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tlantic Daily Brief 07月04日 12:06
The Atlantic 每日综述 - 2025年7月3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综述了《大西洋月刊》2025年7月3日发布的文章,涵盖了从美国政治乱象到个人幸福追求等多个主题。文章探讨了美国政治体系的失能、特朗普总统的权力运作、共和党内部的政策妥协、清洁能源政策的争议、特朗普主义的本质、西塞罗的幸福哲学、对年轻一代写作的偏见、朋克音乐人的政治立场、燃放烟花的乐趣以及女性力量训练的意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中的复杂议题。

🏛️ **政治乱象与建国理念的冲突**:文章通过虚构对话,讽刺了现代美国立法程序的低效和荒诞,突显了与建国者理想的背离,强调了维护政治原则的重要性。

💰 **特朗普的权力运作与科技公司的应对**:文章揭示了特朗普利用总统职权向科技公司施压,以解决个人诉讼的模式。科技公司面临两难境地,被迫权衡与总统对抗的风险。

💡 **共和党的政策妥协与政治忠诚**:文章分析了共和党内部为通过“大而美法案”所做的妥协,以及对特朗普的忠诚如何压倒了政策分歧和个人原则,突出了政治现实的复杂性。

⚡ **清洁能源政策的争议与经济影响**:文章批判了共和党废除清洁能源税收抵免的决定,认为此举可能导致电价上涨和能源危机,损害经济发展,并主要出于政治动机。

💪 **女性力量训练与身体形象的重塑**:文章介绍了力量训练对女性的积极影响,它帮助女性摆脱节食文化的束缚,重塑对身体的认知,从关注外形转变为关注力量和功能性。

The Atlantic 每日综述 - 2025年7月3日

Ah, Exactly What the Founders Wanted!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6:20:00-04:00

本文以一篇充满讽刺意味的虚构对话,描绘了美国国父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当今美国立法程序乱象的“观察”。文章通过这种形式,尖锐地批评了现代政治的荒诞与失能,与建国先贤们设想的审慎、有序的治理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对话中,麦迪逊向汉密尔顿“介绍”了250年后的立法奇景:一份长达940页、包含“神秘”条款的法案在深夜被强行推进。参议员们(如丽莎·穆尔科夫斯基)虽然口头承认法案“糟糕透顶”,却为了本州利益(如捕鲸业的特殊条款)而投票支持。整个过程充满了总统的威胁、议长的祈祷、以及为了凑够票数而将投票通道长时间开放等闹剧。文章借麦迪逊之口讽刺道,如今的“三权分立”意味着立法部门已经“厌倦了作为平等的政府分支,想要打个盹”,盲目屈从于行政部门的意志。

这篇评论的核心论点是,美国建国者精心设计的政治体系,其有效性取决于后人是否愿意维护其原则。一旦人们不再希望它正常运作,它便会停止。文章以一句“独立日快乐!”结尾,充满了对当前政治现实的无奈与批判。


Trump Targets Google After Meta and X Payouts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5:18:00-04:00

本文深入报道了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成功从Meta和X(前身为Twitter)获得巨额诉讼和解金后,正将下一个目标对准谷歌。文章指出,这揭示了特朗普一贯的行事模式:利用总统职权向私营企业施压,以解决其个人官司,即便这些案件的法律依据薄弱。

核心事件围绕特朗普在2021年对几家科技巨头发起的诉讼,他声称因其账户在国会山骚乱后被封禁而使其第一修正案权利受损。尽管法律界普遍认为其指控缺乏依据(下级法院曾驳回对X的诉讼),但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Meta(CEO扎克伯格)和X(所有者马斯克)分别支付了2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和解,款项主要流入特朗普的总统图书馆基金。

如今,法庭文件显示,特朗普的律师团队正与谷歌就针对YouTube的诉讼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这让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面临两难:在法庭上抗争,可能会赢但会激怒总统;或者支付和解金以息事宁人。文章进一步列举了特朗普运用权力的其他案例,包括威胁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通过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向CBS母公司派拉蒙施压并最终获得1600万美元和解金、以及针对曾代表其政治对手的律师事务所发布行政令等。

文章援引法律专家观点,称特朗普的行为极具讽刺性——他指控科技公司屈服于政治压力,却反过来利用更强大的政治压力来迫使它们屈服。这种做法被形容为超越了“虚伪”的范畴,其核心逻辑是“支持我的朋友,打击我的敌人”,而非捍卫统一的言论自由原则。


No One Loves the Bill (Almost) Every Republican Voted For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4:39:00-04:00

本文分析了本周在美国国会通过的共和党“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指出其通过过程是特朗普对共和党拥有绝对控制力的最有力证明。为了满足总统在独立日签署法案的愿望,几乎所有共和党议员都放弃了各自的政治原则、政策承诺和财政纪律。

该法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减税政策永久化、大幅增加移民执法和国防开支,并废除拜登政府时期的一些清洁能源激励措施。然而,为了通过这项在民调中极不受欢迎的法案,共和党内部各派系均作出了巨大妥协:* 温和派放弃了反对大幅削减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等社会安全网的立场。* 财政鹰派放弃了控制国债的誓言,接受了将增加数万亿美元债务的法案。* 党内领导层则违背了程序正义,将大量不相关政策捆绑进一个庞大的法案中,并仓促通过。

文章点名了数位立场摇摆的关键人物。参议员乔希·霍利曾称削减Medicaid是“不道德且政治自杀”,但最终投票支持。参议员罗恩·约翰逊曾猛烈抨击法案的财政问题,但在最后一刻也选择顺从。阿拉斯加州参议员丽莎·穆尔科夫斯基在承认法案是“坏法案”后,依然为其投下了关键一票,此前她曾坦言同事们都“害怕”特朗普的报复。唯一的例外是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汤姆·蒂利斯,他在投下反对票后立即宣布退休。

文章总结认为,共和党议员的普遍心态是,既然在中期选举中很可能失去多数席位,不如趁现在掌握权力时尽可能地利用它,即使这意味着违背承诺和民意。最终,对总统的忠诚压倒了所有政策分歧和个人原则。


The Most Perverse Part of the ‘Big, Beautiful Bill’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2:45:00-04:00

本文尖锐地批评了共和党大型法案中最具自我毁灭性的条款——取消对清洁能源的税收抵免。文章认为,此举不仅会延缓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更可能因扼杀了美国主要的新电力来源,而将国家推向自19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可负担性危机。

文章的核心论点基于以下事实:1. 电力需求飙升:由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和极端高温,美国的电力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 可再生能源是关键供给: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IRA)的税收抵免,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最廉价、增长最快的新电力来源。今年新增的发电容量中,93%来自可再生能源。3. 法案的破坏性影响:新法案将废除这些税收抵免,导致未来清洁能源项目的成本增加约50%,从而大量项目将被取消。普林斯顿大学ZERO实验室的分析称此举为“巨大的自作自受”。4. 经济后果严重:专家预测,此举将导致电价急剧上涨。一项分析显示,到2035年,德克萨斯州家庭的年均电费将比原来高出777美元。停电和电网中断将更加频繁,依赖电力的AI和制造业也将受创。

文章反驳了共和党关于可再生能源“不可靠、昂贵”的说法,指出德克萨斯等地的实践证明,太阳能和风能增强了电网的可靠性。相反,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正面临供应链危机和成本飙升。

作者认为,废除能源抵免的动机主要是党派斗争,即为了“羞辱自由派”(owning the libs)而摧毁拜登政府的标志性成就。讽刺的是,该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不成比例地落在支持特朗普的红州,这些州本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Trump World’s Wizard of Oz Problem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2:42:51-04:00

本文分析指出,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和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等被外界视为“特朗普主义”思想导师的人物,实际上对特朗普本人及其支持者基础并无实质影响力。特朗普近期下令空袭伊朗的决策,彻底戳破了这些所谓“智囊”能够代表或左右特朗普的神话。

文章以美伊冲突为例,卡尔森和班农等人都曾强烈警告,对伊朗动武将是“对支持者的深刻背叛”,甚至会“终结其总统任期”。然而,当特朗普真的下令空袭后,民调显示高达76%的共和党选民表示支持,这表明特朗普的行动并未使其执政联盟产生分裂。

作者的核心论点是,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特朗普本人的、有连贯思想体系的“特朗普主义”。所谓的“美国优先”思想领袖,不过是“机会主义的理论家”,试图将自己的议程嫁接到特朗普的品牌上。特朗普本人才是“特朗普主义”的唯一诠释者,他会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利用或抛弃这些所谓的盟友,正如他曾公开嘲讽班农为“邋遢的史蒂夫”,近期又称卡尔森“古怪”。

文章最后探讨了为何“特朗普传声筒”这一迷思会持续存在:* 对于一些保守派人士,这是在为“后特朗普时代”争夺其政治遗产铺路。* 对于一些反特朗普的自由派,这提供了一种虚假的慰藉,让人误以为特朗普的行为背后有某种可预测的逻辑。* 对于媒体,这简化了叙事,将复杂的个人崇拜现象归结为背后有“大师”操控。

作者将这些人物比作《绿野仙踪》里的魔法师——只是幕布后虚张声势的影子,一旦特朗普“拉开幕布”,其虚幻的权威便荡然无存。


The Ciceronian Secret to Happiness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2:00:00-04:00

本文作者亚瑟·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探讨了一个古老而深刻的哲学问题:如何处理那些必须做但会给他人带来不快的艰难决定。文章借鉴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论义务》(De Officiis)中的智慧,提出一个核心观点:追求真正且持久的幸福,其秘诀在于始终选择符合道义和美德的道路,即“行善方能感受美好”(To feel good, do good)。

文章首先引出商业领袖常遇到的困境:解雇员工或要求团队做出牺牲等行为会制造不快。对此,西塞罗的哲学提供了答案。他认为,世俗的成功(如荣誉、财富、权力)与道德品行之间并无冲突;恰恰相反,通过正直、慷慨、诚实等美德获取的成功才最为稳固和持久。

布鲁克斯将西塞罗的逻辑从世俗成功延伸至个人幸福。他指出,人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而选择不道德的行为(如欺骗、自私),误以为幸福与道德是相互排斥的。然而,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证实了西塞罗的观点:忠诚是幸福婚姻的核心要素,诚实能显著提升生活满意度,慷慨行为能增加幸福感。

因此,文章给出的实践建议是:在面临抉择时,不应问“什么能让我现在快乐?”,而应问“在这种情况下,哪条是充满美德的道路?”。尽管这条路有时充满艰难,但它最终会导向最深刻的幸福。文章以西塞罗本人为例,他因坚守职责、公开反对马克·安东尼而最终被处决,这正是他将荣誉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终极体现。


The Worst Kind of Writing About Young Adulthood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1:15:00-04:00

本文是一篇文化评论,作者通过回顾《大西洋月刊》档案中的历史文章,探讨了成年人写作评论年轻一代时常犯的错误——居高临下、过度简化和缺乏同理心。作者反思了这种写作传统的弊病,并试图寻找一条在“窥视”与“共情”之间取得平衡的路径。

文章以两篇历史文章为例:一篇1925年的文章抱怨当时的年轻人因跳舞、裸露手臂和腿而“不再浪漫”;另一篇1975年的文章则将嬉皮士一代描绘为被宠坏、一事无成的群体。作者指出,这类文章表面上表达关切,实则充满了鄙夷和刻板印象。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30岁的千禧一代,作者本人也经常撰写关于Z世代的文章,这让她开始自我审视,担心自己是否也陷入了同样的“动物园式”观察陷阱。她认为,描述代际趋势的关键在于保持谦逊和细致入微,要将年轻人视为处理特定时代挑战和机遇的复杂个体,而不是一个同质化的、需要被“诊断”的群体。

文章引用了一位1972年读者来信中的观点作为正面例子,这位父亲幽默地对比了媒体笔下宏大叙事的“年轻人”与自己那个只关心“性与肌肉”的儿子,揭示了宏大标签与个体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终,作者得出结论,无论是评判年轻一代还是年长一代,都应警惕过度概括。写作的任务是展现真实的好奇心,而非制造空洞的刻板印象。代际间的误解和相互简化或许是一种循环,但有意识地追求 nuanced(细致入微)的理解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的责任。


The Patriotic Punk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11:00:00-04:00

本文是对凯尔特朋克乐队Dropkick Murphys主唱肯·凯西(Ken Casey)的专访。访谈聚焦于凯西在当前政治环境下的独特立场:他不仅公开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甚至在演唱会现场直接与支持特朗普的粉丝进行“对峙”,试图在自己的白人男性工薪阶层粉丝群体中,挽回那些转向MAGA右翼的人。

访谈中,凯西解释了他为何认为有必要在音乐和舞台上明确表达政治立场。他认为,乐队30年来一直为工薪阶层发声,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退缩将是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背叛。他坦言,这种做法可能会流失粉丝,但他更关心坚守自己的核心信念。

一个广为流传的视频片段成为访谈的焦点:凯西在演唱会上与一名身穿MAGA T恤的粉丝打赌,指出其支持“美国优先”的T恤实际上是尼加拉瓜制造,以此揭示其口号的虚伪。然而,这次互动以和平方式结束,那位粉丝的体育精神也让凯西反思,不应将所有MAGA支持者都视为最坏的人。

凯西还谈到,他注意到许多朋友和粉丝从中间偏左的民主党人转向支持特朗普,他认为这是因为右翼成功地利用了分裂策略,让白人男性感觉被民主党抛弃。他建议民主党需要找到能与这部分群体沟通的语言和领袖。整篇访谈将凯西塑造为一个敢于冒险、坚守原则的“爱国朋克”,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一场关于美国灵魂的斗争。


The Surefire Way to Elicit Squeals of Delight From a Grown Man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09:02:00-04:00

本文是一篇充满幽默感的个人随笔,作者讲述了自己为了重温与父亲共度的美好回忆,试图在缅因州的海滩上合法燃放烟花的经历。这段看似简单的追求,演变成了一场与地方法规斗智斗勇的“奥德赛之旅”。

文章首先描绘了购买烟花的奇特体验。在烟花店里,作者发现商品名称五花八门,从迎合持枪爱好者的“坚守阵地”(STAND YOUR GROUND),到吸引流行乐迷的“Boyz II Men”主题烟花,展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美国消费主义图景。

然而,购买的便利与燃放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尽管缅因州的州级法律相对宽松,但作者很快发现,绝大多数海滨城镇都有自己的严格限制,禁止在海滩等公共财产上燃放烟花。他甚至联系了海岸警卫队和州消防局长办公室,询问从船上燃放的合法性,结果也被明确告知违法。

这场为了合法燃放烟花的探索最终以“妥协”告终,作者暗示自己并未完全遵照法规,但成功实现了目标。文章的结论是,尽管过程曲折,花费不菲,且所有烟花最终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它们成功地“从一个成年男人那里引发出不由自主的欣喜尖叫”。这篇随笔赞美了这种简单、纯粹的乐趣,并将其视为一种庆祝节日和联结家庭情感的重要方式,即便它游走在规则的边缘。


Ken Casey: ‘I’m Not Going to Shut Up’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07:55:24-04:00

本文是对Dropkick Murphys乐队主唱肯·凯西(Ken Casey)的深度人物特写,将他描绘成一位在当今美国文化界中罕见的、敢于公开对抗特朗普主义及其对工薪阶层吸引力的公众人物。文章的核心是凯西的宣言:“我不会闭嘴,就是出于一种反抗精神。”

文章指出,在许多乐队和明星对政治噤声的背景下,凯西的选择显得尤为突出。他将自己乐队30年的职业生涯视为“为此刻所做的热身”,认为在当前政治时刻保持沉默是一种背叛。他将特朗普主义视为一场针对其粉丝群体的“骗局”,并致力于揭露这一点。

文章详细描述了凯西在佛罗里达演唱会上与一名MAGA支持者对峙的著名事件。他通过一个赌注(指出对方的MAGA T恤是尼加拉瓜制造)来挑战其信念,但事后又与对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这体现了凯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试图理解和沟通,而非一味排斥。

凯西认为,共和党利用身份政治(尤其是“男性气概”问题)来分化和吸引他所熟悉的工薪阶层选民。他批评民主党在与这一群体沟通上的失败,并呼吁寻找能说他们“语言”的领导人。

文章将凯西定位为一位现代的抗议歌手,他的愤怒和信念体现在乐队的新专辑《For the People》中。他被描绘成一个坚定的反霸凌者,将自己的行动视为一种责任和爱国行为,即使这意味着失去商业利益和粉丝。


The Feminine Pursuit of Swoleness

原文发布时间: 2025-07-03T07:30:00-04:00

本文是一篇关于凯西·约翰斯顿(Casey Johnston)新书《体育教育》(A Physical Education)的书评。文章探讨了该书的核心观点:对于女性而言,力量训练(举重)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更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她们摆脱和“反学习”根深蒂固的节食文化。

书评指出,约翰斯顿的书讲述了一个与传统“减肥前后对比”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关于身体和心智“成长”的故事。她从一个为了消耗卡路里而痛苦跑步的人,转变为一个通过举重获得力量和自信的“女汉子”(Swole Woman)。

文章总结了力量训练对女性思想转变的几个关键方面:1. 重塑目标:锻炼的目的从“变小、变瘦”转变为“变强、更有功能性”,从关注美学转向关注身体的能力。2. 颠覆饮食观念:为了增肌,女性必须摄入足够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这从根本上挑战了节食文化中“吃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让人体会到“食物即燃料”。3. 接受失败与休息:力量训练的进步包含了有策略的休息和必然的失败。这种“努力-恢复”的节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健康的奋斗模式,而不是无休止的消耗。

书评也承认,摆脱节食文化的影响是极其困难的,约翰斯顿在书中也描述了她母亲对变胖的深层恐惧。同时,举重文化本身也可能带来新的困扰,如对特定肌肉形态的痴迷。

然而,文章最终肯定了力量训练的积极意义。它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女性与自己的身体建立一种更健康、更强大的关系,将曾经相互对抗的身心“团结在变得无比强壮的神圣事业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政治 社会 文化 幸福 力量训练
相关文章