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2小时前
回顾泡泡玛特的“至暗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泡泡玛特在经历2022年危机后的转型之路,从“脆弱”走向“反脆弱”的商业模式变革。通过产品创新、全球化DTC转型等策略,泡泡玛特成功抓住Labubu的全球机遇,实现了股价的V型反弹。然而,Labubu的成功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即如何应对作为时尚单品的脆弱性。文章探讨了泡泡玛特如何从一个“如何生存”的故事,进入到一个关于“如何与自己的巨大成功共存”的复杂故事。

📉 2022年,泡泡玛特遭遇了IP增长放缓、国内消费市场受抑制的双重打击,导致线下门店关闭、库存积压、毛利率下滑等问题,股价暴跌,商业模式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 泡泡玛特通过内部调整,将产品部门重组为多个独立的产品工作室,鼓励低成本创新,从而增加了产品多样性和“可选性”,提升了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

🌍 公司积极拓展全球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建立全球直营店和线上渠道,直接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增强了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更容易捕捉到如Labubu爆火的机遇。

💖 Labubu的全球爆火,是泡泡玛特反脆弱系统的一次成功实践。然而,Labubu从潮玩IP转变为时尚单品,其价值锚点从IP文化转移到时尚潮流,使其面临需求易变、生命周期缩短的风险。

当下的泡泡玛特,正处于其上市以来的第二个巅峰。核心 IP Labubu 风靡全球,公司的股价也从 2022 年的最低点大幅反弹,重新回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正如同它刚上市时候一样。那时泡泡玛特也成了资本和舆论的宠儿,直到 2022 年,它股价比起先前的最高点,下跌 90%。

先前的文章里,我梳理了泡泡玛特内在的商业模式。这次我想要再远一点,要真正理解泡泡玛特今天为何如此强大,不能只停留在那些光鲜的成果上,而是要回到它先前的低谷,回到被市场中“盲盒退潮”、“智商税”等论调所包围,几乎被彻底抛弃的那个“至暗时刻”。

这种从“濒死”到“重生”的 V 型反转,无法用常规的商业周期来完全解释。要理解它,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更根本的视角,来审视一个系统在面对冲击时的不同反应。

有些系统是脆弱的,如同一个瓷杯,在压力下会直接碎裂。有些系统是强韧的,如同一个石块,能抵抗冲击,但自身不会发生改变。而另一些系统,则是反脆弱的。它们像传说中的九头蛇,在砍掉一个头后,能长出两个新头。它们不仅能抵抗混乱,还能从混乱和不确定性中汲取能量,变得更强大。

2022 年之前的泡泡玛特,就是一个设计精美、但在特定压力下不堪一击的“瓷杯”,其商业模式存在着深刻的脆弱性。

它在经历几乎致命的危机后,通过一系列深刻的调整,逐渐为自身建立起了更强的反脆弱性。正是这种新的系统特性,才让它有能力抓住 Labubu 的全球机遇,并从这场巨大的不确定性中获益。

精致而脆弱的泡泡玛特

2022 年之前的泡泡玛特,其商业模式建立在两个核心支柱之上:头部IP的持续成功,和中国内地市场的持续增长。这个模式在顺境时表现出很高的效率,但也因此,当任何一个支柱受到冲击时,整个系统便会表现出巨大的脆弱性。

从商业决策上看,一家公司将资源集中在回报最高、风险最低的事情上,是完全理性的。泡泡玛特当时正是这么做的。

它将资源高度集中于 Molly 等少数几个被验证过成功的头部IP。这在短期内最大化了公司的利润和增长速度。但这种“优化”的代价,是牺牲了IP矩阵的多样性。整个系统变得高度依赖少数几个IP的生命周期,一旦这些IP的增长因审美疲劳或潮流变化而自然放缓,系统便会立刻失去动力。当时,市场和投资者对“下一个Molly在哪里”的普遍焦虑,已经反映了对这种脆弱性的担忧 。

而且,泡泡玛特当时的市场高度集中于中国内地。自然,中国内地是全球增长最快、最熟悉的消费市场,将所有资源投入于此,是实现规模化最快的路径。其早期的海外业务,主要采用无法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批发模式,这并非真正的全球化,而只是产品出口。这种选择,使得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和利润,都系于单一市场的健康状况之上,形成了巨大的集中性风险。

一个脆弱的系统,最害怕的就是无法预测的、冲击力巨大的“黑天鹅”事件。2022年,这个事件到来了。

这一年,系统的两个脆弱点同时受到了冲击。在 IP 端,新的、Molly 量级的超级IP并未如期出现,旧有 IP 的增长动力开始减弱。在市场端,疫情相关政策,直接抑制了其核心的国内消费市场。

冲击的后果是连锁性的、灾难性的。

疫情导致大量线下门店暂停营业。2022 年,上海在 4—5 月累计关闭了 42 家门店,基本上 2 个月门店都是处于关闭的状态;北京的关店则是动态的过程,北京总共有 46 家门店,5 月份只有 12 家店完全没关过,剩下的店陆续都有关停的状态。

库存危机也开始爆发。2021 年,泡泡玛特基于乐观预期和对供应链紧张的担忧,已经向上游工厂下达了超量订单。然而需求冻结和供给过量相叠加,导致了严重的库存积压。

年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在 2021 年末的存货,从2020年末的 2.25 亿元增长至 7.89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从 2020 年的 78 天增加到 128 天。2022 年二季度的经营状况,让清理库存更慢,而且也产生了新的库存。

为了回笼资金,公司不得不进行打折促销,这直接导致其毛利率在 2022 年大幅下滑 4 个百分点 。而且福袋虽然便宜,但也增加了消费者买到不喜欢 IP 产品的概率,导致泡泡玛特 IP 价值感的降低。

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泡泡玛特也在 2022 年 7 月暂停了这一措施。

两个支柱都面临冲击。股价暴跌 90%,正是资本市场对这个被证明是脆弱的旧系统,所投下的不信任票。这个系统无法在这种非预期的压力下维持稳定,它崩溃了。

寻找不脆弱的出路

一个脆弱的系统在崩溃后,通常有两种选择:在原有路径上修修补补,或者彻底改变系统底层的逻辑。泡泡玛特选择了后者。它之后的所有调整,其核心目标,便是建立“反脆弱性”。

一个具备反脆弱性的系统,通常拥有大量的可选性。这意味着它会进行许多低成本的尝试,每一次尝试失败的损失有限,但成功的收益可能是巨大的,这在风险投资领域也被称为“非对称收益”

泡泡玛特对产品部门的改组,正是从追求“最优解”到创造“可选性”的实践。根据其CEO王宁的采访,公司调整前的“大中台”式产品部门,是一个为“最优解”而生的、高度计划性的系统。它围绕着被验证成功的核心IP,进行提前12个月的规划,所有衍生品都是作为核心系列的附属而存在。这个系统在执行确定性任务时是高效的,但在探索不确定性时,则显得僵化和无力。

危机后的调整,彻底打破了这个体系。公司将大部门拆散,重组成多个按品类划分的、拥有独立产品企划和设计能力的“产品工作室”,如“毛绒组”、“MEGA产品组”等。

这相当于在公司内部,从一个大的“中央计划”,变成了几十个并行的“小型实验”。每一个工作室都在进行着低成本的创新,绝大多数可能会失败,但只要有一个成功,其回报就足以覆盖所有成本。这正是“可选性”的精髓。

反脆弱的系统,还需要主动地将自己暴露在更多样的环境中,以接触更多有益的随机性。泡泡玛特的全球化 DTC 转型,正是从“规避随机性”到“拥抱随机性”的转变。

其早期的 ToB 批发模式,本质上是通过经销商来过滤和规避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品牌方很安全,但代价是失去了接触真实市场和捕捉意外机会的可能。

而 DTC 模式,则是主动拥抱这种随机性。公司不再依赖少数几个海外经销商,而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设直营店和线上渠道,直接面对数十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

这个全球化的 DTC 网络,成为了公司接触随机性的传感器。一个潮流的火花,可能在巴黎、东京,或者曼谷的任何一家店里被点燃。公司能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些信号,并迅速做出反应。其海外门店数量从 2021 年底的 7 家,增长至 2023 年底的 80 家,正是其拥抱随机性决心的体现。

同时,公司还通过深度的本地化运营来增加接触有益随机性的概率,例如在日本推出“Labubu 招财猫”限定款,在加拿大推出枫叶主题款等。这些动作,都大大增加了它在某个区域市场,遇到“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机会。

接住时代馈赠

泡泡玛特在内部和外部进行的调整,最终让它有能力,去迎接一个无法被预测的巨大机遇。Labubu在海外的爆火,可以被看作一次“正面黑天鹅”事件。它无法被策划,也无法被计划,但其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这次“正面黑天鹅”事件的发生,需要一个独特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地区拥有庞大且高度参与的年轻社交媒体用户群,并且早已是 K-Pop 文化向全球辐射的战略枢纽,这使其成为一个完美的潮流“放大器”。

2024 年,当泰国籍的全球流行歌手 BLACKPINK 的 Lisa,被拍到在她的手袋上悬挂了一个 Labubu 的毛绒挂件时,这个不可预测的、高影响力的“黑天鹅”事件发生了 。在 Lisa 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和东南亚高效的社交媒体传播网络的双重作用下,Labubu 的热度在泰国被瞬间点燃,并迅速席卷全球,引发了一场始料未及的购买狂潮。

泡泡玛特的成功,不在于它“策划”了这次爆火,而在于它通过之前的调整,让自己做好了“准备”,从而能够捕获并利用这次机遇。这种准备,体现在两个层面:

产品已经准备好了。正是因为公司向内调整所创造的“可选性”,才孵化出了 Labubu 搪胶毛绒这个极具潜力的创新产品。

这个产品跳出了传统 PVC 盲盒的范畴,兼具玩具和时尚配饰的双重属性,使其能够完美地契合这次事件。如果公司依然停留在旧的、僵化的产品开发体系中,当这个机会出现时,它的手中可能根本没有这样一张合适的“牌”可打。

网络已经准备好了。公司向外调整所建立的全球化 DTC 网络,使其具备了捕捉和放大这个偶然事件的能力。

当热点在泰国出现后,泡泡玛特可以通过其在东南亚乃至全球的直营渠道,迅速地进行营销推广、调集库存和组织销售,将一次区域性的偶然事件,有效地转化为全球性的商业成功。

我们可以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 2022 年的危机没有发生,那个依旧“脆弱”的泡泡玛特,在面对同一个 Lisa 事件时,会发生什么?

答案很可能是,它会错失这个机会。首先,其僵化的产品体系,大概率没有孵化出Labubu毛绒挂件这个“非标”产品。其次,即便碰巧有这个产品,其依赖批发的海外模式,也无法进行快速、精准的市场反应。等到经销商慢悠悠地订货、铺货,热度早已消散。

一个依然脆弱的系统,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需求时,很可能会因供应链无法应对而陷入混乱,最终错失机会。而一个具备反脆弱性的系统,则能从这种巨大的、突发的好运中,获得不成比例的巨大收益。

先前的危机,迫使泡泡玛特提前建立了这个更具反脆弱性的系统。这个系统,才是它能接住时代好运的根本原因。

新的脆弱

泡泡玛特通过构建一个反脆弱的系统,成功捕获了 Labubu 全球爆火这只“正面黑天鹅”。但这个成功本身,又将 Labubu 这个产品,推入了一种全新的、也同样深刻的脆弱性之中。这种脆弱性,来源于它从一个“潮玩 IP”,变成了一个“时尚单品”。

先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起这一转变如何让先前运作良好的价值链条面临失控。归根结底,这种失控,源于泡泡玛特价值锚点的转移。

一个产品或品牌的价值,需要有一个“锚点”来支撑。

在成为时尚单品之前,Labubu 的价值锚点,是其内生的IP文化。它的价值,由其设计师的故事、角色的设定,以及核心粉丝圈的文化认同来共同定义。这个锚点是稳固的、有韧性的。

但在成为时尚单品之后,其价值锚点,迅速转移到了外生的时尚潮流。它的价值,不再由其自身决定,而是由大众媒体的曝光度、KOL 的佩戴与否,以及社交网络上的话题热度来定义。这个新的锚点,是极其不稳定的,因为潮流瞬息万变。

价值锚点的转移,直接导致了其需求基础的根本性改变。

Labubu 的购买者,已经从少数的“爱好者”,泛化为大量的“追随者”。爱好者的需求,是基于对 IP 本身的情感连接,这种需求是持续的。而追随者的需求,是基于对潮流热点的追逐,这种需求是短暂的、游牧式的。

一旦时尚的风向改变,这部分构成了需求主体的“追随者”,会立刻抛弃 Labubu,去追逐下一个热点。这可能导致其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瞬间崩塌。

时尚的本质,就是“可抛弃性”。

一个东西之所以成为时尚,就是因为它新、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为了让新的东西不断地出现,旧的时尚就必须不断地被抛弃、被定义为“过时”。成为时尚单品,就意味着你已经被贴上了一个无形的保质期标签。这与泡泡玛特希望将 IP 打造成穿越周期的文化符号的目标,是根本性矛盾的。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悖论:泡泡玛特通过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创造出了一个注定脆弱的产品神话。 

2022 年的危机,没有摧毁这家公司,反而暴露了其旧有模式的致命缺陷,并迫使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成功的系统进化。

然而,这个更强大的、反脆弱的系统,其第一个伟大的成果——Labubu 的全球热潮——本身,却又是一个极其脆弱的时尚泡沫。公司通过建立一个反脆弱的商业系统,却创造出了一个极其脆弱的文化产品。

这便是泡泡玛特当前面临的,最核心的、也最具讽刺性的困境。

它过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可控的环境里,创造出一个“爆款”。而它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失控的环境里,为一个已经“过火”的爆款,进行降温和续命。前一个问题,考验的是创造力;后一个问题,考验的是控制力,甚至是破坏力。

因此,泡泡玛特的故事,或许并未真正走向一个结局。它只是从一个关于“如何生存”的故事,进入到了一个关于“如何与自己的巨大成功共存”的、更复杂的故事之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泡泡玛特 反脆弱 Labubu 商业模式 DT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