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資深央行記者Greg Ip表示,特朗普減息要求增加了一個關鍵的新維度——他希望通過更低的利率來滿足自己的財政優先目標。這種"財政主導"模式往往導致通脹、危機和經濟停滯的組合。然而,在短期內,這種模式可能成爲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手段,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股市在此預期下不斷創出新高。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施壓聯儲局減息以降低赤字融資成本,這一"財政主導"策略目前獲得投資者支持,推動股市創下新高。不過資深央行記者警告,此類做法通常與新興市場弱央行相關,可能引發通脹、危機和經濟停滯。
7月5日,《華爾街日報》資深央行記者Greg Ip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特朗普近期密集要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減息,或讓位給願意減息的人選。與以往不同,這次減息要求服務於其財政目標——爲國會剛通過的減稅法案提供融資支持。
文章表示,特朗普正試圖打破預算赤字與利率之間的傳統聯繫。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爲,大規模借貸會推高利率,從而抵消減稅帶來的好處。但特朗普的策略是通過向聯儲局施壓,強制降低利率來配合其財政政策目標。
這種"財政主導"模式在歷史上通常與阿根廷等新興市場的薄弱央行相關聯,往往導致通脹、危機和經濟停滯的組合。然而,在短期內,這種模式可能成爲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手段,這也解釋了爲什麼股市在此預期下不斷創出新高。
特朗普施壓聯儲局減息的真正目的
特朗普一直自稱是"低利率人士",但 Ip指出,他最新的要求增加了一個關鍵的新維度——他希望通過更低的利率來滿足自己的財政優先目標。
爲了規避傳統的債券發行可能推高長期利率的風險,特朗普的財政部正在嘗試一種新的做法。 Ip在文章中透露,財政部發出信號,表示債券發行將傾向於短期證券和國庫券。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長期利率上升對政府融資成本的衝擊。
但這種策略存在風險。如果短期利率跳升,成本會迅速衝擊預算。特朗普顯然不打算讓這種情況發生。正如他在福克斯新聞上所說:"我們將讓能夠降低利率的人進入聯儲局。"
"財政主導"的歷史教訓
什麼是財政主導? Ip解釋說,當央行將優先考慮的重點從就業和通脹轉向爲政府融資時,就出現了"財政主導"現象。這種情況通常與擁有較弱央行的新興市場相關,比如阿根廷。其結果通常是通脹、危機和經濟停滯的某種組合。
然而, Ip也指出,到達那個臨界點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與此同時,財政主導可能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因素。雖然財政主導在美國還不是現狀,但這種可能性本身就可能在影響市場。
歷史上,央行與政府財政長期交織在一起。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就是爲了幫助君主制籌集資金。
聯儲局在一戰和二戰期間都曾協助政府融資,上世紀60年代爲配合財政部發債而避免緊縮政策,助長了通脹。
自那以後,聯儲局避免與財政政策明確協調。Ip表示,2008-2014年的零利率和購債政策基於聯儲局對通脹形勢的獨立判斷,而非總統指令,因此不構成財政主導。
債券市場的反應與擔憂
Ip在文章中提供了一些關鍵數據來說明當前的財政狀況。根據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的數據,衆議院共和黨人最初的提案將使赤字從去年的1.8萬億美元(佔GDP的6.4%)增至2034年的2.9萬億美元(佔GDP的6.8%)。
更令人擔憂的是,週四通過的法案甚至更加揮霍:赤字在十年內將增至3萬億美元,佔GDP的7.1%。如果法案中的臨時減稅政策得到延長,就像2017年的減稅政策一樣,赤字將攀升至3.3萬億美元,佔7.9%。
然而,即使面臨如此龐大的赤字規模,美國從未在如此長的時間內運行如此大的赤字,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卻從5月份的4.55%降至週四的4.35%。
高盛經濟學家最近得出結論,認爲鮑威爾的繼任者將不會像鮑威爾那樣擔心赤字問題,因此在未來幾年會進一步減息。這種預期似乎正在影響市場定價。
不過,目前特朗普對聯儲局的威脅尚未改變投資者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也許他們相信,無論特朗普想要什麼,聯儲局都會忠於自己的使命。即使他們不相信這一點,與聯儲局作鬥爭的成本也很高昂。
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