内需促消费 我们认为育儿补贴“因地制宜”的本质是目前财政收支紧平衡下的精细化治理实验。育儿补贴政策除了提振生育意愿外,也是当前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其消费刺激效果的核心在于“乘数效应”。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有时滞;内需提振低于预期;补贴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