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前天 15:43
喜欢一边交配一边飞行!韩国“爱情虫”大爆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韩国首尔爆发“爱情虫”灾害,引发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爱情虫”的学名、习性、对人的影响以及爆发原因。这种昆虫在中国东南部也有分布,对人无害,但会散发异味。文章还探讨了“爱情虫”合体飞行的原因,以及其爆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总而言之,文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了“爱情虫”的相关知识。

🐛“爱情虫”学名长钳襀毛蚊,属于毛蚋科昆虫,以交尾姿态合体飞行而闻名,因常合体出现而得名。

🧐“爱情虫”对人无害,不会咬人,无毒,也不携带病菌。其幼虫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成虫可传播花粉,属于农业益虫。

🌍 韩国“爱情虫”爆发或与气候变化有关。全球变暖导致动植物生存范围改变,昆虫对环境变化敏感,易出现爆发。

💏“爱情虫”合体飞行可能是雄性为守住配偶的行为,防止其他雄性使其卵子受精。它们的大爆发是一场赴死的“相亲大会”。

最近,韩国的“爱情虫”在互联网上刷屏,这些虫子在韩国首尔大量出现,骚扰民众,在一些视频中甚至可以看到它们漫天飞舞,多到将人吞没的程度。


△ 这个人身上的,还有地上黑压压一片的,都是“爱情虫”

国内的媒体也有大量报道,提醒民众近期韩国旅游计划的需要注意。

“爱情虫”的学名是长钳襀毛蚊(Plecia longiforceps),它是毛蚋科昆虫,这种虫子能够以交尾姿态合体飞行而闻名,而且经常这样合体出现,因此得名“爱情虫”。

那么有趣的问题是,爱情虫是否对人有害?它们为什么喜欢合体出现?

“爱情虫”其实并不是韩国本土的昆虫,在亚洲,这些昆虫真正生活的地方中国东南部地区,以及日本的部分地区。

我在浙南长大,这种虫子在我们那边有所分布,以前也还算常见,印象中它们软软糯糯的,身上有一股臭味,如果你用手去抓它们的话,那股臭味会黏附在你手上,让人很难忍受。

其它方面的话,它们不会咬人,也没有毒性,通常也不会携带对人有害的病菌,总之对人不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另一方面,它们的幼虫能够分解土壤有机物,让植物更好的吸收营养,成虫则能够传播花粉,属于农业益虫。

不过,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它们成群出现,甚至同时出现两对都很少见过,更别提是像韩国这样爆发式的集体出现了。

韩国“爱情虫”第一次爆发是在2022年,今年则达到了高峰,是2024年的两倍多,而它们之所以出现在韩国,一些专家认为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变暖,各地气候都发生了变化、降水规律也发生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范围会因此发生改变。

昆虫对这种变化是非常敏感的,由于这些动物通常产卵量很大,如果它们找到一个“利基市场”,很容易就出现爆发,韩国的“爱情虫”应该就是这样——它们刚刚进入韩国,没有多少天敌和竞争者。

为什么它们喜欢合体飞行?

我看到很多人在说这种昆虫的繁殖行为很奇怪,其实在昆虫界像“爱情虫”这样能够在飞行中保持交尾姿势的,有挺多的。

比如蜻蜓和豆娘,还有苍蝇、蜉蝣、一些种类的蚊子也都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这些动物不一定是网传的那样“边飞行边交配”,这种行为也有可能的是发生在交配结束之后,雄性通过这样长期保持交尾姿势可以很好的守住自己的配偶,以防止其他雄性使其卵子受精。

很多昆虫都会集体出现一起寻找配偶,交配产卵之后它们生命就结束了,“爱情虫”就是这样的——它们的大爆发就是一场赴死的“相亲大会”(雄性交配后没多久就就会死亡,而雌性还有产卵的使命,寿命相对长一点,达到1-2周)。

在这种背景下,雄性在交配结束之后依然保持“交尾姿态”就很好理解了,这对雄性肯定是有利的,也肯定可以让它们得到更多的后代。

不过,相比于“爱情虫”独特的繁殖行为,我更加好奇的是,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合体飞行”的,只能说真不愧是最早飞上天空的动物类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爱情虫 韩国 昆虫 气候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