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07月04日 18:48
启策认知 (CogniAND):人机共生决策实验平台丨「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读书会·周六直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次读书会探讨了大模型时代下人机交互与协同的关键议题。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复杂社会行为建模、构建高生态效度实验任务以及理解人机互动,从而重塑社会决策研究框架。核心内容包括“启策认知(CogniAND)”平台,该平台旨在融合多主体交互与认知机制,推动传统实验范式转型,最终提升AI的社会理解与适应能力。读书会还探讨了数据稀缺、高效人机协作、决策可解释性及多模态协作等关键问题。

🧠 AI在社会决策研究中的作用:文章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社会决策研究中的三大关键推动作用,包括复杂社会行为的建模、高生态效度实验任务的构建,以及人机互动过程及其影响的理解。

💡 “启策认知 (CogniAND)”平台:该平台是文章的核心,旨在构建一个“人-AI共存”的在线社会任务平台,实现从传统实验范式向融合高生态效度、多主体交互与认知机制整合的研究范式转型。

🛠️ 平台技术与目标:该平台整合了大语言模型(LLM)、认知神经科学工具(如EEG、fMRI)、多智能体系统(MAS)及多模态神经数据采集技术。其核心目标是为社会智能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支撑环境和丰富的多维度数据基础。

👩‍🏫 主讲人介绍:伍海燕教授是本次分享的主讲人,她长期从事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社会情感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并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学术成果。


导语


集智俱乐部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云波、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兴蛟两位老师共同发起「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读书会。本次读书会探讨人类与机器智能的优势与边界,聚焦数据稀缺、高效人机协作、决策可解释性及多模态协作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本期是「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协同与交互」第一次分享,伍海燕老师将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复杂社会行为建模、高生态效度实验任务构建及人机互动理解,重塑社会决策研究框架,介绍“启策认知(CogniAND)”平台,推动传统实验范式向融合多主体交互与认知机制的转型,助力AI提升社会理解与适应能力。




人工智能(AI)正深刻改变社会决策研究的基础框架。本次报告系统简述AI在三个关键方面的推动作用:复杂社会行为的建模;高生态效度实验任务的构建;人机互动过程及其影响的理解。

基于此,我们提出构建一个“人-AI共存”的在线社会任务平台--启策认知 (CogniAND)。该平台旨在实现从传统实验范式向融合高生态效度、多主体交互与认知机制整合的研究范式转型。围绕这一理念,我们实验室在孵化一项整合大语言模型(LLM)、认知神经科学工具(如EEG、fMRI)、多智能体系统(MAS)及多模态神经数据采集技术的新型线上实验平台。

该平台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智能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支撑环境和丰富的多维度数据基础。其长远意义在于推动人工智能系统向更具社会理解力、适应性和参与能力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的复杂环境。



大纲



    AI在社会决策研究的推动作用

    “人-AI共存”的在线社会任务平台--启策认知





主讲人



伍海燕,澳门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与脑科学中心(CCBS)核心成员。她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任副教授,并于2017–2019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开展访问研究。伍海燕教授长期从事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聚焦于社交互动中的情绪调节、同理心、道德决策及其神经机制。她系统结合行为实验、fMRI、EEG/iEEG、心理生理、眼动追踪等多模态技术,提出多项创新性实验范式与分析框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iScience》《NeuroImage》等国际主流期刊。主持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服务,担任IEEE ICDL 2020副编辑、《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Brain Sciences》等期刊编委。她还多次组织社会神经科学主题国际会议与论坛,现为IEEE、SfN、OHBM等多个国际学会成员。

研究方向:社会情感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



直播信息



时间:

2025年7月5日下午14:00-16:00

报名加入社群交流:

扫码参与「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读书会,加入群聊,获取系列读书会回看权限,成为人机交互与协同社区的种子用户,与社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与企业实践者沟通交流,共同推动人机交互与协同社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伍海燕, 何翠琳, 曲由之, 等. 大语言模型的情感智能及其心理学应用[J]. 科技导报, 2025, 43(3): 47-58; doi:10.3981/j.issn.1000-7857.2023.09.01352

    Cao, S., Fu, D., Yang, X., Wermter, S., Liu, X., & Wu, H. (2024). Pain recognition and pain empathy from a human-centered AI perspective. iScience27(8), 110570.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4.110570

    Zhang, S., Seak, L., Dolan, R., & Wu, H. (2025). AI in the computation and regulation of social decision-making.


「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

读书会


集智俱乐部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云波、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兴蛟两位老师共同发起「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将探讨:

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各自的优势有哪些?智能边界如何?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标注策略和数据生成技术来解决数据稀缺问题?如何设计更加高效的人机协作系统,实现高效共赢的效果?如何提高机器决策的可解释性与透明性,确保系统的可信度?如何通过多模态协作融合不同感知通道,应对复杂的决策任务?

读书会7月4日开始第一次分享,每周六进行,预计持续约8周,具体时间社群通知,诚挚邀请领域内研究者、寻求跨领域融合的研究者加入,共同探讨。

详情请见:人类与机器的智慧碰撞:人机协同的智能时代读书会启动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 社会决策 启策认知 大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