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3小时前
2025过半,中国车市一半是口水,一半是火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激烈的价格战、品牌混战和监管风暴。小米SU7的发布引发市场震动,吉利、奇瑞等品牌销量增长强劲,理想汽车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广汽埃安面临挑战。特斯拉销量虽有增长,但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巨大压力。整个市场竞争激烈,淘汰赛加速,各品牌都在寻求生存与发展之路。

🚀 小米YU7的“虹吸效应”:小米YU7上市后,对其他品牌造成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导致部分竞品销量下滑,并引发了订单转卖和价格战。

📈 市场格局变化:吉利、奇瑞、零跑等品牌销量大幅增长,鸿蒙智行成为新势力中的亮点,合资品牌份额持续下降。比亚迪依然保持领先,但面临监管压力和竞争挑战。

📉 理想汽车面临挑战:理想汽车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增程”模式被广泛采用,导致用户群体流失,理想正在积极调整应对。

🚗 竞争加剧:各品牌纷纷推出新车型、升级销售团队,并加速在智驾和AI领域的布局。特斯拉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25年的上半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开年以一场全民智驾的增配不加价开局,6月末以一场一小时大订28万的疯狂收场。

中间伴随着3月29日小米SU7一场智驾事故引发监管风暴,L3落地进行时戛然而止;比亚迪价格战引发反噬,国内汽车品牌爆发一场史无前例的指名道姓口水战,反内卷吹进汽车圈,60天账期成为新的紧箍咒。

▲点击可放大

这就是2025上半年的汽车行业,以价格战+口水战的疯狂开始、以小米一夜爆单的疯狂结束。

这一纸排名道不尽这艰难、疯狂的上半年,却可以一窥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激情背后,竞争日益残酷的一面,为了不被挤下牌桌,阴谋与阳谋共出,阴招与舆论造势共舞,乱象频生,产业大战变成全民吃瓜。

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四十年来正在上演的最激烈、最血腥的淘汰赛。

正应了那句话,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赢的站着,输的倒下。

01.

多品牌遭遇小米YU7虹吸效应

在6月的销量统计中,智驾网统计的23个品牌9个出现了环比下滑,除比亚迪/腾势比例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外,其他下滑品牌下降比例均在10%以上,包括小米的主要竞品极氪、领克、阿维塔、甚至小米汽车自己。

这大概率是在5月22日小米YU7 发布之后,意向用户持币观望所致。

6月28日,雷军用一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回应了用户的等待详见《中国汽车圈被小米YU7三分钟20万大定砸懵了、弄傻了》)18小时收获超过24万个锁单。

小米YU7的爆单中,必然有上述企业环比流失的意向车主。同时,巨量的订单引发了交付难题,多数订单交付周期已排到一年之后,面对较长的交付周期,一方面,蔚来三品牌、智己、极氪、阿维塔等多家车企选择截胡,称愿意为包括小米YU7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用户提供退订补齐定金的福利,还有部分车企推出了限时购车政策,变相降价拉客。

另一方面,持单用户开始转卖订单。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出大量加价转让订单的信息,溢价从3000元到20000元不等。

从上述情况可以预判,小米YU7造成的虹吸效应继续在后续时间内给所有竞品增加获客的难度,也变相推动了价格战接着打。

小米以其超出行业预期的疯狂为2025的上半年收尾,综合看智驾网的这张新能源销量榜间,榜单内的24家企业半年的销量有23家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阿维塔、吉利、奇瑞、零跑、小鹏、小米都出现了翻一位、两倍、三倍甚至四倍的巨幅增长,多数在20%至60%的增幅之间,负增长的仅有广汽埃安一家。

如果按单纯的新势力计,零跑和小鹏汽车在2025上半年表现最为出色。

如果把鸿蒙智行作为一个整体并纳入造车新势力榜单,自今年年初其已多次成为榜单之首。

而随着混动车型的大卖,吉利、奇瑞、长安的基本盘越来越稳。

在这23个品牌整体销量同比大涨的背后,合资品牌的份额依然在不可抑制的下降。

相对乐观的数据是,今年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都推出了本土化的纯电车型,不过他们都没有公布具体的销量数据,东风日产公布了N7截至5月31日的累计大定数量达到了17,215台。

这一数字是非常出色的。希望下半年在榜单中能看到东风日产上榜。

小米汽车:被视为特斯拉的真正挑战者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共推出三个车型版本,售价25.35~32.99 万元。

6月,还处于单一车型作战的小米SU7交付超过25000台,雷军在7月2日的返场直播中表示,在YU7的宣传热度最高的时候,SU7新增订单14000个,SU7发布15个月整体交付数量非常接近30万辆。

在发布会现场,雷军表示YU7同样准备了部分准现车,可以在1-5周内交付,未来这部分车型将最快表现在小米汽车的销量上。预测短时间内,小米汽车的整体销量增幅不会太猛。

在小米YU7发布后,美国媒体已将小米汽车称为特斯拉的真正对手。

这是一份相当诚恳的赞美。

而在智驾网看来,小米、吉利、鸿蒙智行(华为)将成为未来中国智能汽车市场三个生态品牌,他们之间的竞争将持久而激烈。 

吉利:调高销售预期至300万

尽管银河、极氪、领克都因为小米YU7的虹吸效应出现了环比下滑,但在7月1日公布销量之时,吉利集团依然调高了年度销量预期,从271万增长至300万,吉利的信心来自于今年上半年整体销量连续多月的提升。

在集团层面,吉利汽车6月乘用车销量为236,036辆,同比增长42%,单月渗透率达到了52%。连续10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新能源车型6月销量达122,367辆,同比增长86%,成为推动整体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银河品牌下吉利星愿、银河E5、银河星舰7、星耀8都成为拉动销量的明星车型。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吉利银河今年目标肯定要做到100万台以上,叫百万银河。上半年,银河已经卖了54.84万辆,按这个趋势,年销百万问题不大。以此同时,吉利银河能不能实现年300万的销量目标,银河将承担主要任务。

但对于吉利来说,略有遗憾的是极氪成为表内新能源品牌唯二同环比双跌的品牌,原本销量担当极氪001受到小米SU7的影响,销量一直难回巅峰,目前极氪的宣传重点是即将在三季度上市的极氪9X,但这款超豪华SUV能贡献多少销量还需要时间给予答案。

吉利的整合在2025上半年正告一段落,整合产生的协同作用,虽然很难在短期销量上看出变化,但吉利对于市场的洞察可以说领先同行一步。

6月23日,千里科技在重庆正式发布了面向 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0,并公布了面向 L3级、L4级的智能驾驶产品路线图。

原华为车BU 总经理王军在加入千里科技后首次公开露面,吉利对标华为引望的千里科技瞬时成为业内焦点。

智驾网多次将吉利与华为和小米并列,皆因目前吉利是传统车企中唯一构建成独立的智能汽车生态的品牌。

理想:首次出现同比下跌,为下半年新品升级销售团队

与极氪同样出现同环比双跌的是理想。

根据官方数据,理想6月共计交付新车36279辆。第二季度共交付111,074辆。截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337,810辆。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1.2%。

今年二季度,该公司共交付汽车11.1万辆,相较上年二季度为10.86万辆,也减少了2000多辆。

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也是理想汽车近年来的交付首次同比下降。

在此前的直播中,李想本人曾表示,曾经被理想首创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増程模式已经被国内汽车市场广泛采纳。从产品上看无论是理想竞品、还是理想平替都正在不断侵蚀理想固有的用户群体。

面对销量的下滑,理想汽车在最新公告中解释称,销量的变化,体现了该公司为长远发展而升级销售体系所带来的短暂影响,有信心在一款重要新车上市前完成组织升级,以更好的组织能力迎接新的产品周期。

据了解下半年理想将推出家庭六座纯电SUV理想i8和家庭五座纯电SUV理想i6,实现4款增程电动SUV+1款旗舰MPV+2款高压纯电SUV的产品布局。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升级销售团队,以保证全产品序列的高效运营。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说。

而理想在2025年上半年默默发力的是智驾和AI,在这两个领域,理想的能力都可圈可点,相信理想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会为其后续增长蓄力。

极狐:上半年同比提升

根据北汽新能源官方消息,其6月份交付14506辆,同比增长9.86%,ARCFOX极狐品牌6月份交付10352辆,同比增长65.13%。具体到车型,极狐阿尔法T5 6月份交付4183辆;极狐阿尔法S5 6月份交付3298辆;极狐考拉S 6月份交付2199辆。

虽然极狐品牌本月环比下跌超23%,但从上半年整体表现看,极狐整体销量稳定过万,相比去年有显著提升。

根据此前消息,极狐将在三季度推出A0级别小车T1,该车采用家族最新设计语言,视觉效果较为圆润,上市后预计将把吉利星愿、比亚迪海豚、埃安UT等当作对标产品。

在北汽新能源多次表示ALL in 享界之后,极狐汽车却重回牌桌,不得不说是一件极有戏剧性的表现。

02.

稳重向好小分队

在本月销量排行中,依然有过半车企努力奋进实现同环比双增,其中奇瑞的海外业务依然出色、零跑依然领跑新势力、蔚来三品牌合力拉高销量、小鹏继续奔跑在月销超3万的路上。

此外,鸿蒙智行五界终于正式落地,当然,比亚迪体系依然坐稳销冠,尽管环比小跌一点点。

比亚迪:被批评的价格战

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2585辆。

其中乘用车销量37.76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20.6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17.07万辆。

另外,比亚迪品牌占据34.27万辆,方程豹和腾势品牌分别占据1.89万辆和1.58万辆。1-6月,比亚迪累计销售2145954辆,同比增长33%。新能源累计销售超127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近两年来的价格战基本皆由比亚迪主动发起,今年比亚迪接力长安汽车推动”全民智驾“,以增配不加价的方式变相挑起一轮价格战(迪王开「天眼」:又一场血流成河的价格战),此后中国车企奇瑞、吉利先后接招,但这场全民智驾运动,因小米SU7在3月29日的一场事故意外中断,引发了一轮史无前例的监管风暴,L3落地被意外延迟。

而比亚迪在5月的新一轮降价在引发踩踏的同时,引发了监管层的发声,反内卷、反价格战成为舆论主流。

最终引发了一场行业整顿,取消汇票、60天账期变相成了勒紧主机厂的紧箍咒(比亚迪、广汽、一汽、东风、长安、赛力斯、吉利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中钢协:我们快撑不住了)。

比亚迪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同行最为严厉的一场集体批评。

这其中当然有竞争的压力,也是外界期待比亚迪这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承担领军者的职责。

奇瑞:首个出口500万企业

6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233,607辆,同比增长16.6%。其中,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汽车)销售汽车219,044辆,同比增长15.9%;奇瑞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71,582辆,同比增长59.6%,

奇瑞集团半年销售新能源汽车359,380辆,同比增长98.6%,规模和增速均位居行业前列。

6月,奇瑞出口汽车106,330辆,同比增长9.6%,在销量发布第二天,奇瑞官宣集团累计出口汽车突破500万辆。数字的背后,奇瑞成为中国首家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的车企。

在一定意义上,奇瑞正迅速成为比亚迪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正成为有能力挑战比亚迪的品牌,一方面双方产品的定位高度重合,都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并都留有降价空间,在价格战最为激烈的时刻,奇瑞与比亚迪可谓步步紧逼。

而当下比亚迪的出海战略可谓大开大合,将与奇瑞正面相遇。

鸿蒙智行:五界齐聚,占稳销冠

在5月底完成五界齐聚的鸿蒙智行终于在6月的最后一天开通尚界官方微博,与这一消息同步冲上热搜的还有尊界S800首月大定破6500台

在一上一下两个品牌共同助力下,鸿蒙智行6月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同比增长20%,成为新势力汽车月度销量冠军。

其中问界系列6月全系交付44685辆,问界M9和问界M8持续称霸50万元级和40万级市场;享界S9 6月交付4154辆,锁定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品类第一;智界上半年累计交付46600辆,同比增长257%。

两个都是鸿蒙智行在2025年上半程的重要落子,将它的触角延展到更广阔的细分市场。

在2025上半年,当然最大的遗憾是尊界S800没能称为第一款落地的L3车型,但在上半年鸿蒙智行五界汇聚,产品线占据了20万-100万的区间,成为最早完成这一布局的新汽车品牌。

而在下半年,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的尚界首款车型也将露面,鸿蒙智行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最大变量(五界聚首:华为改变了中国汽车)。

零跑:还将继续领跑

零跑汽车6月全系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达48006辆,同比增长超138%,上半年累计交付221664辆;截止6月18日,零跑汽车累计交付已超80万辆,有望成为迈入“百万俱乐部”的第二家新势力企业。

连续3个月单月销量超4万台的零跑正越来越稳定地站在新势力第一梯队。

产品层面,2026款C16于6月18日焕新上市,2026款C11将于7月12日上市,另外全新B01也已经于6月29日启动预售,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空间更大的B系列车型及明年D系列与A系列车型的陆续上市,零跑的销量将不断突破新高。

长城:复兴欧拉

长城汽车2025年6月销量为110,690台,同比增长12.86%;产量为108,617台,同比增长10.86%。6月海外销售40,068台,1-6月累计销售197,658台。新能源车销售方面,6月销售36,405台,1-6月累计销售160,414台。

长城汽车在6月27日推出全新欧拉好猫,这是吕文斌接替赵永坡担任欧拉品牌总经理后推出的首款产品,也是欧拉品牌时隔两年有余再度推出新产品。知情人士表示,长城正在调整欧拉的销售渠道及销售目标,今年立下了国内外市场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同时还将单独建立渠道、扩大渠道招商,并在年内将门店扩张至400家。

有媒体爆料称欧拉在下半年还将推出两款新车,一款是A0级轿车,一款是 SUV。

新任总经理吕文斌是技术出身,此前在哈弗品牌打造出多款畅销车型,欧拉品牌在迎来全新掌舵人的同时,放弃原本「最爱女性汽车品牌」的性别营销模式,转而回归产品本身。希望曾经曾经给长城汽车贡献大部分新能源销量的欧拉品牌能依靠好猫再次成为长城新能源的销量增长点。

小鹏: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

6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4611辆,同比增长224%,连续8个月交付量超3万辆。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103181辆,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2025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97189辆,超过2024年全年交付量。其中,小鹏MONA M03系列更是已经连续10个月实现月交付量破万,小鹏G6在6月也交出了8,700台。

就在昨天(7月3日),小鹏G7上市,三款车型售价19.58-22.58万元,上市9分钟后,大定突破一万台。

小鹏汽车自去年MONA 03发布以来,打开了爆款开关,对市场的理解日渐深刻,整个团队有脱胎换骨之感。

在智驾路线上,何小鹏力排众议,独推视觉智驾,推动公司向AI公司转型初见成效,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稳步推进,虽然依然在亏损阶段,但上升势头明显,销量与毛利率齐升,2025年度内能否实现盈利虽依然有不确定性,但已被各方看好。

蔚来:萤火虫开始飞

6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24925台,同比增长17.5%。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4593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6400台,创今年月交付新高,但距离李斌月销量一万台的期待尚远;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3932台。回看2025年第二季度的交付表现,蔚来公司共交付新车72056台,略超高管给出的7.2万至7.5万台新车的交付指引。

今天(7月3日),李斌官宣今年的NIO Day将改期至秋天,并称这是匹配今年四季度交付的重磅产品的节奏,提高活动费效。同时,错开12月的圣诞节,让海外市场的用户更有机会参加。和往届NIO Day举办流程不同的是,NIO Day 2025取消了城市申办机制,举办城市将由公司方面决定。目前,NIO Day 2025的举办日期也尚未确定。

产品层面,乐道L90计划三季度上市,目前该车媒体试驾后口碑不错,预计后续上市也将给疲惫的李斌减少一点销量的压力。

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一季报的亏损都让外界对蔚来的未来不甚乐观。但李斌坚称在2025年内盈利。

李斌大有背水一战之势。

世界模型在上半年实现上车,扭转在智驾技术层面的劣势,同时ET9交付,全新ET5等车型迎合用户诉求好评大涨,乐道与蔚来正合面整合,乐道汽车变为蔚来乐道,多品牌战略开始有回归一个蔚来之势。

当前的销量虽然距盈利目标尚的距离,但蔚来势头变好,运营成本下降已被外界看到。

03.

新故事与老问题

6月,原本宣称已经基本完成的长安与东风的重组工作骤然暂停,长安升格为独立央企,而东风选择合并运营旗下自主品牌,二者都开始以全新架构继续挑战年销300万辆目标。

在这张销量表中,尽管各家企业在当月销量上略有涨跌,但扩大到上半年来看基本都保持增长趋势,只有广汽埃安出现超14%的同比下跌,而这一趋势事实上从去年三季度已经开始蔓延,这对于埃安来说,事情有些严重了。

至于智己,是表内唯一一个没过万的品牌,除了仰望。

长安:新晋第99家央企

今年二月,一纸通告官宣长安与东风将合并重组。

一时间,业内传闻四起,甚至很快就有重组后新企业组织架构流传在网上,一副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呼之欲出的样子。

4月11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首次公开回应了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的整合事宜,表示相关重组方案已经基本完成。

针对重组可能对长安带来的影响,彼时朱华荣强调本次重组不会影响长安既定的任何的发展战略,包括长安既有的品牌规划、技术规划、全球化规划。只会有更多的、更有利于长安发展的因素,来推动长安汽车更强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更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6月5日,兵器装备集团发布公告显示将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本次分立后,长安的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中央企业。在此之前,东风为一级央企(副部级),长安则是兵装集团下属二级央企(厅局级)。

两家企业的合并以长安抬咖成为独立央企而告终,倒确实是朝着朱华荣所说,更有利于长安发展了。

长安体系的动作不止于此。

6月23号晚,「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长安改名辰致,主要是为新成立的汽车央企腾出名字,后者不排除采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叫法,同时下辖辰致集团与长安汽车两大子公司,辰致专注零部件,长安主攻整车。对此长安内部人士回应称:「再过段时间就会有结果,一切调整都是为了做大做强。」

回归销量层面,长安是当下为数不多并不依赖合资版块的大型汽车集团,其自主品牌的销量占比已接近九成,甚至在上市公告中,都已不再单独呈现长安福特与长安马自达的销量。

刚刚过去的6月份,长安几大自主品牌表现稳中有升:其中长安启源当月销量3.8万,增幅5.5%,深蓝交付2.9万辆,增幅79%,阿维塔销量1.02万,增幅117%。

不过,即便长安上半年销量创下8年来新高,可如果跟去年同期相比,其实也只是多卖出了2.1万辆车(2024年上半年为133.4万)。与其他企业一样,长安同样面临着燃油车份额和增速放缓的挑战。

东风:「奕派科技」能否成为东风的「银河」,岚图需要新爆款

作为重组的另一个主角,东风集团也在6月26日宣布成立全新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从销量海报可以发现,「奕派科技」销量涵盖奕派品牌和纳米品牌,这与奕派科技成立之时「纳米品牌或将纳入旗下管理,而风神品牌则暂时保持独立运营」的猜测相当。

奕派科技以奕派命名,而非选择以纳米、风神命名,抑或另起新名,这一决策引发了汽车业内的关注及猜想,其中关于东风自主品牌将合并的猜测尤为热烈。有行业媒体报道称,随着奕派科技的成立,纳米品牌或将纳入旗下管理,而风神品牌则暂时保持独立运营。针对这一品牌整合的消息,上述东风集团人士回应称:“此次成立新公司主要是为了聚焦新能源转型,至于品牌是否整合,目前暂无相关信息可披露。”

人事方面,原岚图汽车CTO、东风研发总院副院长汪俊君出任新公司总经理,张俊出任副总经理。

尽管今年前6个月奕派科技累计销售达11万辆,同比增长了43.7%,但无论纳米、奕派还是风神,它们在市场上的存在感依旧偏弱,同时也急需类似岚图梦想家式的爆款车型。

岚图品牌目前稳定保证每月过万销量,今年上半年岚图累计销量5.6万台,同比增长了85%。梦想家在全品类MPV市场多月占据销量冠军,但岚图品牌其他车型表现平平。目前,品牌第一款车型岚图FREE四年以来最大规模换代车型FREE+即将在7月12日上市,官方宣称这款车型车开发过程中,岚图共计投入了超5亿的研发资金,优化提升了1366项功能,实现了82项同级第一。

新车被岚图寄予厚望,并希望其成为继梦想家之后的另一个爆款。

广汽埃安:新品牌能解决老问题吗?

作为表内唯一一个1-6月总销量同比下跌的品牌,广汽埃安6月销量为27848 辆。而根据广汽集团产销快报显示,2025年前5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97288辆,同比去年的100637辆下降3.33%。

而这一趋势在去年就已经显现,2024年2月至10月销量环比持续下滑。2024年,埃安全年累计销售37.49万辆,同比下滑21.9%。尽管11、12两月因为埃安RT的上市拉升的销量,但这一趋势并未持续至今。在产品层面,低价的埃安UT遭遇了海豚与星愿两大对手,并没有获得太多市场关注,目前销量中规中矩。

关于埃安销量下滑,行业公认的原因是其此前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随着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埃安在B端市场的增长空间受限,而其在C端市场的根基不深,没有跟上主流市场的节奏。

另外,面对近几年销售火热的插混和增程市场,埃安没有及时在这一技术路线上布局,也是其销量下滑的一大原因。

6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冯兴亚透露,未来广汽会不断把优质资源注入广汽埃安,包括昊铂。接下来,广汽埃安计划将出租车(B端)单独打造一个新的品类,埃安专注C端,昊铂则定位在新能源车的高端品牌。

从埃安的官方信息可以发现目前广汽自主品牌包括传祺、埃安、昊铂,外加和华为联袂打造的新品牌,如果再增加一个网约车品牌,那广汽自主品牌内部如何区分销售渠道,如何避免营销重叠都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己:还没过万

智己6月共交付新车6027辆,上半年销售新车20773辆。尽管智己一再强调「亲儿子」地位,但销量切实摆在眼前,智己需要尽快证明自己能担得起上汽集团最前沿科技的赋能。

产品层面,智己此前曾表示将在下半年正式加入增程市场。品牌计划于第三、四季度连续推出两款重磅增程新车型:智己LS6增程版和全新大六座旗舰SUV。新车将搭载全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

虽然上汽高层多次强调对智己的支持,但下半年上汽与华为打造的尚界首款车型即将亮相,这注定将分流一部分上汽对智己资源的分配。

写在最后:

再看一次这张6月销量统计,隐藏在这23个国内新能源品牌背后,还有另一家企业。

特斯拉。

从Model 3到Model Y,国内新能源市场从未掩饰过对特斯拉的「狙击」,但无论2023年的「围殴Model」还是去年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都未能绝对意义上撼动Model 3/Y的地位,海外市场更是销量持续上升。

直到马斯克自己在白宫内外玩脱了。

根据特斯拉官方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生产了超过41万辆电动车,交付超过38.4万辆电动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3.5%。其中,主力车型Model 3/Y合计交付量为373728辆。这也是特斯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交付量同比下滑的情况。特斯拉4月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一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为近33.67万辆,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2%和13%,为2022年四季度以来最低交付量。

但回到国内市场,由于国内用户购车意愿受马斯克政治倾向影响较小,6月特斯拉中国销量同环比均上扬。

7月3日,乘联分会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二季度交付量为19.1万辆,较一季度环比增长10.98%。其中,特斯拉6月在国内的销量为6.1万辆,环比增长59%,同比增长3.7%。

与特斯拉销量同步公布的,还有特斯拉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Tom Zhu)将在统筹亚洲业务的基础上接管特斯拉全球制造业务。

中国高管和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意义在同一日达到了顶峰。

但曾经缔造了「3天27.6万Model 3订单」和「200万Cybertruck订单」的马斯克即将在全球最大市场遇到与他最适配的对手。

随着小米的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对特斯拉的压力正越来越大,在全球市场比亚迪已经抢下了销冠,站在了特斯拉之上。国内市场特斯拉在今年丢掉纯电品牌的销冠也并非全无可能。

马斯克的个人性格正在影响特斯拉的未来,他可能品尝到的最大苦果可能就在今年失守中国市场。

以上,就是智驾网对2025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望与总结。

口水齐飞,但火焰汹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智驾”(ID:zhinengqiche),作者:智驾网,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能源汽车 市场竞争 小米SU7 比亚迪 特斯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